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將近百年時間方才揚眉吐氣,漢朝為什麼仍稱“強”?

漢唐兩朝,可以說是眾多朝代當中,最為強盛,也最為令後人津津樂道的朝代。其中,尤其是以漢朝,最容易引起討論爭辯,因為這個朝代有著太多的事情,足以令後人各執一端、爭論不休。

比如說“七國之亂”中晁錯和袁盎的表現,則產生了多種說法,有的認為晁錯該殺,因為這場禍亂就是他引發的,戰爭發生後還淨出餿主意,讓皇帝御駕親征,自己待守長安;也有認為袁盎是個奸臣,明知道誅殺晁錯之後並不能夠平定戰亂,卻仍然因為一己私怨而進言,最後害死了晁錯。

不過,這些事件所引起的爭論,與下面這個相比,就有點小巫見大巫的感覺。

這就是漢朝建立了近百年,才終於在漢匈之爭中揚眉吐氣,這樣子漢朝到底算不算“強”?

花費將近百年時間方才揚眉吐氣,漢朝為什麼仍稱“強”?

論及這個問題時,支援“是”的一方在解釋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是,總會說到一個點——漢朝時建立在久經戰亂,無論哪個方面都極度衰落的基礎之上,因而不得不休養生息,用了近百年的才慢慢恢復,並積累下後來揚眉吐氣的財富和能量。

所以,並不是漢朝不強,而是本身的底子就弱,能夠在不足百年的時間裡,就扭轉了漢匈之間的關係,並在後來一路開掛,將強大的匈奴打得服服帖帖,這恰恰是其強盛的表現。

這個說法道理是有的,但用來解釋漢朝之所以被稱之為強大的朝代,卻還是差了一些。

其實想要說明漢朝為什麼強大,並不困難,因為現在評價的是一個朝代,是對從建立到結束的全部過程的一個綜合評價,而不是隻著眼於某一個階段,甚至是某一個皇帝。

花費將近百年時間方才揚眉吐氣,漢朝為什麼仍稱“強”?

所以,就算漢朝初期因為戰亂而處於恢復階段,那也不能因此就說漢朝不強,因為自漢武帝開始,漢朝陸陸續續地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影響非常大成果,很多對於後世來說,甚至是難以企及和超越的。

比如說在文學上,賦這一種體裁大放異彩,還因此出現了“漢賦”這種具有代表性的名詞。在史學上,一部《史記》足以傲視後世,成為史學家畢生都渴望超越的典範。在軍事上,出現了衛青、霍去病這兩位常勝建軍,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和“冠軍侯”,還成為武將的最高追求。在外交上,與西域各國建立關係,開闢絲綢之路,惠及現在。在疆域版圖的開拓上,更是奠定了現在的基本輪廓。

花費將近百年時間方才揚眉吐氣,漢朝為什麼仍稱“強”?

尤其是在軍事上,現在後人還總結出一個特點,那就是即便漢朝內部動亂不斷,但仍然可以輕輕鬆鬆收拾外部民族的侵略。比如東漢末年的公孫瓚,一支白馬義從,在中原的群雄逐鹿中並沒有什麼功績,但在對付胡人上,卻是威震塞外。

因此,就算漢朝初期確實有點窩囊,但就從整個朝代來看,無愧於“強漢”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