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是運動器官,怎樣養?關節才靈活

從結構上看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組成。關節面是相鄰骨與骨之間的接觸面,略凸一點的一端叫關節頭,略凹一點的一端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有軟骨,軟骨的作用就是降低摩擦力和起震動作用。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下面就請讀者跟著筆者做一個試驗吧:把五指伸直,馬上就能看到手心和五指出現了紅、黃、白三色相間。然後再彎曲五指,馬上又能看到手心和五指完全變紅。顯然,紅、黃、白三色相間是肌肉和關節血供失常所致。而五指和手心變紅,又是手指和手心血供充足的結果。

接下來,再做另一個試驗:五指伸直,堅持10分鐘,五指和手掌很快就出現了酸、麻、脹、痛的感覺。這說明關節伸直,既能引起關節與周圍組織血供異常,又能引起了關節與周圍組織發生生理變化。此時再將五指彎曲,酸、麻、脹、痛的感覺又瞬間消失。這說明酸、麻、脹、痛完全是因血液供應失常而引起。

關節是運動器官,怎樣養?關節才靈活

需要注意的是,指關節伸展是這樣的,那麼,頸椎、腰椎和四肢關節是不也是這樣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筆者在觀察中發現:凡是白天喜歡站立和久坐的人,夜晚又喜歡直體仰臥睡的人,走路幾乎都很慢,關節都僵硬。究其原因,就是關節常年血供異常造成。相反,凡是喜歡蹲、喜歡臥和喜歡蜷曲和側臥睡的人,走路都很快,關節都靈活。

早年人們在田地裡幹活,如間苗、拔草,都是蹲著幹,即使是在家裡洗衣、摘菜,也是蹲著幹,就連排大便排小便也都是蹲姿。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年青人又只會站、不會蹲,尤其是在美國,多數人都不會蹲。再看看運動員劉翔,他起跑前的蹲姿,該有多輕鬆?正是因為劉翔會蹲,關節才靈活。

凡是關節靈活的人無論是動關節、不動關節、半關節都非常的靈活。相反,那些關節僵硬的人,即使是動關節活動也受限。腰椎是一組可活動的關節,腰椎如果是外弓,血供就正常。如果是腰椎內弓時間長,腰就會疼痛。如果再受一點外力,腰椎、腰間盤和韌帶不是閃到腰,就是差了氣。即使是打個噴嚏,也有可能受傷。

關節是運動器官,怎樣養?關節才靈活

頸椎是一組360度可側彎的關節,正常人只有前彎、直立和後彎,幾乎很少有側彎。這樣多年下來,頸關節就會以增生的方式把側彎的部位“長死”。究其原因,就是人出生時是305塊骨頭,成年後變成了205塊,骨頭數之所以大減,就是因為骨與骨之間不活動的結果。

還有,人直立、端坐和仰臥的時候兩肩是不動的,這樣時間一長,肩與鎖骨的活動範圍就變小了,嚴重時人還生五十肩。可是,如果是兩肩能經常地上抬和下拉,肩與鎖骨的活動範圍就會增大。如果像學界說的那樣不動關節不活動,那麼軟骨功和縮骨功還能能練成嗎?因此說不動關節其實都在動,只不過活動的範圍較小而已。

人類先天,在母體子宮時是蜷曲的體姿。蜷曲,就是頭向前傾、腰椎外弓、四肢彎曲。這既是先天形成的,也是自然形成的。筆者的研究又證明:蜷曲,肌肉最放鬆、關節最鬆弛、血迴圈最好、微迴圈最好、能量利用率最高,心臟的負擔是最小的。正因如此,受精卵經過280天發育就變成了新個體。其速度之快,無與倫比。

關節是運動器官,怎樣養?關節才靈活

可是,自打人出生,蜷曲的體姿便越來越少,慢慢地又被久坐、直立和運動體姿所替代。直立,又是高位組織血少和低位組織血多的體姿,於是,人直立的時間越長,全身關節的血供就越失衡。血供失衡,關節囊、關節腔與關節滑液的代謝就異常。不僅如此,四肢伸展,又影響到關節的血供,於是,人直立的時間越長,關節滑液的分泌就差,於是關節的功能就受影響。這就是直立多、伸展多、仰臥多,引發關節僵硬的理。那些習慣於直體仰臥睡的人,又有幾個關節靈活的?又有幾個不是走路慢之人?

相反,習慣於側臥睡、習慣於蜷曲睡的人,不但關節靈活,走路也很快,還常常是體輕如燕呢!因此,要想讓關節靈活,就要給全身的關節增加血供,讓關節細胞在營養充足的環境下養精蓄銳。要增加關節與周圍組織的血供,最佳的體姿就是蜷曲。

關節是運動器官,怎樣養?關節才靈活

人直立的時間越長,關節在重力的壓迫下滑液分泌量越少。因此,運動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適當就好,不累就好。那些因運動受傷,因運動損壞了關節,後來又變成關節水腫和滑膜炎的人,難道還少嗎?

從組織的角度看,關節也是細胞構成。細胞又是最小的生命,它不是永動機,當然也需要在睡眠中休息,在休息中養精蓄銳,修復受損的細胞,恢復細胞的功能。如果用力過猛,運動時間過長,不但細胞代謝受影響,細胞的功能也要受影響。這說明要潤養好全身的關節,就要少動、少立、不過勞,同時還要讓關節多彎曲。

還有,關節保暖也重要。由於關節周圍的血迴圈很差,因而在外環境溫度時,關節就很容易涼,尤其是髖關節、膝關節最涼,就更容易受風寒。又比如冬天用冷水洗衣洗菜和做飯,十指在冷水浸泡,關節就容易疼,還容易腫脹,甚至是不能伸、不能曲,這就是受涼後的結果,並且還不容易康復。

在諸多體姿中,關節彎曲才有利於關節。全身的關節都彎曲,這是什麼體姿?是不是未出生之前胎兒在母體中的胎姿?筆者之所以把這樣的體姿稱胎姿,就是因為四肢彎曲,腰椎外弓,頭向前傾,與先天的體姿極相似。

蹲姿最接近於胎姿,蜷曲臥也接近於胎姿。因此,人白天多蹲、夜裡多蜷曲、側臥睡,就最有利於關節,有利於健康。這既是潤養關節的方法,也道出了其中的理。供讀者們參考,望讀者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