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武術的趙匡胤有“暗疾”?

“吾於開創之君,獨以唐太宗、宋太祖為不可及焉。二君者,皆以不世之才,平一天下,而以仁愛之心、寬平之政保養百姓,治功燦然,昭於千古。然家門之政,兄弟之友,則唐弗及也……其成功緻治之盛,幾乎唐太宗。而規模之正,則又過之矣。”

這是清代乾隆皇帝對宋太祖趙匡胤的評價,認為他甚至強於唐太宗李世民。

趙匡胤結束了中原近200年的割據局面,開創文化燦爛、經濟繁榮的宋朝。陳寅恪先生曾說:“吾中華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被尊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也表示:“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

宋朝以斯文精神、人道情懷、精緻美學、讀書風尚等,得到後人景仰,這與宋太祖趙匡胤手不釋卷、尊重文教,明誓“不殺大臣、言官”息息相關。

趙匡胤出身行伍,精通武術,身體素稱強健,卻只活了50歲,在歷代開國之君中,僅略長於秦始皇(49歲),遠遜劉邦(62 歲)、劉秀(62歲)、司馬炎(54歲)、李淵(69歲)、忽必烈(78歲)、朱元璋(69歲)、努爾哈赤(67歲),令人難解。

趙匡胤真的死於暗殺?還是早有暗疾?

編造了出生神話?

927年,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父趙弘殷驍勇,憑戰功成中級軍官,歷仕四朝,壽僅58歲。

北宋楊億稱:“(趙匡胤)生之夕,光照一室,胞衣如菡萏(即荷花),營前三日香,至今人呼應天禪院為香孩兒營。”《宋史》則稱:“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傳說集中在四點:異香、發光、身體金色、胞衣如菡萏。均與佛教相關。

清代王夫之一語道破:“趙氏起傢什伍,兩世為裨將,與亂世相浮沉,姓字且不聞於人間,況能以惠澤下流、系邱民之企慕乎?”明示趙匡胤有編造出生神話的動機。

借用佛教,因顯德二年(955年)周世宗下限佛令,“毀寺三萬三百三十六所,毀像鑄錢,廢僧四萬二千四百四十,尼八千七百五十六人”,引起民間不滿。

周世宗承認“釋氏貞宗,聖人妙道,助世勸善,其利甚優”,但寺廟佔田多,且僧尼私自剃度,大量自耕農為逃稅,冒充出家人,一些罪犯也躲入空門。古代中國乏重金屬,市場經濟一發展,通貨即不足。唐代多次毀銅佛像、禁鑄銅鏡,皆與此相關。

“世宗限佛”執行過猛,成六朝以來對佛教的最大的一次衝擊。

趙匡胤本崇道,與陳摶弟子苗訓莫逆,趙稱苗“諸葛孔明再世”,苗曾預言陳橋兵變,並暗中謀劃。趙匡胤登基後,苗訓未得重用,反被封口。

祖籍何在未定論

在趙匡胤出生的異象中,“身體金色”或不虛,此即新生兒黃疸,屬常見現象。60%足月兒出生2-5天后均有,黃種人比例尤高。正常情況下,出生一週後可自行消退,沒有危害,如是病理性的,則可能造成神經系統損傷,嚴重者可能智力低下,甚至死亡。

趙匡胤成年後長期失眠,除了心思過重之外,很可能也與病理性黃疸的影響有關。

趙家非巨族,還有一個明證,即到目前為止,其祖籍仍未定。計有三種說法:

涿州說:《宋史·太祖本紀》稱他是“涿郡人”,卻不說具體鄉村,似是傳聞。

保州說:李攸在《宋朝事實》中稱,宋真宗時派人調查,認為祖籍在保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最終未定案。經考古勘探,發現清苑縣望亭鄉東安村地下存大量宋代文物。

幽州說:宋真宗曾覽《太祖實錄》,知趙匡胤的曾祖父趙珽、祖父趙敬的墓在幽州,但沒說明具體鄉村。

不僅祖籍有爭議,連國號都有爭議。

比較靠譜的說法是趙匡胤曾任“宋州節度使”。所謂宋州,即睢陽(今屬河南商丘),隋朝時才改名,因開鑿大運河,汴河成溝通南北的大動脈,睢陽是汴梁門戶,戰略地位陡增。顯然,能當上“宋州節度使”,是趙匡胤人生的高峰期,所以順口稱新王朝為宋。

恰好,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中有一“殷”字,周滅商後,後裔被封為宋國,後人因此認為趙匡胤是“上古五帝”中帝嚳之後,純屬瞎猜。

功夫皇帝名不虛傳

可能受病理性黃疸影響,趙匡胤從小體質不佳,在父親督促下習武。20歲時,趙匡胤離開父親,漫遊華北、西北,最慘時,靠街邊設賭局謀生,後投奔郭威帳下,從親兵幹起,逐漸上位。

趙匡胤父親亦掌兵,卻不肯提拔趙匡胤,可見沒看好他。

趙匡胤成年後的武藝不錯,據蔡絛(tāo)的《鐵圍山叢談》記:

太上(宋徽宗)以政和六七年間,始講漢武期門故事。初,出侍左右宦者,必攜從二物,以備不虞。其一玉拳,一則鐵棒也。玉拳真于田玉,大倍常手拳,紅錦組祖以系之。鐵棒者,乃藝祖(即趙匡胤)仄微時以至受命後,所持鐵桿棒也。棒純鐵爾,生平持握既久,而爪痕宛然。

蔡絛是權臣蔡京的四兒子,出入宮禁,應見過實物。

所謂“漢武帝期門故事”,是漢武帝時以武授官,名將甘延壽靠散打,取得期門(掌執兵扈從護衛,後更名虎賁郎)之職。趙匡胤能舞鐵棒,且在上面抓出痕跡,可見功力之深。

早在宋代,民間已傳說“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後來使棍棒者,皆奉趙匡胤為祖師爺。在河北滄州,太祖拳家練習前,要掛一條棍棒祭奠,即“掛棍”,清代民間甚至稱少林寺棍法也來自趙匡胤。

趙匡胤還傳下一套長拳,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用來練兵,力挺“探馬式”,即弓箭步,一手叉腰,一手高舉,據說“挪更拳法探馬均,打人一著命盡”,不知威力為何如此驚人。

總之,趙匡胤是真正的“功夫皇帝”。

派什麼馬都要批示

趙匡胤會武術,此外還有一大“優勢”——長得難看。

周世宗為人猜忌,“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宋史》稱趙匡胤“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但從畫像看,他面板黝黑,塌鼻樑,肥頭大耳,雖不英俊,但有一團和氣之感。

趙匡胤好飲酒,酒後又愛胡鬧,似無心機。他當上皇帝后,一次群臣喝酒,大將王審琦“素不能飲”,趙匡胤喝多了,假裝向天祈禱說:“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與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然後說,經此祈禱,上天一定賜予驚人酒量。王審琦無奈,竟一連喝了10杯。

大將曹彬出征南唐前夜,趙匡胤召他入宮,親自給他倒酒,把曹彬灌得大醉,只好讓宮人用冷水潑臉。

趙匡胤成功地忽悠了周世宗,但長期焦慮,尤其是篡位後,為避免落入五代“置君猶易吏,變國若傳舍”“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之局,堪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一方面,嚴控軍兵任用大權,“補一小校,汰一羸老,必奏籍於中而俟上命”。

另一方面,一切軍事調動,必經趙匡胤批准。據朱熹在《朱子語類》所錄,其中瑣碎令人髮指,比如派一將去辦事,雜隨四人,趙匡胤批示說“只帶兩人去”,後面說一人騎大紫騮馬(駿馬),一人騎小紫騮馬,趙匡胤又批示:“不須帶紫騮馬,只騎騮馬(黑鬣黑尾的紅馬)去。”

如此小事,趙匡胤都要親自管,長此以往,身體自然難支撐。

跟心腹都耍心眼

徵南唐時,趙匡胤難得“放手”一次。

臨行前,主將曹彬、副將潘美去問趙匡胤意見,趙匡胤掏出一封信,說:“處分盡在其間。自潘美以下有罪,但開此,徑斬之,不須奏稟。”二人嚇得兩腿發抖,退了下去。

平定南唐後,曹彬、潘美拜見趙匡胤,將信交回,說:“臣等幸無敗事,昨授文字,不敢藏於家。”只見趙匡胤拿過信,緩緩開啟,竟然是一張白紙。

可見,對於忠厚老實的曹彬,趙匡胤也不完全相信。

奇怪的是,趙匡胤對小12歲的弟弟趙光義卻特別放心,這可能與母親杜太后有關。據司馬光《涑水記聞》錄,趙匡胤從陳橋歸,家人惶恐,杜太后卻說:“吾兒平生奇異,人皆言當極貴,何憂也。”如此從容,可能她也參與了兵變密謀,即“杜太后聰明有智度,嘗與太祖(趙匡胤)參決大政”。

趙匡胤與母親感情極深,杜太后病重時,趙匡胤“親待醫藥,衣不解帶,涉於旬月”。杜太后自律甚嚴,她在世時,兩個弟弟貴為國舅,仍住在老家,未授官爵。她的後代衰微,“子孫不在仕版”。宋代多次“垂簾聽政”,竟無外戚之禍,與杜太后留下的傳統有關。

趙光義後來說杜太后曾立“金匱之盟”,兄終弟及,以防國無長君,可能並非事實。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才35歲,他的長子趙德昭已11歲,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已26歲,已非幼主。

“金匱之盟”是趙光義上臺5年後,才由趙普公開。延遲這麼久,於理不通。

趙家皇帝過冬難

趙匡胤死得太及時了,再晚一點,趙光義想上位都沒機會。趙光義後來對弟弟,乃至對趙匡胤遺孤,均痛下殺手。至於趙匡胤說我弟龍行虎步,將來必是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恐怕也非事實。

趙光義是用毒高手,不排除他下了黑手。但趙家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發作早的,如宋英宗趙曙,35歲即“不豫”,一個多月臥床不起,說不出話來,當年便死了。

宗真宗趙恆52歲“得風疾”,55歲去世;宋仁宗趙禎46歲“昏不知人者三日”,此後無法說話,54歲去世;宋神宗趙頊38歲“失音直視”“不能言”,當年去世。

趙匡胤的幾個兄弟均不長壽,大哥趙匡濟沒活到宋朝建立,趙光義享年58歲,趙廷美僅37歲(但他是被趙光義逼死的),幼弟趙光贊早殤。整個宋朝,只有南宋高宗趙構還算長壽,活到81歲。他晚年也患了心血管疾病,但他喜飲冰水,以降燥熱,此外當年金兵抓他時,因恐懼過甚,喪失了效能力,趙構和他的父親一樣好色,但客觀上無法縱情聲色。

趙家有基因缺陷,又特別喜歡吃肥羊肉。宋仁宗時,宮中曾“日宰二百八十羊”,甚至被金兵追擊時,趙構還能堅持日宰“一羊”。

宋代宮廷規定,嬰兒一出生,即抱離母親,交奶媽養育。從小得不到母愛,宋朝皇帝大多心理變態,特別怯懦、多疑、焦慮,還有幾個患了精神病。至於趙匡胤,則心思太重,常年失眠,加上飲酒過度,還有每日肥羊肉。

趙匡胤死於冬季,恰好是心血管疾病高發季節。

(蔡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