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總是不請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從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總是無可避免遇到尷尬的事情。比如出門時忘了扣扣子,談判時牙齒裡有菜葉,和領導在同一個電梯不知道說些什麼,氣氛一度降到了冰點。

這些事情總是會你的腦海中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隔了很長一段時間,再想起時你依然會覺得面紅耳朵赤,最氣人的是這種尷尬時間的記憶還會時不時蹦出來刺激一下你。

照鏡子時,你會突然想起上次相親時牙齒裡有菜葉的尷尬時,比如坐電梯時,你會想起上次和領導一起坐電梯時你忍不住放了一個屁。

尷尬總是不請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從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雖然這些事情都微不足道,但你回憶起來總是覺得特別尷尬,無地自容。人們為這些事取了個名字叫“難堪發作”,心理學家稱為“羞愧綜合症”,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尷尬的事件總是會在你腦海中冒出,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這種現象。

不請自來的尷尬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們的大腦是一臺了不起的超級計算機,每天不停地高速運轉中,不停地接受資訊、傳遞資訊,然而在這本《你一旦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書中,卻有了不一樣的答案,它對大腦有一個令人意外的解釋。

尷尬總是不請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從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你一旦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這本書的作者是梅麗莎。達爾,她是《紐約》雜誌錢心理與健康的高階編輯,她曾發表了多篇科普文章在雜誌《父母》上,網站“今日新聞”也有很多她的著作。

她 在這本書中對大腦和尷尬都有了不一樣的定義,她用自己的切實經歷為我們講述瞭如何化解尷尬,教你如何杜絕社死,擁有美好的社交關係。

在書中她把大腦比喻成一個瘋瘋癲癲、不講道理,常常用讓人捉摸不透的方式運作的東西。這個比喻是不是特別形象,特別有趣。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重要場合總是會冒出不想幹的奇奇怪怪的念頭,總是有一些不想幹的記憶會突然冒出來。

這麼想來,我們的大腦是不是經常擅自行動,總是把一些不合時宜的記憶調出來,有時候讓你憤怒,有時候讓你羞愧難當。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對尷尬的記憶難以忘懷呢?

有研究表明那些難堪發作具有永續性,總是不自覺地反覆出現,而且90%都發生在獨處的時候,80%發生在漫不經心地做一些例行工作的時候。

赫特福德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人員莉亞。科瓦維拉什維利,透過長期對自我的研究,發現尷尬之所以常常冒出我們腦海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即便是看起來完全隨機的記憶,實際上往往也是由環境中的某些因素觸發的。

第二:我們之所以會頻繁去想,主要是因為尷尬當時沒能得到解決,我們內心總是在期待把這個尷尬解釋清楚,總是會以“事情不是那樣的”為第一反應。

在尷尬的時刻,我們總是會從別人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而這種全新的自我認識方式總是記憶猶新。

尷尬總是不請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從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總的來說,是我們的情緒決定了大腦要保留什麼,感受越強烈,記憶就越牢固。這也是為什麼哪怕年過半百,你依然記得年輕時幹過的尷尬事。

我們該如何化解尷尬呢?

提高自我辨析能力,坦然接受過去不完美的自己,不要試圖忘記或捏造細節,承認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自我辨析能力高的人能夠更好地認清自己,他們會很坦然接受自己的優缺點,面對不好的事情他們更加樂觀,面對表現不好的自己,他們喜歡用“笨拙”來形容自己,而不是用“非常糟糕”。

如果你不能很自然地做到自我辨析,那就透過一些方法來學習提升。正如《自我同情》一書說到的,像對待密友一樣對待自己,溫和而並非毫無原則。

真正的密友會直言你的牙縫裡塞了菜葉,也會和你分享自己的尷尬事,努力成為自己這樣的朋友,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畢竟世界上不是隻有你一個人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何必一直耿耿於懷呢?

尷尬總是不請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從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如果尷尬總是再次回來,你可以試著用這三個問題來代替那段回憶。

第一個問題:其他人經歷過多少同樣的或相似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如果有一位朋友來找你,向你提起那段經歷,你該如何應對?

第三個問題:你能試著從別人的角度思考那個時刻嗎?

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同時,你的心結也在慢慢開啟,這個方法在處理負面個人記憶方面也特別有效。

我們要形成一種自我意識,允許自己犯錯,同時正確看待錯誤的“那種人”,從內心去接受這種錯誤,幫助自己看清自身以外的東西。

尷尬的事情總是會在不經意間發生,我們要學會正確看待它,和它做朋友,透過尷尬的事件更清晰地看待自己。當你有勇氣放聲嘲笑自己,那你就自由啦!

尷尬總是不請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從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這本《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書非常有趣也很實用,作者用自己的經歷完全詮釋了尷尬的定義,同時附上尷尬時刻的處理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不完美社交生活自洽指南,喜歡的朋友都可以看看,有助於自己的社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