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影響力太大,以致於後來又出現了二次玄武門之變,總共三次玄武門之變,構成大唐奇特風景線,成為一談起大唐就繞不開的話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次玄武門之變,是發生在同一個地方嗎?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李世民)

01

改變唐朝命運的3次玄武門之變,在3個不同地點發生

眾所周知,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發起的殺害他哥哥與弟弟的玄武門之變,是第一次玄武門之變;公元705年,由宰相張柬之發起的殺死張易之、張宗昌兄弟,逼武則天讓位於李顯的玄武門之變,是第二次玄武門之變;公元710年,由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起的消滅韋皇后、安樂公主的玄武門之變,是第三次玄武門之變。

這三次事變,時間與人物完全不同,這一點很好理解。可是事情都發生在玄武門, 就給人一個錯覺:三次事變都發生在同一個地方。這樣理解就錯了。其實這三個玄武門完全不同,第一次玄武門之變,發生在長安城之宮城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第二次玄武門之變,發生在洛陽紫微城的北門玄武門,注意,已經不是長安,是洛陽了;第三次玄武門之變,發生在長安城宮城大明宮北門的玄武門,注意,不是在第一次的太極宮了,而是大明宮的玄武門。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長安城的兩個玄武門,先是在太極宮,後是在大明宮)

總結一下,3次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地點分別是:長安太極宮北門——洛陽紫微城北門——長安大明宮北門。第一次的玄武門長安太極宮,與第二次的玄武門洛陽紫微城相差非常遠,如果按現在的距離算,從長安到洛陽,駕車行走有360公里合720裡。但是現在修的是高速公路,是透過裁彎取直處理過的,如果是古代,長安與洛陽的距離應該有千里之遙。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洛陽紫微城的玄武門)

不過,第一次事變的玄武門,與第三次事變的玄武門就隔得近了;一個是太極宮,一個是大明宮,都是長安城宮城內的建築物。太極宮叫西內,就是西邊的內宮;大明宮叫東內,就是東部的內宮。這兩個宮,確實離得很近,可是,它們不是同一個門,只不過名字相同而已。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唐都長安城會有兩個玄武門呢?而且東都洛陽的紫微城也有一個玄武門,弄這麼多玄武門幹嗎?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長安城太極宮北門玄武門)

02

3個玄武門的內在關係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玄武”二字的含義,“玄武”是我們古代“四相”學說裡的內容,出自於《易經》。《易經》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是指四個方位,分別是指東邊的青龍,南邊的朱雀,西邊的白虎,北邊的玄武。也就是說,玄武代表著北方,乃是北方之神。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古代有些皇帝建都之時,就喜歡將四象學說融入其中,將他們都城的北邊命名為玄武門,南門命名為朱雀門。唐都長安就是如此,唐朝的陪都洛陽也是如此,所以洛陽也有玄武門。

那麼,為什麼長安城內有兩個玄武門呢?

本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建都後住在長安城內的太極宮內,在太極宮發生玄武門事變之後,李淵都沒有搬遷過,後來李世民和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做皇帝,也都是住在太極宮內。不過,李治在太極宮內住了一段時間後,受不了了,因為他體弱多病,而太極宮地勢較低,易犯風溼之症,於是在太極宮的東面修建了大明宮。其實大明宮也不是李治時開始修的,以前就修過,後來停了,現然李治想換個位置辦公和居住,於是重修大明宮,並住進了大明宮。於是大明宮的北門也命名為玄武門。李治住在大明宮時好好的,什麼事也沒有,可是到了李顯做皇帝時,他無節制地寵愛皇后韋氏,寵愛女兒安樂公主,結果招來了710年唐隆政變,李降基與太平公主毫不客氣地從大明宮北門玄武門進入,殺了這對想做武則天第二的母女。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李隆基)

至於洛陽紫微城的玄武門由何而來,那是因為武則天“以周代唐”後,為了遠離李唐勢力盤踞的長安城,才把都城搬到了洛陽。洛陽的紫微城本來就是按四象學說建成的,紫微城乃皇城之意,其北門依舊稱作玄武門。結果,武則天還是沒有逃出李唐勢力對她的清算,在705年第二次玄武門之變(神龍之變)時,被逼將權力還給了李氏子弟。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03

在玄武門起事為什麼成功率高?

三次玄武門之變,三次都成功,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玄武門這個門的確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它是“後門”。

古時人們起宮殿,習慣於坐北朝南。這在《易經》和《禮記》裡都有記載,《易經》雲“聖人南面而聽天下,《禮記》則說“天子負南向而立”,也就是說,南門是前門、是大門,北門是後門。既然北門是後門,玄武門就是後門,這其中的門道就多了。我們來一一分析。

首先,後門者,猶如人之後背也,如若遭受攻擊,則前門易擋,後門難防。這是真理,所以唐朝的事變發動者都喜歡在後門下手。從結果看,成功率很高,說明思路是對的。

其次,從宮城的結構來看,一般來說,皇帝的寢宮以及他辦公的地方,都在宮城的後面;宮城的前面,應該有寬大廣場來容納到訪的官員、外國來的使節等等。如果宮變者從前門進攻,離皇帝辦公與就寢的地方就會比較遠,遭到的抵抗會比較激烈;如果從後門進攻,則距離最近,最易收到出其不意之奇效。

有多少人知道:唐朝有3次玄武門之變,但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當然,既然後門重要,皇帝必會派心腹大將,以禁軍重兵把守。但人間之事,都無法做到萬全,你用禁軍把守,我可以買通禁軍首領啊!回想一下三次玄武門事變,哪一次少了禁軍首領的配合?第一次是常何,第二次是李多祚,第三次是葛福順;這三人,成為事變成功的關鍵性人物,其名其姓,在《舊唐書》和《新唐書》裡都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