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2000年9月,成都市區一條商業街正在進行拆除重建,一臺臺挖掘機忙碌地清理著地下的磚石泥土,突然間,一臺挖掘機停頓了下來,原來,挖機在地面下兩米處碰到了一根極為粗大的木頭,怎麼也挖不動。

專案管理者和工人們紛紛圍過來觀看,發現埋在泥土裡的是一根好幾米長、顏色烏黑的巨木,質地十分堅硬,有人興奮地喊了起來:這該不會是傳說中的烏木吧?這下可發財了!

四川一帶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近年發現了不少烏木。

烏木又叫“陰沉木”,被稱為“植物木乃伊”或“東方神木”,遠古時候,因發生了地震、洪水或泥石流,楠木、杉木等材質好、不易腐爛的樹木被埋入了很深的泥土下面,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經過3000至8000年的炭化過程,這些被埋的樹就成了質地細膩堅硬如礦石的“烏木”,而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又會形成植物化石。

因為產生的條件很苛刻,烏木在自然界十分稀缺,還被認為有辟邪作用,常被用來製成工藝品、護身符,價值昂貴,民間有“家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半方”的說法。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商業街船棺發掘現場

可人們把這根木頭小心掘出來,仔細一看,這根木頭是空心的,中間明顯是人為掏空的,倒像是一條獨木舟。

考古人員趕來後,初步判斷是“船棺葬”,埋入土裡的時間大約在2500年前。

隨後,考古隊有了更為震驚的發現。

1、氣派非凡的船棺墓群

據四川考古人員的多年研究,船棺葬是一種屬於古代巴文化的喪葬儀式,1957年,重慶冬筍壩巴文化遺址曾發現和清理出17座船棺葬,它們的船頭全朝著長江,巴人以船為棺,讓死者入船安葬,有著“視死如歸”、“視死如生”的寓意。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2500年前的夏商時期,巴人先民們曾駕駛著這樣的獨木舟,遊弋在大江長河之上,捕魚為生,也駕舟迎擊來犯之敵。

做船棺的木料大多是當時長江兩岸常見的楠木,巴人用火燒的方式,在楠木巨大的木身上燒製出了防水錶層,刳鑿內部、成為載人的船艙。

當船主病死或戰死之後,他們生前使用過的獨木舟就成了安息的棺材:底蓋均由整段木頭刳成,上下可嚴密地套合在一起,底部中間是長方形,正好放下屍體,蓋子為半圓形,內部被刳鑿成船篷形狀,船頭一致衝著長江的方向,寓意他們的靈魂歸於母親河,視死亡如歸宿。

而他們生前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和武器,也隨著主人一起葬入地下。

在成都商業街船棺墓葬被發現之前,全國只發現過兩處“船棺葬”,分別是在1957年的重慶冬筍壩遺址和1987年成都青羊小區住宅地施工時挖出的船棺墓葬,但那些“船棺”短的只有2米,長的不過5米,比這根巨木的規格差遠了。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而且,據出土的文物顯示,船棺並非普通老百姓能用的葬具,只有部落首領或勇士死後才能被葬入“船棺”。

這也是為什麼每當“船棺”被發現時,墓主的頭部和腰部旁邊都會放著青銅武器,腰部旁放的往往是“柳葉劍”之類的佩劍和匕首,在2500年前,農人耕作用的都是木器,能用上青銅武器的人都是一些貴族武士。

商業街巨大船棺的出土,讓考古人員想到,這附近會不會還有其他船棺?這種規模的船棺葬氣派非凡、前所未見,這裡會不會是王族的墓地?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商業街出土的巨型船棺

隨著挖掘工作的進展,人們驚訝地發現,商業街施工區下果然是一處前所未聞的大型古代墓葬群,方圓有600多平方米,距今至少有2500年曆史。

由於船棺墓葬所處位置在成都市中心商業區,周圍已經建築密佈、人煙稠密,地下也到處是管線和地基,為了保護商業街附近的住宅,考古挖掘規模沒有擴大,沒有再去探尋附近是否有其他墓葬或王宮遺址,但就是這個長30米、寬20多米的船棺葬墓地,已經令考古隊讚歎不已。

這種規模的墓葬群在西南地區還是第一次見到,經過大半年的考古挖掘,墓坑被開啟,共發現17具獨木船棺,全都由貴重的楠木整木刳鑿製成,由於大墓已經被盜多年,從坑道判斷,這個墓葬裡本來最少有30具船棺。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其中最大的一個“船棺王”長達18。8米,直徑1。7米,重逾10噸,這麼高大的巨型楠木世所罕見,根本不是普通武士的財力能實現的,後來放入商業街船棺葬博物館保護,被稱為“中華船棺之王”。

這些棺木全都是一次性有序擺放在墓坑裡的,墓坑中間有一大型長方形方木,以此方木為界,將墓坑分為前後兩個部分,4具超過10米長的大型船棺均放在墓坑後半部分,其他12具船棺大多整齊列在“船棺王”旁邊,最小的幾具棺木放在墓坑前半部分,顯然,船棺大小與棺中死者的身份地位相關。

考古隊發現這個大墓曾被盜過,幾具棺蓋上都有“盜洞”。

據專家測定,這些盜洞在漢初就有了,棺內很多珍貴文物已經被盜一空,但剩下的陪葬品裡仍然有非常驚人的發現。

2、珍貴兵器與漆器,證明墓主可能是蜀王

考慮到商業街的船棺墓葬有極高文物價值,考古人員在附近建起了專門的保護修復實驗室。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在遺址上建成的商業街船棺博物館

經過清理,在棺內、墓坑共發現了103件陶器、20件青銅器和153件精美的漆器,從這些文物的工藝水平來看,這個墓主肯定屬於王族。

首先是船棺的做工極為精巧,規模和手藝超過其他地方發現的船棺。

其中有一具長4。8米的船棺儲存得比較好,它是由整棵千年楠木劈開掏空的,棺蓋與棺底之間的縫隙嚴絲合扣,連一把刀都插不進去,顯然是名匠之作。

幾個巨型船棺內部的空間極大,有的船棺裡放的不止一具屍體,還有的船棺不僅陪葬青銅器、陶器,還陪葬了整套的漆器用具。

其次,從商業街船棺中出土的青銅武器比其他地方船棺中發現的武器也更為精緻。

巴人尚武,因此船棺裡會隨葬墓主生前的全套兵器,在墓主人頭部附近放置青銅矛、在腰部放置他們生前使用的青銅劍。

而商業街船棺裡還發現了青銅鉞和青銅戟,銅戟打造得極為鋒利,上面還飾有云形花紋、刻畫著符號。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在那個冶煉技術還不發達的時代,這是極為罕見的工藝水平,這種獨特的兵器在當時只可能屬於王者。

最後,這個墓葬群最珍貴的發現要數上百件幾乎完好無損的漆器。

雖然在淤泥裡浸泡了兩千多年,可這些木胎漆器只要稍微一擦拭,仍顯得顏色鮮亮、看起來就像新的一樣,這是戰國漆器中僅見的精品,從案几、盤盒到梳子、樂鼓全有,其中甚至還有一張漆床,考古人員判斷這些是跟隨墓主下葬的生活娛樂器具。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雖然考古人員在船棺葬中沒找到墓誌銘或文書等能說明墓主身份的文字,但根據這些精美昂貴的漆器,考古人員分析認為此處很可能屬於王族墓地,而那個“船棺王”裡安葬的說不定就是一位蜀王,按碳14鑑定的年代,他應該是古蜀國開明王朝的一位國王或王子。

此前,我國出土的漆器多為漢代、三國時的漆器,而在戰國諸侯墓裡發現的漆器非常零碎,一直罕見配套用具,像商業街船棺墓葬裡發現的這種全套御用漆器,在考古中還是第一次發現。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漆床

木製漆器製作過程十分複雜,在2500年前只能提供給王族當“御用品”。

而由於漆器比銅器輕便,受到古代貴族的喜愛,商周時期已設有皇家漆園,戰國時代也屬於諸侯專用,如莊子就曾當過宋國的漆園吏。

這些漆器的發現,證明古蜀國曾是非常繁華的地方,從漆器紋樣和材質可以明顯看出這些漆器受到楚文化影響,很可能從楚地傳入,也說明當時古蜀國與戰國時期的楚國有過經濟往來。

從種種跡象分析,專家們一致認定,商業街船棺墓葬群絕不屬於普通貴族墓葬,至少是將軍王侯一級的。

不久後,船棺內的其他發現也證明了這一點。

3、2500年前的少年遺骸

在那個位於墓坑正中的18。8米長的“船棺王”的棺蓋上,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太陽形狀的圖騰刻印。

這種太陽圖騰在三星堆考古中也曾發現過,在各大古老文明中,把太陽當作神物來崇拜是常見的事,三星堆出土的太陽神鳥圖騰、青銅太陽輪,曾讓專家們認為古蜀國存在著“太陽崇拜”,其圖騰像主要是圓圈裡有著均勻的射線,象徵著光芒。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專家們認為,當時,那些安葬蜀王的人在他的船棺上刻上太陽圖騰,一來請求神佑,二來也顯示著“王”的顯赫地位。

不久,考古人員在這具“船棺王”裡找到了一個戒指大小的印章,上面刻著“王”的象形文字,類似於說明身份的“巴蜀圖章”,也初步印證了專家們的分析判斷,這個“船棺王”裡安葬的屍骸是古蜀王或王子。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船棺王”內的印章

從其他船棺裡共找出35具屍骸,鑑定結果讓考古人員震驚不已,這35具屍骸有合葬也有獨葬,經過骨齡檢測,發現他們死的時候都只有十幾歲,正是青春少年,最大的也不滿20歲。

而且,35具屍骨的姿勢顯示,這些人下葬時並不是正常死亡:屍骸的上肢下肢放在一起,頭放在頂部,顯然是生前遭到了極為血腥殘忍的殺戳。

商周時期確實還存在著為君王殉葬的風俗,但基本都是生殉或毒死後下葬,按當時的認識,是要儲存這些侍從的全屍,讓他們在地下接著服侍君王,像這樣把人砍得肢體不全的做法,在帝王墓裡從沒有發現。

而且,這些人雖然肢體不全,卻又都被隆重安葬在極為貴重的楠木船棺裡,想必身份也不平常。

除了“船棺王”外,墓坑中還有4具超過10米的巨型船棺,而至今的考古發現裡還沒找到比這4具船棺更長的。

專家們透過查詢文獻,仔細探討了那段時間的蜀國曆史,認為墓主下葬的時間位於開明王朝(公元前666年至公元前316年)的晚期,也就是古蜀國被秦國消滅的時間前不久。

據說,古蜀國開明王朝的開國君王鱉靈是個治水高手,他打通巫山,把洪水匯入長江,從此令巴蜀之地成了魚米之鄉,受到蜀人的擁戴稱王,子孫也都成了蜀王,開明九世遷都成都,300多年中傳承了12位蜀王。

由於古蜀國周圍全是山地,與中原來往很少,沒有在史書中留下詳細的記載,但從出土文物和墓葬中,可以看出那是一個富強而尚武的王朝。

他們當時有自己的象形紋樣、符號和形似漢字的文字元號,文化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由於歷史久遠,現在無法從“巴蜀印章”上準確地判讀文字內容。

專家們推測,這些船棺裡安葬的青春少年很可能是古蜀王部下的將領、侍衛,曾與蜀王或王子一起上疆場殺敵,在與秦軍的激烈交戰中被殺,馬革裹屍還鄉之後,古蜀國以最隆重的禮儀安葬了王子,同時,也將那些隨他出徵殺敵並戰死疆場的少年們也一起埋葬在王子的身邊。

這一推測如果成立,就可以合理解釋船棺裡安葬的少年們為何個個都屍首不全了:以這種隆重的葬儀和罕見的巨型船棺安葬的少年們,應當都是當年為了保護古蜀國奮戰過的熱血男兒,雖然開明王朝最終被秦兵消滅,他們仍然是古蜀人長期懷念的“不朽兵團”。

後來,古巴蜀人漸漸演變為武陵山“五溪蠻”的一部分,又融合其他少數民族和湘渝鄂黔邊界處的漢族,成為現在的土家族。

巴蜀先民為何要用船棺安葬他們的首領和英雄,在1987年成都出土的一處戰國船棺墓裡,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紋飾精美的銅壺,上面刻繪了“羽人划船”圖案。

學者們認為,這類羽人划船圖表達的是“用船送魂”的祭祀儀式,這在古希臘和太平洋一些島嶼上都是曾經盛行一時的葬禮。

2500年前,四川遍地澤國,也因此流行著“船棺送魂”的葬禮。

2500年前船棺大墓中現35位少年遺骸,一枚王族圖章揭明身份 紀實

船棺的船頭全都朝著長江

據《蜀王本紀》一書記載,巴蜀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亡魂會經過今天汶川漩口附近一個叫“天彭闕”或“天彭門”的地方,那裡兩座山峰在泯江邊聳然對峙,就像一扇通往泯江上游古蜀王鱉靈故里高原的大門……

船棺,實為巴蜀先民的“載魂之舟”,在兩千多年前的巴蜀人看來,在武士們身故或戰死之後,以船棺載軀,讓他們魂歸故里,是為無上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