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文學創作中要關注的散文分類及寫作特點

【創作熱詞】

一、兩次寫作高潮

新時期以來,出現了兩次比較明顯的寫作高潮。

中老年文學創作中要關注的散文分類及寫作特點

一次是上個世紀的80年代,隨著朦朧詩的崛起,人們看到詩竟然還可以那樣寫,於是以年輕人為主體,出現了新詩寫作高潮,這個高潮持續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新詩出現分化,以後走向低潮,但沒出十年又以口語詩的形式風靡網路。

第二次寫作高潮是在2010年前後出現的,刺激這一高潮出現的外因是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使寫作的門檻降低;內因是早先的文學愛好者先後退休,可以從容地拿起筆寫作。如果要從根本原因探討,那就是這一代人的經歷實在太豐富了,有得寫,也值得寫,而最適合的文體就是散文。

這也體現了文學創作的規律,年輕人有激情,適合寫詩,中老年人激情逐步消失,愛回憶,適合寫散文。

由於寫作門檻降低,中老年人群加入到寫作隊伍,散文這一最大眾的文體無限膨脹,呈現海量增長,這也顯示著散文生命力的強大。於是散文的各種分類出現,比如分成文化散文,學者散文,大散文,新散文,原生態散文,小女人散文,禪思散文,鄉土散文,在場主義散文,藝術散文,後現代散文,新寫實主義散文,新實驗主義散文,旅遊散文等等。

散文確實也存在體性不定的問題,特別是題材廣泛,品類繁雜,但還是有必要進行分類。科學點兒說,一般的分類,是按散文的主要表達方式和功能來分。

二、散文分類

1、敘事散文

中老年文學創作中要關注的散文分類及寫作特點

敘事散文就是指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字,分為寫人和記事兩種敘事方式。敘事散文的特點是: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裡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

敘事散文可反映的範圍最為寬闊,可選用的題材最為廣泛,所包含的內容也最豐富。這類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

這裡說敘事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但這不能與小說比,小說的敘事要有邏輯性,敘事散文的敘事相對粗一些,不像小說那樣邏輯性很強,只要能夠給你的生命體驗提供一個背景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寫得很細的,幾乎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那就接近於小說了。

在散文這個家族裡,敘事散文是一種基礎文體,初學者大多從此類文字起步,許多專業或非專業作者也大都能無拘無束地寫這類散文。在網路中,敘事散文的作品最多。

敘事散文中單純議論的文字,現在已經歸到議論文中。寫人的散文跟因人抒情散文不同點在於側重點,一個重在抒情,一個重在寫事。

寫人敘事類散文在敘事上的特點是,敘事的完整度和零散度靈活,完全依據作者的謀篇佈局。實踐中以零散的居多,零散才見出散文自由靈活的特徵。

文章可以比較,但是要在同一層次上,比如拿敘事散文和小說做比較,這是要比較敘事和語言的不同;但隨筆和小說不能比較,因為沒在同一層次上。

敘事散文可以代表散文整體去和小說進行比較,這是因為小說也是敘事,小說的“說”就是敘說。

如果比較散文的敘事和小說的敘事,就會看出不同來。一是散文敘事的完整度和零散度靈活,完全依據作者的謀篇佈局。二是實踐中以零散的居多,零散才見出散文自由靈活的特徵。敘事太完整,就會產生分不清是散文還是小說的問題;敘事太零碎幾見於無形,那又是抒情散文了。這裡有個“度”的問題,文學不是一架精確的機器,對“度”的把握,需要個體經驗。

2、抒情散文

中老年文學創作中要關注的散文分類及寫作特點

散文都強調抒情,而且把抒發作者的感情體驗作為寫作的唯一內容和物件,抒情散文當然更是這樣。

抒情散文的特點是,以抒發主觀情感為出發點,以空靈飄逸見長,著力點在於準確表達感情色彩的語言運用上。抒情散文在寫作方法上,往往是藉助具象來抒發主觀情感,包括景物。抒情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託,作者往往將所要抒發的情感具象化,運用比興、象徵、擬人等手法,或寫景抒情,情景交融,或託物詠志,有所寄託,以達到抒情的目的。

那麼比較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區別也是在敘事上,這是兩種型別散文對敘事的態度,就是在對敘事部分的把握上。接近完整的敘事或敘述主要情節輔以必要細節,這是敘事散文;只有零零碎碎的敘事或者基本沒有細節,這就是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對寫作者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任何抒情都不是無“本”之情,所以一般的寫作者都會巧妙地安排事物,做到借事抒情,借景抒情,這事這景都來自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可惜現在網路中,一些空泛的抒情觸目皆是。

一點敘事都沒有的純抒情就顯得太做作,連情感從哪裡來的都看不出來的抒情,就像毫無感情的大白臉塗上過重的油墨色彩。

抒情散文的特點主要有:

(1)抒情散文的抒情性更強,或高強、或低沉、或舒緩,都有比較鮮明的表現,也就是“文中有 我,重在抒情”。

(2)具有詩情畫意,“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3)佈局比較精心,結構性很強。當然其他型別的散文也要求這樣。

(4)修辭色彩更加強烈,注重抒情語言表達方式的運用,比如託物抒情,因事(人)抒情,借景 抒情等,同時要求更加準確、簡練、形象、生動、講究內在的韻律等。

3、遊記散文

中老年文學創作中要關注的散文分類及寫作特點

遊記散文是個大戶,在中老年寫作者中太多了,水平大多數比較低劣,千篇一律,還不如照抄人家導遊詞來得好。

遊記散文是記述遊蹤以及遊歷中的心態,分別具備了敘事和抒情的兩種特點。

如果用兩個維度的方法,就是第一個維度是散文,第二個維度是記錄遊蹤的表達方式,而記錄遊蹤的表達方式又有兩種方法,就是議論和寫景,合併後是議論型遊記散文和寫景型遊記散文。基本就是這兩種。馮驥才就是議論型遊記,比如他寫的西歐遊記都是,這樣容易寫出思想深度,給人的資訊量也大。

(1)議論型的遊記散文。這種散文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說理談事,其議論的成分佔了大半,遊記的內容只是說理和談事的材料和依據而已。在表達方式上一般是以紀遊的內容為喻,生髮議論,因事說理,以小見大,準確而充分地闡述一種人生哲理,從而在形式的完美與深刻的內容上達到統一。

這種散文一般採用敘議結合的方法,敘為後面的議論作鋪墊,而議又為敘增添思想內涵,使其得以昇華。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屬於這類散文。人都說散文“形散神不散”《岳陽樓記》可是相反,叫“形不散而神散”,最後才歸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相對於議論型的遊記散文,寫景的遊記散文要更多見。此類文章,著重突出景物特徵和地區色彩。在具體寫法上,一般是以作者的遊蹤來組織材料,做到移步換景,即在描寫景物時,人走景移,隨著觀察角度的變換,不斷展現新的畫面。這種寫法很陳舊,不符合時代潮流,因為讀書人沒必要看你寫的導遊詞。

寫遊記散文,不能只寫眼中的風景,而要寫心中的風景,要把自己的感悟、感慨、想像、幻覺等寫進去。“境(景)由心生”。這是佛家語引來的,取其意,你看到眼前的景,應該會調動你的生活積累(因人而異),引起你的所想所思,使你感悟到什麼,而這正是進行散文寫作所要表達的。這樣理解,就會看到,兩個作家寫同一個地方的遊記,那風景不應該是一樣的,而是各有各的特色。

比如朱自清和俞平伯相約寫《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各有各的風景,這也成了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除了以上兩種之外,還有帶有知識性、哲理性意味的遊記散文,帶有濃烈抒情色彩的遊記散文等。《徐霞客遊記》就是集科學與文學於一體的山水遊記鉅著。

4、隨筆

中老年文學創作中要關注的散文分類及寫作特點

寫什麼叫隨筆,這是不確切的。隨筆隨筆,顧名思義,隨筆就是隨手寫來的東西。我在窗後種菜,如果有點體會感覺挺好,叫做種菜一得,這就是隨筆,叫生活隨筆。

隨筆歸散文這個大類,它的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相對短,寫法靈活隨便,層次和結構也比較簡單,內容單純,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表達的是一種情懷、趣味、心境、追求,有點類似於筆記。隨筆是信手拈來之物,思之所至,筆之所至,興之所至,有一定的文采。所以隨筆比較側重於作者個性化的看法和感受。這是中老年人比較適合的一種體裁。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限制,在敘事上屬於借事說理,一般是寫好一件事,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只要寫清楚,在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行了,讓讀者透過這件事有所觸動,明白一個道理也就可以了。隨筆也有夾敘夾議的,就是在敘事過程中一邊敘述一邊議論,或者先敘述再評論。

隨筆在選材上比其他類散文更隨便、廣泛,比如歷史上或大或小的事件,典故等,都可以進入寫作視野。還比如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類似書話)。再比如還可講述文化知識,發表學術觀點,評析世態人情。隨筆即可一事一議,也可對同類事情進行綜合議論。因此,隨筆寫起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的輕鬆,沒有任何的負擔,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和嚴密的結構。字數上也不受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寫隨筆,最忌擺出架勢,好像拉開騎馬蹲襠式,要表演一套組合拳似的。隨筆看著很隨意,實際需要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寫作經驗,對作者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當年的一些老報人、老作家寫這種東西多,比如鄭逸梅,以前人稱“補白大王”,就是以前報紙鉛字排版,排著排著,空出一塊,臨時寫點東西補上,這類文字基本都是隨筆。現在今晚報副刊也常看見百十來字的豆腐塊,那不是隨筆,是思緒的火花,有的可以,有的不行。

隨筆常見的分類大致有:介紹性隨筆、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繪景性隨筆、狀物性隨筆等等。

隨筆的特點:

1、題材的隨意性;

2、形式的隨意性;

3、語言的隨意性。

當然這樣說是從藝術表象來說的,這個隨意性可不是隨便能把握的。沒點兒深厚的功夫不行。實際上隨筆的突出特點就是不拘一格,隨意而談,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縱橫恣肆、揮灑自如。這當中,放開筆頭不等於亂跑野馬。

另外,隨筆雖然屬於散文,但與敘事散文、抒情散文相比,寫人、敘事並不那麼細緻、形象,多是粗線條的敘寫和概括交代,同時也沒有那麼強烈的感情色彩,更不強求創造某種意境;在佈局謀篇上也不像一般散文那麼講究。隨筆不管寫什麼內容,總要談作者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發表個人的見解,因此隨筆要用第一人稱。惟其如此,讀隨筆時,總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總感覺有一種理趣含在其中。

5、小品文

中老年文學創作中要關注的散文分類及寫作特點

有人認為,小品文也是隨筆、文藝性雜感的別稱。這話有道理,比如小品文中的諷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諷刺筆調,批判錯誤思想,抨擊腐朽事物的雜文。之所以單獨列出來,是因為感覺還有不同,這個不同主要是篇幅上的,另外寫法上也有微妙的地方,就當是隨筆也沒有什麼不妥。

“小品”原是佛家用語,指大部佛經的略本,明後期才用來指一般文章。小品文講究“性靈”,說是小品,是為了區別正式的、一本正經的文章,提倡一種靈便鮮活、真情流露的新格調的精短散文。

小品文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晚明的文人推崇前代的《世說新語》和蘇軾的抒情短文,並有大量的實踐,形成一個高峰期。所以現在學界一提就是晚明小品文,周作人就喜歡明清小品。

小品文也是散文的一種,是一種寓有抒情意味、介紹事物或諷刺性的短小散文,很少有過千字的。實際上,在古代,許多帶有強烈感情色彩、語言優美生動的序、跋、記傳、書信、日記等等,也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小品文的特點,主要是透過事實和藝術形象來表現思想內容,議論較少,敘述、描寫或抒情成分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劇性的情節,活潑、輕鬆的語言,給人一種揭露性的笑,並使人在笑過之後,看到問題的實質,發人深思。

小品文的另一個特點,是率性直露,注重真情實感,不論是描寫個人日常生活,表達審美感受,還是評議時政,抨擊穢俗,都是直露胸臆之作。

一點體會和大家分享,有感興趣的朋友請進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