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跟外向者的性格有什麼區別?內向者如何挖掘自己的性格優勢

內向者跟外向者的性格有什麼區別?內向者如何挖掘自己的性格優勢

更大的世界,更好的我,歡迎回到愛閱知識館。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內向者這個群體,挖掘出內向者自身的性格特點和獨特優勢。只要內向者順應個性,悅納自己,同樣可以享受精彩的人生。如果恰好你是一位內向者,那麼這篇文章很適合你閱讀。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先來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請試著回想一下你是什麼性格的人?你是喜歡參於社交活動,愛結交朋友的外向派,還是一個喜歡安靜獨處,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有點神秘的內向派,你是哪一種性格呢?

在當今社會,我們幾乎都在推崇外向性格的人,因為他們看上去精力充沛,個性活潑,能言善道,喜歡參與團隊合作,往往成為大家生活和工作中的焦點,而“內向”這個詞,一直被賦予了貶義的色彩,內向者常常被視作是沉默寡言的,悲觀的,社交恐懼的,甚至是孤僻的,那麼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下這位專家,馬蒂·奧爾森·蘭妮,她是一位美國教育家和精神治療醫師,是美國權威的內向性格研究者之一,致力於探索與內向性格相關的話題,幫助更多的人來了解內向者這個群體,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自我,挖掘潛能。她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

就是這世界上沒有所謂「更好的」性格

,無論你是外向或者內向,關鍵在於你如何認識和挖掘自己的性格優勢,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天的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重點:

一、決定內向性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內向者和外向者究竟有哪些差異?

二、為什麼長久以來人們對內向者有所誤解?內向者如何克服在各種生活場景中的不適應?

三、內向者應該如何順應自己的性格,走出內向的“舒適圈”?

內向者跟外向者的性格有什麼區別?內向者如何挖掘自己的性格優勢

一、決定內向性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內向者和外向者究竟有哪些差異?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類的第11號染色體上有個基因叫做 「D4DR基因」,這個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人格特質,那些喜歡戶外活動,異國旅行和新奇事物的人,他們的D4DR基因更長,而那些追求新奇程度較低的人,他們的D4DR基因較短,具體表現為性格溫和,喜歡安靜的享受慢節奏的生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科學家還發現外向者大腦裡的血液迴路是流向視覺,聽覺,觸覺等區域的,腦通路較短,複雜度低,而內向者大腦的血流量比外向者更大,血流經過的腦區更為複雜,且多與內部思考相關,比如回憶和制定計劃,這意味著內向者更關注的是內心的思考和想法。

對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生理角度來看,內向者和外向者之間的性格差異,是由於在基因的作用下,大腦形成了不同的通路,這些通路決定了大腦關注的重心是外部感官還是內部感受,大腦的關注重心在外部感官則人的表現為外向性格,而大腦的關注重心在內部則為內向性格。

其次,外向者和內向者究竟有哪些區別:

首先,兩種性格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所以對於外向者來說,他們需要參與社交活動,頻繁的跟外界互動來獲得能量,而對於內向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安靜的,能自我交流的地方來積攢能量,這也是為什麼內向者需要更多的獨處時間,因為對他們來說,大量的外部刺激會產生大量的腎上腺素和消耗過多的葡萄糖,這將導致內向者精疲力竭。

其次,內向和外向性格的第二個區別在於接收外界刺激的方式不同。

對外向者來說,外部刺激會給他們帶來新奇感,這使得他們喜歡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享受充滿活力的環境,喜歡「有事做」這種狀態,如果讓他們停下來休息,他們收到的外部刺激將會減少,興奮感也隨之降低。而內向者正好相反,過度的外界刺激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他們更傾向於沉浸在安靜的世界中專注地做一件事,任何吵鬧的環境,繁雜的社交任務都會對他們造成過激反應,比如聚會上的寒暄或者是長時間的團隊活動都會耗光他們的能量。

內向和外向性格的第三個區別是認知深度和廣度的不同。

外向者像是一個博學家,喜歡接觸廣泛的人和事,多樣性的生活使他們更加精力旺盛,他們關注的是認知的廣度。而內向者正好相反,他們喜歡把精力聚焦到一兩個領域裡,對於追求「量」來說,內向者更注重「質」,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喜歡安靜不被打擾的思考,熱衷專注地研究的原因。

二、為什麼長久以來人們對內向者有所誤解?內向者如何克服在各種生活場景中的不適應?

一直以來,我們的社會對內向者有著很深的誤解,大眾常常把害羞,敏感,悲觀,甚至是精神分裂這些詞彙跟內向者聯絡在一起,認為他們都是社交恐懼,甚至是孤僻的局外人,歸根結底,內向者有以下兩點是被經常誤解的。

而事實是怎樣的呢?內向者只不過關注的重點在自我內心,他們試圖以更好的方式理解外部世界,並非是對外界漠不關心。同理,內向者也並非拒絕社交,他們只是需要更好的管理他們的精力避免因為太多的社交活動而耗盡能量,深度有內涵的交流往往更適合他們。

其次,內向者被認定為是不善表達的一類人群。在我們的觀念中只有那些口齒伶俐,喜歡大膽發言的人才是富有影響力的,而內向者似乎不太願意表達自己,使得他們看起來很神秘。而事實是怎麼樣的呢?內向者其實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構思和組織自己的意見,他們希望自己的每一個觀點和想法都是有分量的,不會為了說話而說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內向者中也不乏口才優秀的,比如黛安·索耶,她是《早安美國》和《週四要聞》節目主持人,也許人們會覺得內向性格的人當不了主持人,而事實卻恰恰相反,黛安·索耶以她冷靜、客觀、專業的採訪風格廣獲好評,成為了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網最優秀的主持人之一。

以上的這些誤解導致內向者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遭受到了外界的詆譭和心理暗示——內向的性格是有問題的,不正常的,使他們感到負罪和羞恥感。對此,想要明確的是,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性格缺陷,並且是完全正常的,就好像人天生就有男女之別一樣,無須刻意改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優秀的公眾人物也都是內向者,比如牛頓,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以及大多數世界500強公司的CEO都是內向的人,連科學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內向”的代表——愛因斯坦也是如此,他從小保持沉默寡言,直到7歲都不太願說話,可是他卻提出了很多改變人類認知的理論,他曾表示自己因為和問題“獨處”久了,才發現了科學世界背後的真理,我們可以看到內向性格彷彿具有一種強大隱秘的力量,幫助我們自省從而實現自我突破。

內向者跟外向者的性格有什麼區別?內向者如何挖掘自己的性格優勢

三、內向者應該如何順應自己的性格,走出內向的“舒適圈”?

透過我們之前所講的內容,我們已經明白了內向者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過度消耗自己的能量,否則很快就會精疲力竭,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以下幾種小建議,幫助內向者順應天性,營造出『剛剛好』的生活節奏。

第一個建議是培養自己駕馭能量的能力。

學會識別自己能量危機的訊號,比如開始情緒易怒煩躁等,透過休息讓自己平靜和放鬆,給自己更多的小假期來充沛能量。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內向者面臨的挑戰更大,因為他們需要精細的規劃好如何使用自己的能量,避免過多的社交活動耗盡他們的精力。

第二個建議是開拓專屬的私人空間,用來恢復能量。

你可以嘗試使用芳香療法來協助,在英國,薰衣草和茉莉花分別被用來治療失眠和焦慮,在洗澡或者按摩時候使用精油或者點燃幾根香氛蠟燭,來喚起你想要的心情。另外,音樂也是種不錯的選擇,它能夠明顯的改善情緒和裝換我們的心境使我們放鬆,研究表明,聽歌,哼曲,吹口哨等活動能幫我們保持活力,減少焦慮。

第三個建議是學會傾聽自己的身體節奏。

做好均衡的營養飲食,保證充足睡眠,養成深呼吸的習慣,多做運動,學會滋養自己。當然,最重要的事,還需要關注自己的精神成長,找到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生命的目標,把自己內在力量發揮在最能讓你有成就感的事情上面,這樣會更加健康和充滿活力。

第四個建議,接納自己內向的獨特優勢。

內向者善於傾聽,善於思考,創造力也更強。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而且,內向者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如果沒有內向的人,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進化論、古典哲學、萬有引力、相對論,所以內向從來不是劣勢,反而是你獨一無二的優勢所在。

第五個建議,學習外向者技巧。

首先,你需要重拾自信,獲得堅定的自我認同感。其次,學會打破常規。對於內向者來說,想要開始一段新的生活是比較困難的,大多數人沉溺於千篇一律的生活中不願意走出舒適區,請試著嘗試做一些超出日常生活的事情,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比如去餐廳裡點一份從來沒吃過的食物,去異國探一次險等等,都是不錯的改變。最後,請嘗試表現得外向起來,比如試著隨時隨地表達自己,保持風趣和幽默的談吐,去找一兩個陌生人說說話,哪怕只是簡短的幾句,也可以建立人與人的聯絡,另外,給自己佈置一些曾經讓你高度焦慮的任務,比如要求跟商家退貨,跟小販討價還價等,那請你用堅定,有力,清晰的聲音,像外向者一樣,自信地跟他們交流。

最後我來為你總結一下今天的分享,首先我們講到了內向性格的成因和內外向性格之間的差異,其次我們又講了社會對內向者的常見誤解以及內向者如何克服生活中的不適應場景,最後我們講了內向者如何順應自己的天性,走出內向的舒適圈。希望作為內向者更好的認識自己,挖掘出自己的性格優勢。請時刻記住,內向從來不是一種劣勢,它是一份禮物,請學會悅納自己,享受人生。

關注@愛閱知識館,帶你知識充電,開啟有趣新生活。

內向者跟外向者的性格有什麼區別?內向者如何挖掘自己的性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