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人銅方櫝,造型罕見別緻,印證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祈福與教導

裸人銅方櫝,造型罕見別緻,印證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祈福與教導

清末,山東莒縣出土了一件裸人銅方櫝,被當地收藏家莊恩澤收藏。後來幾經戰火,1951年莊恩澤後人將青銅器捐給山東博物館。

此櫝是早期“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一種祈福與教導”,與人種起源的傳說及祈求“種族繁衍生息”的思想息息相關。

此櫝是什麼年代的產物呢?說起寶物的年代,先說下它的紋飾,此櫝紋飾為雙層垂鱗紋,底部有2圈凹弦紋,弦紋之間雕飾有“L”形狀紋。

裸人銅方櫝,造型罕見別緻,印證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祈福與教導

在器物底部鑄有一男一女的器蓋上,鑄有梯形回紋,如此豐富多彩又華麗的紋飾,在以青銅器為尊的年代裡並不多見。

因而考古學家認為,這件青銅器時代最晚不過春秋早器,再早也是西周晚期。但這種銅方櫝並不罕見。

考古學家還發現至少有9處墓葬有這類的銅方櫝,均以裸人為器足,但器足的裸人都沒有鑄造出性器官。

如山東曲阜出圭的西周魯司徒中齊盤、棗莊小東江的虎鈕方奩、晉侯墓葬中的立鳥人足筒形器等。

裸人銅方牘與其他銅牘貌似並無太大差別,因為它也是以6個無性別的裸人為器足的。

裸人銅方櫝,造型罕見別緻,印證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祈福與教導

專家們認為,它之所以具有超凡藝術價值,受到人們重視,關鍵在於器蓋上的兩位裸人。

在青銅器中,以裸人為鈕,形狀為男女相向跽坐,而性器官在整個造型中尤為突出,這是極罕見的。其他墓葬中出土的同類器物大多以動物為鈕,以裸人為鈕的銅方櫝,僅此1件。

專家們認為,

這種造型是早期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一種祈福與教導,與人種起源的傳說及祈求種族繁衍生息的思想息息相關。

從民族學的資料來看,這樣的觀點,確實無不道理。

看看這件裸人銅方櫝~~

櫝,是古代用來裝珠寶首飾的匣子或小櫃子。

裸人銅方櫝,高11。6釐米,長12釐米,寬7。5釐米,重875克。器身長方體,四面直壁,略微內收,器身為6個裸人支撐,都以背部託著器身,作為櫝的器足。

裸人銅方櫝,造型罕見別緻,印證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祈福與教導

器物頂部的器蓋上,分別鑄有一男一女,兩者俱身裸體,兩人相跽而坐,而男的生殖器表現得十分清晰,且男性身體微微前傾,女性長髮盤起,雙手抱在腹前,形象生動逼真。

經專家考證,這類銅方櫝是貴族女性閨房中裝首飾的一種匣子,用青銅製成,但不是禮器,不能用於廟堂祭禮。

春秋時期是青銅器鼎盛期,出了很多新產品,這類閨房弄器,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此款裸人銅方櫝,內部中空,器小精美,作為貴婦閨中盛放珠寶的精巧華美的物品,其本身的製作也是工藝精良,雍容華美。

裸人銅方櫝,造型罕見別緻,印證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祈福與教導

其他出土物

櫝是我國古代作為盛裝珠寶首飾的器物,男女都可用,比如我們熟知的“

買櫝還珠

”典故,商人就是用櫝來裝珠寶,便於出門攜帶交易。

按說周王朝禮制嚴謹,銅方櫝卻造型大膽,似乎不符合女子貞德的要求。但專家推測,此物可能是古代女子的嫁妝,作為嫁到夫家的首飾盒。

有史料就有記載,貴族女子較早出嫁,有的不到14歲就出嫁了,如此自然缺乏性教育知識,

因而孃家會為出嫁女兒準備與性知識教育有關的器物與書籍,

作為陪嫁的嫁妝,比如春宮圖畫等。

裸人銅方櫝,造型罕見別緻,印證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祈福與教導

(山東博物館)

古代女子出嫁,孃家要送豐厚的嫁妝,首飾盒必不可少,櫝和匱等都是女子盛放首飾和梳妝用品的器物。

首飾盒的文化也是歷史悠久,一直延續到明清,櫝的材質也經歷了青銅器、金銀器、瓷器、木器等,可謂源遠流長,都代表了不同階層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如今,我們看這裸人銅方櫝這樣的文物,更應看到的是西周時期人們樸素的種族繁衍觀,以及人類對種族生生不息繁衍的重視,還有數千年的櫝文化。

大家怎麼認為呢?~~

裸人銅方櫝,造型罕見別緻,印證人類對子孫繁衍昌盛的祈福與教導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