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相與以“忠信”,是一個誠實無欺的人

君子相與以“忠信”,是一個誠實無欺的人

《論語》中,孔子多次提到“忠信”,或單言,或聯言。如“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顏淵》);“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子路》);“敬事而信”“謹而信”(《學而》)“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言忠信,行篤敬”(《衛靈公》);“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公冶長》)。“忠”和“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心誠曰忠,言誠曰信。子曰:“主忠信。”(《學而》)君子處世,注重忠信。忠則盡其心,不自欺;信則踐其諾,不欺人。

忠”則無愧無悔,“信則人任焉”(《陽貨》)。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凡事,盡其心而竭其力,對人,可以無愧,在己,可以無悔。凡言,既無口是心非,又不華而不實,於人,誠實無欺,在己,心安理得。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能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衛靈公》)

一個人沒有了忠信,就喪失了基本人格,失去了與人交往的基礎。投機取巧,口惠而實不至,也許可以獲利一時,騙取信任,但不能得逞永遠,終究會成為孤家寡人,遭人鄙視和唾棄。因為如果一個人不講忠信,行詐搗鬼,背信棄義,總有一天會被人識破,別人不可能長與之交往。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立身之本。“言忠信,行篤敬”,即使到偏遠落後的國家,也能暢通無阻;否則,即使在家鄉鄰里,也會寸步難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孔子的弟子曾參每天從三個方面反省自己,其中就有“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學而》)子夏也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也。”(《學而》)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

君子與人忠信,不自欺欺人,這是基本的人生態度。但君子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不是隨便可以愚弄欺罔的。君子所求者“道”,“義之與比”(《里仁》)。孔子的弟子有若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學而》),背離道義的事,君子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