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如果問起國內最出色的科幻電影是哪部,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會回答是《流浪地球》——作為2019年上映的經典國產科幻片,在上映後短短17天,該影片票房就達到了40億,最終成功收穫了46億的驚人票房成績,也讓很多人重拾了對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不過各位可能想不到,豆瓣評分第一的國產科幻片並非是7。9分的《流浪地球》,而是一部1986年上映的電影《錯位》——這部來自36年前的國產老電影,豆瓣評分卻高達8。1分。

那麼問題來了,《錯位》究竟有何能耐,時至如今也依然能得到觀眾們的認可呢?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錯位》的導演是黃建新,曾執導過《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知名作品,還曾在電影《投名狀》、《長津湖》中擔任監製,可以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演。

但若說起黃建新的代表作,那肯定是他在1985年首次獨立執導影片《黑炮事件》了——清華工程師弄丟了象棋中一個黑炮,為此發了封電報尋找,卻引來各種猜疑和調查。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在《黑炮事件》中,劉子楓飾演的趙書信,對外國科學家不卑不亢、據理力爭,但對體制內領導卻又不得唯唯諾諾、忍氣吞聲,將中國傳統官場知識分子的矛盾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該影片就是用這種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了國內官場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在當初那個創作非常自由的八十年代,影片還是被稽核刪改了十幾處,但上映後卻依然讓人拍案叫絕!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我們應該都瞭解,那個年代的國產電影並非以視覺效果取勝,而是憑藉的優秀的劇本、精湛的演技與新穎的想法,《錯位》也是如此。

《錯位》正是黃建新繼《黑炮事件》後的經典作品,是“先鋒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角仍舊叫做趙書信,不過職位從工程師,變成了趙局長。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男主角趙書信是一名局長兼工程師,他無法忍受每天無聊而又重複的檔案和會議,於是製造了一個和自己外表完全一致的機器人,並植入了自己的記憶,來代替自己去開會,做自己不願意做的工作。

這就是故事的開端,感覺很爽,卻暗中隱藏著危險,因為機器人的意識會逐漸覺醒,這種身份的錯位,會在替代與反替代的過程中產生諸多矛盾,故事也會越發精彩。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機器人能夠做出獨立性的思考,應對日常工作完全沒問題,但由於一次意外被同事灌酒,導致機器人差點露餡,在機器人的要求下,趙書信為它安裝了喝酒功能。

換今天的話說:“你現在就敢喝酒,以後要幹什麼我想都不敢想”——正是這次契機,引發了蝴蝶效應,導致了機器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漸漸地,機器人開始違抗趙書信的命令,私自和趙書信的女友約會,開始閱讀愛情相關的書籍,去了解愛情的含義,甚至揹著趙書信把機密檔案藏起來。

隨著機器人的變本加厲,趙書信終於忍無可忍,他早在製造機器人的時候就設計了程式後門,可以用遙控器關掉機器人,他給了機器人三天時間考慮,但機器人卻發動了反叛。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在如今看來,影片的劇情可謂是有些“老套”了,無非就是AI的自我覺醒,以及對人類與官場的批判,但不要忘記——這可是36年前的電影。

影片中有諸多亮點,包括藉機器人的口說:“我發覺你們人類很怪,你們給自己制定了很多條文規矩,但在內心深處卻只希望別人遵守。”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之前有不少人認為,中國是永遠拍不好科幻片的,原因很簡單——稽核限制太嚴重、劇情淺薄無邏輯、特效太渣做不好、演員只會念臺詞,而《錯位》卻狠狠地打了這種說法的臉。

這三十幾年來,中國科幻領域並沒有止步不前:《流浪地球》讓觀眾們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希望,而科幻小說《三體》則是讓中國科幻走向了世界。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不僅是國產科幻電影、科幻小說得到了世界認可,連國內這兩年含有科幻元素的遊戲,也讓全世界的玩家感受到了中國科幻領域的進步——筆者近日就體驗了一款原創宇宙下無盡策略手遊《無盡的拉格朗日》,該作擁有非常嚴謹且精彩的科幻劇情故事,遊戲中充滿策略性的太空對戰玩法也讓人如痴如醉。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從《錯位》、《三體》、《流浪地球》等優秀的科幻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故事的核心都是在講述人類——而《無盡的拉格朗日》和這些經典的科幻電影、小說一樣,著重體現了未來太空時代的真實人性。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無盡的拉格朗日》講述了一個來自未來的故事——人類度過了在地球上的悠久的歷史後,終於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發明了曲率引擎技術,極限可航行至4光年以內的星系。

在一次偶然中,人們發現了空間共振點,它彼端連線著一個數千、甚至數萬光年外的星系!而空間共振點中最為穩定的,被稱為“拉格朗日空間點”,也就是“星門”的雛形。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而人類文明也因星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銀河系三分之一的面積被探索和開發,人們建起的星門連線著數千個星系,組成了串聯銀河系的巨大交通網,也就是“拉格朗日網路”。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正如前文所說,無論歷史的教訓有多慘痛,無論科技如何高速發展,人類心中的貪念是不會被滿足的——在星門所帶來的巨大利益下,眾多勢力為了爭奪星門的所屬權,發動了慘烈的宇宙大戰。

戰火逐漸蔓延至整個銀河系,導致了絕大部分星門被毀,無數戰艦隕落,而人們曾經引以為傲的、串聯銀河系的巨大交通網——拉格朗日網路也變得殘破不堪,科技水平倒退嚴重,人們徹底陷入了“黑暗時代”。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讓人感嘆的是,在經歷了戰爭的摧殘後,人類又開始嚮往和平——眾多勢力聯合簽訂了《未央公約》,開啟了“復甦計劃”,於是肩負著人類宇宙文明覆興重任的開拓者們,開始前往損毀嚴重的太空遺址進行開拓與重建。

而玩家正是作為開拓者之一,在遊戲中操控著成百上千的戰艦,在浩瀚宇宙中展開驚險刺激的冒險旅途。

豆瓣評分超過《流浪地球》的唯一國產科幻片,竟來自36年前?

各位又是如何看待我國科幻領域這些年的發展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