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紅樓夢》

古時的社會男女嚴重不平等,女子可作為商品交易,根本沒有自我立足之地,多數都淪為男性的附屬之物,古代階級分明,高官權貴家的小姐們地位會相對高些,家中一般會請教書先生給家裡的弟弟哥哥讀書習字,然而小姐們不會強求去學習認字,因為又不能參加科舉,最後也只是嫁與他人為婦。“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前半句話才是更重要的,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源

這句古言的來源有許多說法,很早以前這句話就流傳下來,歷史久遠,無法考證真正說出這句話的人。其中的一個說法是,清朝大文豪張岱先生在自己的《公祭祁夫人》中提及“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然這句話中的眉工,則是明末時期的文學大家陳繼儒,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話呢?這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大多數人的思想禁錮。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明末清初,中國已經歷經“唐宋元明”等幾個年代,在文學的創作已經非常之多,七言五言絕句,又或是宋詞,四書五經,大學中庸孟子這些已經佔據古時中國文學的大半個江山,文學文化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明代的文人無法在這個文學上有非常出色卓越的成就,就將目光轉向人的思想文化道德修養,詩詞文學等是有形的東西可以比較,然像道德修養這種內在又抽象的東西,沒有好的辦法能夠互相測量。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陳繼儒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氛圍的薰陶下,提出男女德行的標準,前半句“丈夫有德便是才”才是他最想表達的東西,那時男子的地位更為高等些,對男子德行也會更關注些。在那個時代,君王興建科舉制度,人人都想要做官發財,一舉昇天,沒有人注重德行才能,他們都只知道讀書等同於未來建功立業唯一之路。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這樣思想文化薰陶下的社會,使得部分人走向極端,這也有了“范進中舉”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也是作者諷刺科舉帶來的弊端和朝廷社會黑暗,有才華卻沒有良好的品德一樣都是小人。陳繼儒這句話是告誡社會上苦讀書之人,除了注重自己的才華見地,大丈夫也應該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崇高的道德品質比一個人是否有才華更為重要。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誤會

陳繼儒想要表達的重點卻被人忽略,流傳甚廣的是後半句話,也是“忠言逆耳”吧,社會上的人都聽不見陳繼儒的發聲,而是將目光轉向後半句話,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下,女子不會考取功名,只需要在家相夫教子,是否有才華變得一點都不重要,這句話的本來意思也被很多人誤會。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概意是,女子應該有自己的德行,並不是說女子不應該有自己的才華,古語中的“無”與現代意思並不相同,現代一般指沒有的意思,然古代一字多意,在這裡則指的是”原本是有這樣東西的,只是在心裡不太重視,認為不是什麼大事”,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應該是“女子自己有才華卻並沒有覺得自己了不起,這是一種好德行”,並不是指女子不應該有才華。關於這句話的誤解不知不覺傳了很多年,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束縛著人們的感知能力。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結語

女子的才華在古代不重要,封建傳統思想束縛下的百姓們,不支援女子上學堂,不支援女子熟讀詩書,也不允許女子上朝做官,甚至不允許女子拋頭露面。“女子無才便是德”似乎是一種偏見或是誤會,女子沒有飽讀詩書的才華變成一種美德,這難道不是錯誤的理解?

參考資料:《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