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管仲,春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輔佐齊桓公稱霸的核心人物。幼時喪父,家境貧寒。後經好朋友鮑叔牙提攜經商後一起從軍,後又經鮑叔牙力薦,成為齊國上卿(丞相)。被齊桓公賞識信任,成為“春秋第一相”。

“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管仲被孔子評價為有治世之才、有大功德,同時又譏其“小器”(小人之舉)。

管仲還被後世的蜀國丞相諸葛孔明當作偶像待之。流傳下來的典故和傳說也很多。比如“管鮑之交”“老馬識途”“視死如歸”等等。總之,管仲是一個背後世稱頌的人物,同時對其品行後世也頗有爭議。

如後世北宋蘇洵的《管仲論》就直接指出管仲並非舉賢薦能之人,作為一國之相,作為輔政能臣都是極為不合格的。孟子也曾不屑的說:“管仲那樣的人,連曾皙都不願意和他相比,你說我會願意學他嗎”。

“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那麼曾皙又如何說的的呢?曾皙曾在回答別人的提問時說:“你怎麼能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他的齊桓公如此專一的信任,管理國家的時間又那麼長,可是他的功績就那樣的微不足道,你怎麼拿他來和我相比呢?”(這些典故都是有典故可查,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或者私信給我)。可見管仲在當時那個時代遠不如現代對他的評價之高。

縱觀管仲的一生,還真是詬病頗多。管仲的一生可謂是草根發達的典型範例。

管仲年輕時候就與鮑叔牙相識(管鮑之交)。二人在未發跡之前,曾一起做過生意。因為管仲家境貧寒,所以出資很少。生意做得不錯時候,管仲就把公款偷偷的拿來私用,先用來還清自己欠下的債務。事後也沒通知好友鮑叔牙。在好友鮑叔牙分一半紅利給他的時候,他也心安理得地接受。

“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這件事在其實並非小事,要知道那是在世人信守周公仁德禮樂的春秋時代。那是個守禮論義的時代。

講究的是“安貧守道”。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管仲如此對待好朋友,無論好朋友鮑叔牙如何理解和為他辯白,只能說是鮑叔牙的仁德和重情義。並不能掩飾管仲的貪佔之實和失德、失義、失道之舉。假如鮑叔牙不諒解,單這一件事,管仲恐怕也會招致世人不屑和不恥了。

後來管仲與鮑叔牙一起充軍。在兩軍交戰的戰場上,管仲是衝鋒時候總躲在後面,跑得很慢。而在撤退時又跑得飛快。至於交戰時更是能躲就躲了。所以被士兵們恥笑為貪生怕死逃兵。這時候又是與之相依為命的鮑叔牙出來以“孝”道為管仲打圓場,說管仲家裡有老母,不得已才這樣。其實這件事無須多解釋,自古“忠孝難兩全”。誰家無父母?但是到了戰場,應如何做誰都清楚。

“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如果說管仲這種失去忠、失去義是小事。那麼我們再舉一例。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分事二主。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齊桓公),管仲輔佐公子糾。管仲為了阻止公子小白爭奪君位,曾射殺齊桓公(齊桓公裝死躲過)。但仍未阻止齊桓公爭奪君位。齊桓公曾欲拜鮑叔牙為相,但是鮑叔牙力薦管仲。

齊桓公答應鮑叔牙饒管仲一死,令魯國殺死公子糾,把管仲押送至齊國。在途中管仲千方百計地保全自己性命。坐著囚車到達齊國後,改投齊桓公。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管仲如果是大才,為何輔佐公子糾難以成功?其次,那是一個“主辱臣死”的時代,管仲在公子糾死後,不但未盡臣子之節,反而千方百計地盼望自己早到齊國。所以說在忠、義、德這一塊,管仲被後人詬病,絕不是毫無根據的。

“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管仲在輔佐齊桓公稱霸的過程中,其實是功不可沒的。

甚至可以說,齊國的強大和齊桓公的稱霸也是管仲的稱霸過程。管仲的治世之才在這個階段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在任相41年的時間裡,得到齊桓公的充分信任。大興改革,富國強兵,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第一相”。

管仲的貢獻是巨大的。他的權勢也達到巔峰,與齊桓公不相上下。生活極具豪華奢侈,擁有這帝王般的生活。同時也被稱為“娼妓業的祖師爺”。這個就不多述了,總之,管仲在任相期間確實是極盡奢華的。但是這種行為被後來的一些專家們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論述,是帶頭消費,促進經濟。這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也不是不無道理。就不知道後世的和珅之類如何想了。

“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事實上,管仲成功的原因,其實說白了,無非就是他身在強大的齊國。無非就是深得齊桓公的賞識和信任。再加上他的一位好朋友鮑叔牙的一味維護和推薦。

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任職41年的丞相時間裡,沒有培養出一位可以代替繼承自己的人,沒有在去世的時候為齊桓公推薦出下一任的丞相之選。這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一大敗筆。也難怪蘇洵寫下《管仲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詢一下)。說他是一個不合格的丞相了。

既然管仲這麼多的詬病,那為什麼會被世人稱讚呢。筆者認為其實就一點原因,那就是管仲重民心,走的是富國強民之路,他在位期間齊國確實強大,而民眾確實在他的變革中得到了實惠,生活確實富足了,他的改革政策得到民眾的認可和擁護。對於民眾來講,這點是最重要。

“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所以說對於管仲,民眾們還是本著“一俊遮百醜”、“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而選擇性地去稱頌了。如果他的執政沒有利民之舉。像他這樣做生意斤斤計較,交朋友總想多從朋友那賺點便宜,與同事出生入死的時候總做逃兵的牆頭草、又極盡享受的不忠不義之人。即使成為賢達的貴人、即使在那個時代,恐怕也早已是背後罵聲一片了!看來利民利人這個千古名訓確實大有道理!

“春秋第一相”管仲,身上諸多詬病,“一俊遮百醜”被後世稱讚

往期回顧:

《道德經》裡六字是消極避世?調整看問題角度,不要把自己弄丟了

忍一時風平浪靜?未必,孤注一擲也許是最好的人生態度

國學經典:直指痛處,“人無才貧,無志賤”是哲理還是謬論

人生不要隨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品味和靈魂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日朗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