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思維導圖:《史記》,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牛人司馬遷

司馬遷

成功在於專注

很多人沒出息的一大根源,是本來有很多想法,卻做什麼事都三分鐘熱度,根本沉不下心。

網路上每天亂糟糟的資訊,會讓人感到這個時代的浮躁。本來想安安靜靜坐在書桌前好好學習,卻一會兒刷刷朋友圈,一會兒被微博抖音的訊息推送所吸引。

仔細想一想,真的是因為時代的浮躁容不下一張書桌,還是我們一開始就給自己找了諸多借口呢?

這一切的喧囂,放進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是一粒沙子罷,關鍵要看我們自己如何行動。

14年只做一事,有個被施宮刑的人,在歷史的長河中輕於鴻毛重於泰山,他就是司馬遷。

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獄,並處以宮刑。

司馬遷在出獄後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後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的許多文章至今都是中學生的必背篇目。

生活很難,但司馬遷沒有迷茫,唯有淡泊明志,才能寧靜致遠。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資料整理工作非常繁複。當時的藏書和國家檔案都雜亂無序,連一個可以查考的目錄也沒有,司馬遷必須從一大堆的木簡和絹書中找線索。司馬遷十幾年如一日,絞盡腦汁嘔心瀝血,幾乎天天都埋著頭整理和考證史料。

宮刑讓司馬遷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可他依然拿整個生命寫成了這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

他的的文字力求真實、愛憎分明,他寫的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反覆核對。為了考證,他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蹟,瞭解歷史人物的遺聞鐵事和地方的民俗經濟。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也不隱瞞壞事。這種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

今天,我為大家整理了《史記》的思維導圖,來了解這部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紀傳體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