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失控玩家》刷屏:所有的情感糾纏,都是自找麻煩?

夜思|《失控玩家》刷屏:所有的情感糾纏,都是自找麻煩?

小年說:

電影《失控玩家》火爆刷屏。

當主人公蓋打破被設定好的迴圈,掌握人生的主動權時,不少網友彷彿夢迴《楚門的世界》。

在作者看來,比遊戲NPC更自由的是,我們當有更強的力量和渴望去遏制住命運的喉嚨,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推薦給你,靜夜思。

《失控玩家》刷屏:

所有的情感糾纏,都是自找麻煩?

作者:無限延伸的三角

在最新熱映的電影《失控玩家》裡,有一個有意思的情節:

一個叫蓋的小哥,本來是遊戲《自由城》中的NPC(非遊戲玩家)。在設定中,他是一個銀行出納員。

在意識覺醒之前,他和絕大多數NPC一樣,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

比如,每週一早晨,他會跟金魚說早安,開啟衣櫃穿上藍襯衫,然後走入街角咖啡館,喝一杯“中度烘焙”的咖啡,再跟自己的好友巴迪到銀行上班。

太陽每天升起,“蓋”的人生劇情,也是每天地重複迴圈。

觀影至此,我突然有一個聯想。如果說NPC的人生是被遊戲開發者設定好的,難道現實中有血有肉的我們,就擁有“人生或情感劇情”的自由選擇權嗎?

我曾聽過很多真實的故事:

“不管跟誰談戀愛,我都是付出更多的那個。”

“六年談了三段感情,每次都痛得遍體鱗傷,卻還是學不了乖。”

“每次分手,都是同一個原因——對方說跟我在一起窒息得喘不過氣來。”

他們長時間陷入在一種“情感模型”中,無論換了誰,一切都沒有什麼不同。

難過、痛苦、迷茫、沉溺……彷彿遊戲中“蓋”被設定好的 “人生程式”。

這一切都是為什麼?這些被設定好的“程式”又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獲得自由呢?

被設定的“情感模型”是什麼?

接下來,我將從“配角”和“劇情”兩個角度來深度分析。

1

配角 VS 移情

女友小R曾說起一個感覺:“當那個男生第一次蹲下來給我剪腳指甲的時候,我感覺到腦袋嗡地被撞了一下。好像有個很遠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對自己說,完了,完了……”

她的預感非常準。那個長相普通的男生,後來成了小R的男友。

兩個人相處的過程,可謂是充滿戲劇性的色彩。

比如,對待小R的資訊,男生常常不回。“我早上給他發訊息,中午給他分享影片,他總是隔很久才回我,大部分情況是不回,也不解釋。

也許,他覺得任何事情都比我重要,覺得這段感情不值得他花一點兒時間和精力去維護。。”

為此,她溝透過、賭氣過。最後,男友巋然不動,小R卻耐受不住分離的痛苦,自己跑回去求複合。

“太沒自尊了,我知道。”小R沮喪地說。

藉助理性,這位男士並沒有讓小R體會到被愛、被珍視、被呵護等積極的情感體驗,相反卻是各種被忽視,並不斷地陷入自我懷疑。

那為何,她還是無法控制地要回到並且待在這段關係裡呢?

也許,那個剪腳指甲的畫面包含了很多的資訊量。

在小R的童年記憶裡,母親在外工作,偶爾的回家便成了稀罕事。因為只要母親一回家,就會給她編辮子,剪指甲。

那個時候,她才能對其他小朋友自豪地說:“我媽媽回來了。”

所以,成年以後的小R才會在一個給自己剪指甲的男生面前,找到了宿命般的回憶。

那裡麵包含的是一個充滿不安和低價值感的小女孩,對母親的深度依戀和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男友身邊,象徵著一個孩子不斷地趨向母親的懷抱。

換句話說,小R對男友產生了一種移情之愛,它缺乏現實基礎,是一種退行狀態下的愛。但是卻令小R不可自拔。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情感糾葛,其實只是自己與自己的糾纏。

跟你演對手戲的那個人,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個配角,自你的移情處款款而來。

2

劇情 VS 強迫性重複

如果說,移情讓我們尋找到了“對手”,那麼決定我們“內心劇情”走向的,則與強迫性重複不無關係。

有網友說:“我小時候受到父母太多的干涉,所以一直渴望在關係中獲得很多自由。可是到頭來,我的另一半卻是一個充滿操控欲的人,他控制我穿衣、社交、對我諸多評判,令人倍感窒息……”

你看,我們就像在上演一部非常熟悉的情感電影,裡面的劇情早已熟門熟路。

在這部電影裡,你和對手不斷耦合,上演著諸如“討好與被討好”“背叛與被背叛”等劇情。

同時,你也體驗到很多的憤怒、痛苦、委屈……活生生的情緒,叫囂著,呼喊著。

過去的經歷不斷在當下上演,你看到自己化身為推著巨石向上艱辛攀爬的弗弗西斯,永遠面臨著巨石一抵山頂便滾落的結局。

這就是“強迫性重複”在起作用。而這樣的重複,可能有幾種隱含的動力:

一是與穩定性有關

早期和父母的互動,經過無數次的重複已經內化成你的一種穩定人際關係。它包含你對他人的一種本能的認知、情感體驗以及行為反應。

比如你曾被父母牢牢管控,所以成年的你哪怕違逆伴侶一個小小的要求,都會本能地感到恐懼。

二是與熟悉性有關

熟悉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

曾經有這樣一個研究,實驗者讓被試聽很多的歌曲,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給這些歌曲打分。結果,那些得分更高的歌曲通常是被試所熟悉的。

所以,雖然我們曾被父母忽略或是粗糙地對待過,但同時,這些粗糙的對待也在我們的身體裡留下了一道道深刻的痕跡。

當成年之後再去重複這種劇情,感受這些痛苦時,你會體驗到充滿戲劇性的張力和衝突。就像吃上一口毛血旺一般,讓你對這段情感和伴侶的體驗更加深刻,甚至會產生一種“命中註定的人”或是“轟轟烈烈的愛情”的感覺。

同時,在對這些痛苦反覆咀嚼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到一種和早年客體熟悉的連結,感到自己不是無根的野草,而是有所歸宿的。

三是與掌控性有關

當我們是一個孩子時,痛苦是被大人戳破的氣球,令人痛苦和恐懼。

當我們是一個成年人時,我們學會了在別人戳破氣球前自己先動手戳破。

氣球雖然也破了,但這一次卻令我們獲得了隱秘的掌控感。

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對於一個飽受創傷的心靈來說,這並不難理解。

當我們把內心的情感漩渦不斷地向外投射出去,與他人展開一段情感糾纏,也許會感覺到難受、沉淪。但同時,你的潛意識卻在偷偷竊喜。

因為,我們給了那個黑暗處失聲痛哭、懷著創傷的內在小孩再來一次的機會。

去改變過去的錯誤、修正那些扭曲的過往……重新證明自己是一個值得好好被愛的人。

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就像海倫之於特洛伊戰爭的神秘魅力。

寫在最後

一念至此,你也許會無奈地說,“劇本都已經寫好,演員已經就位,全劇組的人都已迫不及待地等開機,我還能怎麼辦呢?”

但是,我們也可以不那麼悲觀。有兩個方向可以準備。

一是有意識的強迫重複

心理學的共識是,如果我們可以把潛意識的東西上升到意識層面,將潛意識意識化,我們的內心衝突就可以獲得平息,從而得到更大的自由。

從這個思路出發,我們可以在經歷各種糾纏時,保持一份覺察和內省。

也就是“導演”視角,像電影中的“蓋”一樣去戴上眼鏡,你就能看到一個更立體的世界。

如此,就算你仍然處於情感的糾纏中,也能夠有意識地瞭解到:“後來我愛的人都像他”,只是自己的內心戲。

二是抵制住過往的勾引

強迫性重複,因為時間的流逝和累積,就像河床下厚厚的淤泥自有其拉扯力。所以,要改換河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的定力,去抵制住過往的“吸引”。

你可以透過弱化移情、澄清需求,來抵制過往的吸引。

比如你對自己說:“眼前這個人不是父親、不是母親,而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我真正需要的是被好好地對待、被好好地疼愛。而這樣的感覺,不一定要透過重複體驗被控制才能得到。”

電影《失控玩家》裡的蓋,後來打破了被設定好的迴圈,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而我們作為有自主意識的人類,也當有更高級別的智慧去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而這是進化賦予我們的力量。

The End -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