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李紳

農民雖辛勤勞動,到處碩果累累,到最後卻仍然擺脫不了餓死的命運。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被壓迫的農民)

唐朝詩人李紳用寥寥二十個漢字,深刻地揭露了

古代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對農民群眾的剝削和壓迫。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即是封建社會

,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達兩千餘年。在這兩千多年裡,

地主階級與農民群眾之間的鬥爭一直都是社會的主旋律,不斷地左右著歷史程序的發展。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農民起義)

那麼,在中國歷史上,

地主這一階級到底是何時出現並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國的封建制度又是何時開始萌芽的?

如題,一切的一切都要從

春秋時期“井田制”的瓦解

開始說起。

什麼是“井田制”?

如果說,西周時期是

我國古代奴隸社會的巔峰

,那麼“井田制”就是這個巔峰期最明顯的

“標誌”

井田,顧名思義,就是被灌溉渠和道路切割成一塊一塊兒的、

狀如“井”字

的田地。

要想理解“井田制”,先要搞清楚以下兩個問題:

1.土地歸屬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

如詩經中所表達,在西周時期,最重要的生活資源——土地,是屬國家所有的。

西周統治者為了統治遼闊的疆域,把王室子弟和有功之臣分封在中國大地上,這些被分封的諸侯又在他自己的小國內按照宗法的等級再層層分封。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分封制和宗法制)

但是,這些諸侯、卿大夫們,雖然是被分封的貴族階級,但是

對土地卻沒有所有權,僅有享用權,

因此有

“田裡不鬻(買賣)”

之說。

因此,西周的土地歸屬為

“國家”,即周天子

2.生產模式

西周既然是奴隸制社會,那必然會有

奴隸和奴隸主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上古時期的奴隸們)

西周時期的奴隸主要來源於

俘虜和罪民

,這些奴隸和土地一樣,也屬國家所有,並連同土地一起分封給了貴族們,供他們驅用。因此,

周天子和這些貴族們就構成了那個時代的奴隸主階級

,周天子即是最大的奴隸主。

奴隸主貴族們

強制他們的奴隸在自己的封地上集體耕作,壓榨他們的勞動成果

,僅留有一小部分能讓他們吃飽,好繼續勞作。

瞭解了以上兩點,

“井田制”

就好理解了。

既然土地和奴隸都是上一級以分封的形式“賞賜”給下一級“享用”的,那麼下一級的貴族們就有義務去

“回報”

賞賜他的人,

卿大夫要“回報”諸侯,而諸侯則需要“回報”周天子

,因此“井田制”就產生了。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中間)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 《 孟子·滕文公上》

最中間的一塊兒田地,即是貴族們“回報”給上一級的“報酬”,被稱為“公田”;圍繞在“公田”周圍的八塊田地,則是貴族們及其奴隸們的“私田”。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井田制)

因此,“井田制”實質上就是

奴隸制社會下的一種土地所有制:國家所有——貴族享有——奴隸沒有。

“井田制”因何而瓦解?

春秋初期,隨著鐵器和牛耕技術的出現,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個

“躍遷”

式的提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生產力的“躍遷”使中國社會開始了

大變革

時代,

而這個變革的開始就是“井田制”的瓦解。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鐵器和牛耕)

生產力提高以後,勞作者們早早地就能完成“公田”和“私田”的任務,然後回家“老婆孩子熱炕”。貴族們一看,那不行,於是趕緊又把他們召集了回來,回來幹嘛呢,回來去

開墾井田周邊的荒地

。於是,在“公田”和“私田”之外,又出現了一種性質的田地——

“黑田”。

緊接著,上一級的貴族一看,也不行,你腰包倒是厚實了,我收上來的還只是“公田”那點產量,

“井田制”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必須得改。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大豐收)

公元前594年,魯國成了

真正意義

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推出了

“初稅畝”

的改革。

初者何?

也。稅畝者何?

履畝而稅

也。——《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從字面上解釋,初,為

開始

的意思;稅畝是

按土地畝數對土地徵稅

,具體方法是:

公田之法,

十足其一

;今又履其餘畝,

復十取一

。——《左傳》

即除了“公田”的收成要上交之外,“公田”之外的“私田”和“黑田”同樣要根據其實際畝數,上交收成的十分之一作為賦稅。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古代農民上交公糧)

國家的地你隨便耕,只要按時交稅就行。“初稅畝”的推行間接承認了“黑田”的合法性,土地可以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了,以土地國有製為基礎的“井田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

奴隸社會的崩潰,封建社會的萌芽

“井田制”的解體,給社會帶來了三大變革:

其一,土地所有制的改變,即上面講的,土地國有制變成了土地私有制;

其二,階級關係的改變,奴隸主們成了地主,而奴隸們也提高了地位,成了農民;

其三,社會主要矛盾由奴隸同奴隸主們的鬥爭,變成了農民和地主之間的鬥爭。

我們來細說。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對“井田制”的改革前前後後持續了兩百多年,各國都進行了各種各樣

自上而下的改革或者自下而上的革命

。如果說“初稅畝”只是牛刀小試,那麼之後的“商鞅變法”則是快刀斬亂麻。

商鞅變法中直接規定

“廢井田,開阡陌”,田地歸私人所有,民得買賣土地

,土地完全成為了“私人財產”。於是,

一個新興的階級誕生了——地主階級。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地主)

而相對的,之前的主要勞動力——奴隸,也迎來了

“升級改造”

。在土地私有化的鬥爭中,這些奴隸們是

站在“私”的一方去對抗“公”的

,畢竟“私”得到的越多,他們分到的也就可能越多。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詩·小雅·大田》

於是,土地私有化之後,他們不再是國家的奴隸,而是成了與地主階級相對應的另一個新興階級——農民階級。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

(農民)

身份雖然變了,但是剝削卻依舊沒變,只是變了一個形式而已,農民們在付出辛苦的勞動之後還是填不飽肚子。

選擇餓死倒不如選擇反抗,於是,新的鬥爭關係出現了——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鬥爭。

以上三大變革徹底地使中國的奴隸制社會解體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在中國持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讀史有感

總結一下,

生產力的提高,帶來了“井田制”的瓦解,“井田制”的瓦解帶來了土地所有制的改變、階級類別的改變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的改變,這些改變最終導致奴隸社會的徹底解體,封建社會走上歷史的舞臺。

可以看出的是,生產力一直在提高,社會形勢也一直在改變,統治者更是一直換個不停,但是

剝削和壓迫卻從未改變,被剝削和被壓迫的人則更是沒有改變

農民作為實際的生產者,卻依然逃脫不了餓死的命運,不得不說是封建社會下的悲哀。

論“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開始出現,封建制度開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