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又陰又冷,為何還要“養陰”,身體會不會越養越寒?一文說清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冬天又陰又冷,為何還要“養陰”,身體會不會越養越寒?一文說清

有人對這句話不理解:“夏天這麼熱,養陽不會更上火嗎?冬天這麼陰冷,養陰不是會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寒涼嗎?”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去過山洞的人都知道,夏天外面很熱,但山洞裡通常會比較潮溼、陰冷,冬天外面冰天雪地,但山洞裡就比較溫暖、乾燥。人體其實就像一個“山洞”:

夏天人體陽氣充斥於體表,體內陽氣缺乏,溼氣、陰邪在體內聚集,所以要養陽才能驅散陰寒溼氣;

冬天人體陽氣潛伏於體內,容易蒸騰陰液,所以人就感到很乾燥,要養陰才能濡養周身。

冬天又陰又冷,為何還要“養陰”,身體會不會越養越寒?一文說清

一、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無論是陰虛的人還是陽虛的人,此時都需要好好養陰。

冬天養陰不到位,來年春天陽氣升發時,五臟六腑活動(陽)需要物質基礎(陰)如果不足,就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力,人就容易生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怕養陰把自己的身體越養越“寒”,其實是混淆了概念!養陰裡的“陰”,跟陰寒、陰邪等,完全是兩碼事!

“陰”指的是身體功能產生的基礎,如“血”、“津”、“精”等都屬於“陰”的範疇。它們是生命的根基,養陰養的就是這裡,類似於幫助身體蓄力儲能,這就體現了“冬藏”的養生原則。

二、冬季養陰,灸四穴

冬季養陰也能用艾灸,只要你懂方法、選好穴,冬季艾灸不但能補陽,也能養陰,陰陽平衡才是正確的養生。

冬天又陰又冷,為何還要“養陰”,身體會不會越養越寒?一文說清

1、神闕穴

冬季艾灸,建議多灸肚臍(即神闕穴),肚臍是人體陰陽的分界線,灸這裡能平衡陰陽。位於下肢的幾個“滋陰穴”,也是冬季艾灸的重點:

冬天又陰又冷,為何還要“養陰”,身體會不會越養越寒?一文說清

2、湧泉穴

湧泉穴堪稱養陰第一大穴,它位於足心,從中醫的角度講就是處於至陰之地,距火髒最遠,所以艾灸這個穴位不但可以解決虛火上炎的問題,還能得艾火純陽之性使陽生陰長,浮游之火下行復歸命門腎宅,起到陰陽雙補的作用!

冬天又陰又冷,為何還要“養陰”,身體會不會越養越寒?一文說清

3、復溜穴

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腎經上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滋陰穴——復溜穴。“復溜”的意思就是如果有水液停滯不流,那麼刺激此穴又能讓它重新迴圈起來,由此可見覆溜穴的滋陰作用有多強大。

冬天又陰又冷,為何還要“養陰”,身體會不會越養越寒?一文說清

4、三陰交

三陰交則是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交會穴,肝經跟血有關,腎經是先天之本,與“精”關係密切,我們在前文說了,血、精都是屬於“陰”的範疇,而脾經是後天之本,所以艾灸三陰交既補了先天,又補了後天,對肝血也有滋養的作用。

三、冬季養陰,多飲水

水為陰氣之源,此季節應該多喝水。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促進腸道蠕動,就會想上廁所,有便秘困擾的人,每天早上的這杯水,幫助會很大。艾灸前後也要注意多喝水,但是不要喝冷水、涼水,不然一杯涼水澆下去,很容易傷了體內的陽氣。

冬天又陰又冷,為何還要“養陰”,身體會不會越養越寒?一文說清

四、冬季養陰,搓搓腳

搓腳是特別簡單實用的養陰法。

在我們的手心裡,有一個穴位,叫勞宮穴。而在我們的腳底上,是耳熟能詳的湧泉穴,它是腎經上的要穴,而勞宮穴在心包經,每天用右手搓搓左腳的腳底,再換手搓右腳的腳心,這樣做能通暢氣血、交通心腎。這種方法隨時隨地都能做,但是睡前做最好,有安定心神的作用,能改善失眠多夢;艾灸前做也很不錯,能平衡陰陽。

五、冬季養陰,早睡覺

還有一件事希望大家重視,就是早點睡覺、不要熬夜,這是養陰很重要的一點。

入冬後,天黑得早,這是陰氣重的一個表現,提醒大家該早睡了。冬季人體的陽氣也隨之而進入收斂內養狀態,早睡可順應陰精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