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過洞庭》:用偉岸的人格去對抗渺小的形體

慨嘆人生短暫,大抵源於曹操。曹操在《短歌行》中吟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感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李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這樣表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蘇軾在《赤壁賦》中則感慨:“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念奴嬌·過洞庭》:用偉岸的人格去對抗渺小的形體

如何對抗人生的短暫和渺小?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給出最早的解決方案:“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司馬遷選擇了立言:“究天人之際,察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曹操選擇了立功:“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王羲之似乎無解。李白無所適從:“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值一杯水。”蘇軾則在《赤壁賦》中用莊子的相對論和樂享清風明月來按摩躁動的心靈。

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用偉岸的人格去對抗渺小的形體。我們來看這首詞——

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嬌·過洞庭》:用偉岸的人格去對抗渺小的形體

翻譯出來就是: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

在這中秋將至的時點,

風平浪靜不起漪漣。

湖水萬頃如碧玉鋪展,

馱著我一葉槳帆。

明月光輝四濺,

和銀河一起倒影水面,

空靈清澄渾茫一片。

心中領會十分深遠,

卻不知如何描述美妙的體驗。

應想起我被貶嶺南有一年,

只有月光來陪伴,

像冰雪般純潔是我的肝和膽。

短髮稀疏衣衫單,

在這廣闊浩淼的湖水平穩行船。

舀盡長江水有點甜,

盛在北斗中細品鑑,

萬物做賓客由我來買單。

獨自高歌拍打著船舷,

良辰美景恰好是今天夜晚!

這首詞上闋描摹洞庭月色,下闋抒發詩人懷抱。讀上闋,覺著詩人很渺小;讀下闋,卻發現詩人人格偉岸。那麼,詩歌是怎樣表現超凡的人格魅力呢?

“肝肺皆冰雪”採用比喻和直抒胸臆的寫法,寫出詩人光明磊落、不同流合汙的高潔的人格;“穩泛滄浪空闊”之“穩”(細節)寫出詩人雖在職任上被罷官而報國的志向依然堅定;“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採用誇張和直抒胸臆的寫法,寫出詩人博大的胸襟,熱情的氣質,以及物與民胞的仁愛之心;“扣弦獨嘯,不知今夕何夕”採用細節描寫和直抒胸臆,寫出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無限感慨。

深入探究,可以發現:“肝肺皆冰雪”並沒有超出“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情志;“穩泛滄浪空闊”也不比“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更加執著;“扣弦獨嘯,不知今夕何夕”更化用前人典故,前者化用陶淵明的詩句“登東皋以舒嘯”,後者化用《詩經》中的“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唯獨“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為詩人獨造,而想象奇崛,表意新穎,出人意表。

總之,詩人以偉岸的人格化解了生命的短暫和渺小,而使詩歌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