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前段時間市場上說汽車智慧化的很多,股價也走的很犀利,目前隨著大環境調整了不少,現在我們再詳細看下這個賽道。

立訊精密用100億也加入到新能源車的大賽道,帶動了汽車智慧化板塊表現還不賴,下面就看下詳細情況。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一、行業整體情況

2022年是本輪全球汽車百年變革的承上啟下的關鍵時點,電動化是上半場,智慧化是下半場。如果將新能源汽車的滲透分為“0-1”、“1-10”、“10-100”三個階段,那麼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藉助電動化技術的持續進步,實現了0-15%(實現“0-1”階段),這個大邏輯在過去的幾年已經被市場充分演繹,主要由傳統的電化學企業來完成,接下來2022-2025年將迎來滲透率從15%-50%+飛躍期(實現“1-10”階段),而智慧化將成為接下來的重要推手。說實話,智慧化的汽車如果看的多了,傳統汽車的那些配置,的確慢慢有點落伍了。

智慧化包括各種汽車電子零部件的升級,按照一般的邏輯,可分為以下4個層次: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1)感測層:鐳射雷達;

(2)決策層:AI晶片、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座艙域控制器;

(3)執行層: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等;

(4)應用層:一芯多屏、HUD功能等;

下面我們就按照感知層、決策層、執行層、應用層的順序,分別看下這四大領域。

二、感知層:感測器

感測器的作用很簡單,幫助汽車收集外部資訊,主要就是攝像頭和雷達。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在攝像頭領域,主要是兩家公司值得關注,1個是做CMOS感測器的韋爾股份(之前介紹的文章點這裡),1個是做攝像頭模組的舜宇光學,不過舜宇在港股上市,就不深入介紹了。兩家公司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手機業務佔比較大,所以雖然汽車業務增速較快,但對公司整體業績的貢獻也不多,也就是彈性差一些。

雷達方面,主要分為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鐳射雷達。現在最火的是鐳射雷達,因為在汽車上是全新的增量,而且效果較好,我們之前做過簡單的介紹,因為正宗的標的不多,所以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投資機會。

如果往鐳射雷達的上游看,主要是光電和模擬晶片,這塊有幾家公司有所涉及,下面簡單看看其中一家:炬光科技。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公司業務聚焦於高功率半導體鐳射元器件和鐳射光學元器件,牽頭制定《半導體鐳射器總規範》《半導體鐳射器測試方法》兩項國家標準。公司憑藉光場勻化器的突出效能進入了頂級光刻企業ASML供應鏈,同時在2020年成為臺積電供應商。

公司2016年開始研發高峰值功率固態鐳射雷達光源模組,2017年正式確認將汽車鐳射雷達作為未來戰略市場方向,目前技術上已率先達到車規級量產標準。2021年12月,公司登陸科創板。2020年,華為控股的哈勃投資以5000萬元認購公司增發股份200萬股。依託華為公司有望進一步深入車載鐳射雷達市場。公司已與德國大陸簽訂批次供貨合同,提供鐳射雷達發射模組,訂單金額約4億元。

總之這塊競爭格局一般,公司優勢也不明顯,又是新公司,只不過概念很火,投資的話風險還是有點大,看看就好。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三、決策層:車載晶片和作業系統

車載晶片主要包括智慧駕駛晶片和智慧座艙域晶片,不過這塊都是我們的弱項。

先看智慧駕駛晶片的產業鏈格局:

(1)特斯拉FSD晶片自研自用,屬於獨立一級。

(2)第一梯隊:全球GPU領域AI龍頭英偉達,和背靠英特爾的汽車AI晶片龍頭Mobileye。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短期來看,Mobileye面向L3級以下市場,產品更加成熟。中長期來看,英偉達面向L3級以上市場,在AI領域實力深厚,後發有力,優勢會更加突出。

(3)高通與華為屬於1。5梯隊,

(4)第二梯隊:國內車載AI晶片新銳地平線(對標Mobileye)、寒武紀、國外傳統汽車晶片巨頭瑞薩等。

(5)第三陣列:傳統汽車電子廠商及其他潛在進入者(如黑芝麻、零跑等)。

而在智慧座艙域晶片領域,高階市場以高通為主,英特爾、瑞薩、三星、AMD隨後,國內的華為、地平線、聯發科、芯馳科技、芯擎科技(吉利)等加速入局。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決策層的另一大領域就是作業系統,這塊我們發展的還不錯,上市公司的實力也還可以,當然底層還是要基於國外巨頭的晶片。其中一家就是我們之前介紹的中科創達(深入介紹的文章點這裡),而在域控制領域則是德賽西威,分別簡單看下。

中科創達:

說白了就是軟體外包公司,主營業務涵蓋智慧軟體、智慧汽車、智慧物聯網三大板塊,很顯然後兩個領域增速較快。手機終端領域有三星、小米、VIVO等廠商,晶片領域與高通、華為等開展深度合作,汽車業務已覆蓋200餘家主機廠。公司與高通深度繫結,是高通手機+汽車+物聯網生態的軟體核心提供商。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目前軟體服務商與車企合作愈發緊密,公司由原來的Tier2升級為Tier1,直接與主機廠合作開發車載軟體,產業鏈地位提升,同時仍保持與傳統Tier1廠商合作關係。

德賽西威:

公司的中控屏產品國內市佔率約為11%,儀表市佔率4%,位居行業前列,同時在智慧駕駛領域深入佈局,繫結自動駕駛晶片核心供應商英偉達,在小鵬P7車型上率先量產基於英偉達Xavier晶片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IPU03,後續基於英偉達新一代Orin晶片的域控制器產品IPU04已獲得多個客戶訂單。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四、執行層:域控制器

這個領域之前關注的比較少,稍微解釋下大家就懂了。在電動智慧化背景下,整車的制動和轉向功能可以透過更多的途徑實現。比如要減速,之前就是剎車、或者鬆油門,現在多了電機動能回收、ESC主動減壓等手段。

所有的底盤線控系統的控制功能從分散式的ECU中進行上收,統一進行控制,效率更高。為實現功能整合,需要尋找更加開源的供應商進行配合,這給了自主供應商國產化替代的機會。我們可以簡單看下伯特利: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公司深耕制動領域,管理層技術背景較強,自主替代加速。現在普及的產品EPB,也就是電子駐車制動系統,公司的市佔率有望從2021年7%上升到2025年20%,而更有看點的線控制動產品,2025年市佔率有望達到10%,未來幾年的CAGR有望在30%+。

除了制動領域,公司在鋁合金輕量化賽道也不斷髮力,從鋁合金控制臂和轉向節業務,逐漸向鋁合金制動盤和制動卡鉗業務拓展。未來鋁合金輕量化產品營收的CAGR也有望達到30%。同時自主研發的基於前視攝像系統的ADAS技術(自動駕駛)開發進展順利,已經獲得多個客戶的定點專案,預計2022年上半年量產。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五、應用層:一芯多屏和車載HUD(抬頭顯示)

現在新款車型的螢幕越來越多,看起來也越來越酷:

2025年國內智慧座艙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5年CAGR為12。7%,其中德賽西威和華陽集團的國產替代機會最明顯,對應的海外競爭對手主要是大陸集團、偉世通、日本電裝等。德賽西威前面已提到過,公司的多屏智慧座艙產品已在廣汽、長城、長安、理想等多家車企配套量產,並持續獲得一汽紅旗、廣汽乘用車、長安汽車等核心客戶的新專案訂單。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而搭載HUD(抬頭顯示)功能的車型也在慢慢增多,預計2025年中國HUD市場空間能達到200億。車載HUD主要是降低駕駛員低頭看儀表盤的頻率,目前滲透率還很低,主要用在高階車型之上,國內這塊具備競爭力的上市公司是華陽國際,核心客戶是長城。下面簡單看看華陽集團:

公司1993年成立,包含4大業務,分別是汽車電子(智慧座艙+ADAS)、精密壓鑄、精密電子部件、LED照明,佔營業收入比分別為62%/19%/12%/4%,其中汽車電子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在智慧座艙、智慧駕駛、智慧網聯三大領域全面佈局。其中智慧座艙產品包括座艙域控制器、抬頭顯示(HUD)、電子外後視鏡、無線充電等,HUD產品處於國內廠商第一梯隊,申請AR-HUD專利數量居國內第一。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