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關於執筆法。

執筆之法在書法理論中是個討論的熱點:

韓方明《授筆要說》裡有“五種把筆法”,林蘊提出“撥鐙四字法”,陸希聲提出“撥鐙五字法”,孫過庭則有“執筆三手”的理論。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裡提出了十二種執筆之法。

戈守智(1720-1786)字達夫,號漢溪。平湖人。天才卓越,自幼讀等身書,年十九補博士弟子員,經藝外兼工駢體韻語,本邑前輩陸培(南香)十分賞識,於是才名鵲起。當時的著名學者、詩人杭世駿(堇浦)、厲鶚(樊榭)、諸錦(草廬)都折節訂交,詩函往來不絕。後屢次考舉不中,遂棄舉業,溯荊襄,觀江漢之壯;北渡揚子,訪雉皋紫琅之勝。所至名流倒屣。詩作益富。平生嗜古,遇碑碣輒手自摩拓,歸而庋藏於書樓,多至六百餘種,榜之曰“帖海”。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沈德潛(歸愚)曾作長歌題贈。

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裡提出了十二種執筆之法:

一、撥鐙法;

二、撥鐙枕腕法;

三、平覆法;

四、平覆枕腕法;

五、握管法;

六、單包法;

七、捻管法;

八、撮管法;

九、提鬥法;

十、三指立異法;

十一、兩指立異法;

十二、握拳法。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撥鐙法

解析:擫者,擫大指骨上節,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鈞。壓者,捺食指著中節旁。以上二指著力。鉤者,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向下。揭者,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抵者,名指揭筆,中指抵住。拒者,中指鉤筆,名指拒定。〔以上二指主轉運。〕

導者,小指引名指過右。送者,小指送名指過左。〔以上一指主牽過。〕盧攜曰:腕須挺起,黏紙。則輕重失準。把筆淺深,在去紙遠近。太遠則浮泛虛薄,太近則曌鋒體重。林韞曰:盧肇謂餘曰,子學我書,但得其力耳,殊不知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

虛掌實指,指不入掌,東西上下,何所閡焉。又曰:我昔受教於韓吏部,其法曰“撥鐙”,今將授子,子勿妄傳,推、拖、捻、曳是也,法盡於此矣。陳思曰:鐙,馬鐙也,蓋以筆管著名指、中指尖,令圓活易轉動也。執筆既直,則虎口間圓活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於轉換,手執管亦欲其淺,淺則易於撥動矣。

董逌曰:鄔融嘗問懷素:“撥鐙何如?”曰:“如人並乘,鐙不相犯。”“剜鋒事密射如何?”曰:“不可言也。”李後主煜曰:書有七字法,謂之撥鐙。自衛夫人並鍾、王傳授於歐、顏、褚、陸,流於此日,非天賦其性,口受要訣,然後研功覃思,則不能窮其奧妙,安得不密而寶之?所謂法者,擫、壓、鉤、揭、抵、拒、導、送是也。

此字今有顏公真卿墨跡尚存於世,餘恐來學者無所聞焉,故聊記之。錢若水曰: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唐陸希聲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抵、格。用筆雙鉤,則點畫遒勁而盡妙矣,謂之撥鐙法。希聲常言:昔二王皆傳此法,自斯公以至陽冰鹹得之。希聲授沙門醿光。刁衍言:江南後主得此法,書絕勁,復增二字曰“導、送”。

今待詔尹希古亦得之,所書遂為一時之絕。李無惑工篆,亦得其法。查道始習篆,患其體勢柔弱,希古教以此法,仍雙鉤用筆,經半年始熟,而篆體勁直,甚佳。唐詩紀事曰:昔二王皆傳撥鐙法,至陽冰得之,以授希聲,希聲授沙門醿光。後人為翰林供奉,希聲猶未達,以詩寄醿光雲:“筆下龍蛇似有神,天池雷雨偏逡巡,寄言昔日不龜手,應念江頭洴澼人。”醿光感其言,特為引薦。

解縉曰:用筆之法,虛圓正緊。又曰:淺而堅,謂撥鐙,令其和暢,勿使拘攣。真書去毫端一寸,行書二書,草書三寸。掣三分而一分著紙,勢則有餘;掣一分而三分著紙,勢則不足。徐璹曰:置筆於大指中節前,居動轉之際,指頭宜齊,小指貼內,兼助為力,指自然實,掌自然虛。今人置筆當節,礙其轉動,拳指塞掌,絕其力勢,況執之愈急,愈滯而不通也。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撥鐙枕腕法

解析:

陳繹曾曰:懸腕者,懸著空中最有力。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餘問之,瞑目伸臂曰:“膽、膽、膽。”提腕者,肘著案而虛提手腕;枕腕者,以左手枕右手腕。徐渭曰:近來有以左手搭桌上,右手執筆按在左手背上,則來往也覺通利,腕亦覺能懸,此今日之懸腕也。比之古法,非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猶可,大真、大草必須高懸手腕,如人立志要爭衡古人,都須懸腕,不宜從俗。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平覆法

解析:

盧攜曰:用筆之法,拓大指,擫中指,斂第二指,拒名指,令掌心虛如握卵,此大要也。韓方明曰:昔歲學書,專求筆法。貞元十五年,受法於東海徐公惣。十七年,受法於清河崔公邈,其法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以加也。解縉曰:撥鐙以下莫若平覆,此亦晉法,而宋、元人頗尚之。其法雙鉤雙挑,平腕覆掌,實指虛拳是也。食指、中指謂之雙鉤;名指、小指謂之雙挑。掌覆,故腕平;拳虛,故指實,其大較也。至若運用時,亦當參用撥鐙之法。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平覆枕腕法

解析:

趙文敏曰:古人動稱下筆有千仞之勢,此必高提手腕而後能之。然餘嘗見東坡醉墨圖於鮮于太常家,公跋尾雲:“此餘元豐七年作也。”同時題詠甚眾。玩其執筆,亦平覆之法,兼以左手墊之。張敬玄曰:楷書只虛掌轉腕,不要懸臂,氣力有限。行草書即須懸腕,筆勢無限。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握管法

解析

:陳繹曾曰:握管者,四指中節握管,沉著有力,用書誥敕榜疏。韓方明曰:從頭指至小指,以管於第一二指節中搦之,書圖幛用之,提轉甚為怪異。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單包法

解析:

吾衍曰:寫篆把筆,只須單鉤,卻伸中指在下夾襯,方圓平直無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師傳,只如常把筆,所以字多欹斜,畫亦不能直,且字勢不活。若初學時,當虛手心,伸中指,並二指於几上空畫,如此不拗,方可操筆,此說最要緊。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捻管法

解析:

陳繹曾曰:捻管者,大指與中三指捻管頭書之,側立案左,書長幅釣字。〔釣疑吊。〕黃伯思曰:流俗言,作書皆欲聚指管端,真、草俱用此法乃善。餘謂不然。筆長不過五寸,作草亦不過三寸,而真行彌近,若不問真、草,俱欲聚指管端,乃妄論也。今觀晉、宋及唐人圖畫執筆圖,未嘗若此,可破俗之鄙說。〔捻管之法,但可書長幅大草,猶張長史以頭濡墨,豈有筆法?而醒亦稱神,草無一定也,若真行,不可無指法矣。〕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撮管法

解析:

韓方明曰:撮管,謂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書或書圖幛用之,亦與拙管同也。又曰:管亦名拙管,謂五指並其管末,吊筆急疾無體之書,或起藁草用之。今世俗多為五指管書,則全無筋骨,慎不可效也。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提鬥法

解析:

韓方明曰:提鬥運肘,作傍署法也,與提管略同。斗大則後以一指拒之,鬥小則後以兩指拒之,其法順易而逆難,故不拒不可也。趙宧光曰:提鬥書榜字,即撮管法也。撮管不可作小楷,點畫多懈。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三指立異

解析:

文徵明曰:李少卿嘗言:“我學書四十年,今始有得,然老無益矣。子其及目力壯時為之。”因極論書之要訣,累數千言。凡運指凝思,吮毫濡墨,與字起落轉換,大小向背,長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蓋公雖潛心古蹟,而所自得為多,當為國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搦管,虛腕疾書,令人莫能及也。〔方明訣曰:既以雙指包管,亦當五指並執。又撥鐙之所以盡善盡美,皆因揭、抵、拒、導指法備具也。若但三指牢執,有何婉轉生動之趣?餘故不敢阿衡山之所好。〕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兩指立異

解析:

朱長文曰:馮侃能書,得二王之法,然以兩指掐筆管而書,凡過筆必兩爪跡,可深一二分,斯書札之異者也。〔馮侃,偽蜀士人。〕

古人執筆十二法你都懂嗎?

// 握拳立異

解析:

韓方明曰:捻拳握管於掌中,懸腕以肘助力書之。或雲起自諸葛誕倚柱書。時雷霹柱裂,書亦不輟,當用壯氣率之,然非書家流所用也。后王僧虔用此法,蓋以異於人,故非本為也。近有張從申郎中拙然而為,實為世笑也!

清刻本《漢溪書法通解》執筆十二法

嘉定 汪勗(繪圖)

- end -

如果想系統訓練軟筆書法,最好按這個順序練:基本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章法佈局、獨門絕招。這是一個完整完美的練字步驟,適合初學也適用專業提高。詳細的影片,點選下面的專欄檢視:

大師書法課:每天15分鐘,零基礎也能快速寫出一手美字

商賈研習社

購買專欄

—版權宣告—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書法屋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王洋

編輯 | 土曾 小君 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