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滅亡的原因是因為曹丕,而曹丕到死都不知道

在三國中,魏國地廣人多,經濟發展快,實力最強,但最後為何還是敗落,是什麼原因讓它敗落?那麼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原因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難免不影響下屬。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護曹丕和擁護曹植的兩個集團。

擁護曹丕的有桓階、司馬懿、陳群、邢頤、吳質、賈詡等人,擁護曹植的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人。他們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

擁護曹植的楊修出身東漢名門“弘農楊氏”,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訊息特別靈通,對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佔優勢,有幾次機會能當上太子。 但因為曹植行為任性,平時不注意節制自己,而且還醉酒擅闖司馬門,終為曹操所不悅。

曹魏滅亡的原因是因為曹丕,而曹丕到死都不知道

曹操最終立曹丕為太子 ,在曹操死後繼承了魏王的位子,不久後自立建立了曹魏。此時曹魏作為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必須要一些新的政策 體現其政權的權利。所以曹丕就在想如何創立新的政策? 而他的改革措施影響了之後幾百年中國的歷史 同時也種下了曹魏政權滅亡的最終導火索? 小編帶大家看看?

眾所周知曹操起於宦官之家,世族在最開始的時候對曹操並沒有什麼好感,所以在曹操之後掌握大權之後對於世族,既利用,也打壓。其中利用的最佳代表便是了潁川士族,但他對士族始終是心存防備的。他知道世族之間互通有無,如果放著不管,也會影響局面。所以他對世族的信任始終是有限的。他始終沒有讓世族掌握兵權。如荀彧、荀攸、陳群、司馬懿等,始終都只是謀士。掌握兵權的,都是曹氏、夏侯氏等親信,或者是張遼、徐晃等非士族將領。

同時曹操也不忘時時打擊世族勢力。邊讓、孔融、崔琰、楊修等士族名士,都死於他之手。但是這一點在曹丕時代卻完全被改變了。

說明了曹丕之所以可以繼承大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世族對他的支援,包括陳群、司馬懿、吳質等人。等到他繼位之後首先將原來支援他的世族們通通提拔不過這也可以理解,但是陳群都成為了掌握兵權的人。當然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他創立的一套制度,九品中正制。

曹魏滅亡的原因是因為曹丕,而曹丕到死都不知道

當年曹操用人,他認為人才不問出處,只要你有本事,我就歡迎,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可以到統治階層內部。所以這樣,就威脅到世族的利益,他們並不能容忍將自己手中的權力外放。所以在曹丕建立魏朝以後,他沒有再繼續推行曹操的用人制度,而是將權力下移,設定由世族擔任的中正官,讓他們去選擇官員。世族對上曲意逢迎,對下培植勢力,從根本上就威脅到了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

所以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後,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說到這個制度,就是從這時起一直到隋才結束影響了中國四百多年的歷史。曹丕採納了陳群的建議 建立了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世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援,為稱帝奠定基礎。當年十月,立刻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為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於此。

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下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權力;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提倡節儉、薄葬,預作《終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再加上曹丕在位期間對於曹氏宗族,以及世代姻親夏侯氏做足了防備備。曹彰離奇死亡,曹植被嚴厲看管。曹丕的其他兄弟,也都被嚴格看管,如囚犯一般。如曹真、曹休,雖然也被曹丕重用,但受信任程度卻不如陳群、司馬懿。

到了曹丕死後,託孤給司馬懿、陳群、曹真等人為顧命大臣,其中兩人都是世族。後來陳群去世、曹真去世只剩下司馬懿一個人,到後來整個曹魏的大權便逐漸被司馬懿竊取了。

或許曹丕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創下的制度最終成為了曹魏滅亡的原因之一,從曹魏建立的那一刻的同時也種下了滅亡的禍根。

到了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晉,改元泰始。不知道曹丕看到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會作何感想。

曹魏滅亡的原因是因為曹丕,而曹丕到死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