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席勒曾說過,人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死也是一剎那的事。

生而為人,不能選擇生命的“開始”,是否可以決定“結束”?

安樂死(

Euthanasia

)這個詞語應運而生。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

當生命已然走到盡頭,呼吸的每一刻都帶著病魔的折磨,終結才是解脫。

2016年,

英國的設計師

烏伯納斯設計出一款極盡瘋狂的過山車,然而這不是遊樂場的刺激遊戲,是為安樂死準備的新方案。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3分鐘,生命在極度刺激中戛然而止

重病患者選擇安樂死,往往是為了脫離痛苦,強行終結生命。安樂死的方式則需要儘可能地選擇以人為本,過程迅速,痛苦微小的方式。

目前在安樂死合法的國家,常規操作是注射氰化物、大量麻醉劑或者凝血劑。這些藥物會在短時間內結束病人的痛苦,促使病人死亡。

使用藥物誠然迅速,但總有一部分忠誠於“死如秋葉之靜美”的人,即便接受對死亡的妥協,也依舊保留著對生命最大的熱愛。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不能左右出生,不能躲避痛苦,卻可以選擇死亡。

基於如此理念,“安樂死過山車”橫空出世。

“安樂死過山車”,顧名思義,即患者可以透過坐過山車這種方式,“安樂地死去”。

坐過山車也能“安樂死”?這其中有什麼“玄機”呢?這還得從他的設計者說起。

“安樂死過山車”的設計者,是來自

英國的設計師

烏伯納斯。從他設計出這款過山車就能夠看出來,烏伯納斯是安樂死的支持者。

畢業於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他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建築工程師,藝術與哲學相輔相成,這讓他筆下的作品在美學意義下蘊藏著深邃的哲學思考。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在一次遊樂場的遊玩裡,尖叫聲不絕於耳的過山車引起他的注意。

過山車是遊樂場經典的遊樂設施,因為其無出其右的刺激體驗,人氣頗高。它的支架通常高聳入雲,伴隨著車身的飛速升高、旋轉、翻轉、下墜,帶給人慾罷不能的瘋狂體驗。

往往很多遊客在坐上車之前難免恐懼,但隨著車身的運動,精神的緊張刺激幾乎到達臨界點,在半空中盡情地尖叫與釋放,種種體驗後,對它又怕又愛的人不計其數。

人面對危險會本能地躲避。而危險帶來的刺激體驗,讓人著迷又上癮。

那你是否知道,這種“越怕越喜歡”的心理產生的原因不盡然是主觀意識的控制,更多的是因為生理反應。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人的大腦控制著情緒,當受到外界某些刺激的時候,便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常見的興奮神經遞質,它的產生能讓人感覺到興奮和快樂這類積極正面的情緒。

如此一來,乘坐過山車高速行駛時,巨大的刺激下,大腦應激性地分泌出多巴胺,使人一邊恐懼,一邊難抵多巴胺的控制,在興奮和快樂中本能的愛上這種感覺。

烏伯納斯靈光一閃,注射藥物的安樂死的方式在失去在失去意識之前,患者一定會有恐懼情緒,如果安樂死的方式改成過山車,巨大的刺激下分泌出的多巴胺,會不會減輕他們的痛苦,在快樂和興奮中終結生命?

在此基礎下,烏伯納斯開始落實這個想法,歷時兩年,他終於完成了他理想中的安樂死方式——安樂死過山車。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在作品面世後,這種過山車也被稱作“優雅歡樂的人道致命飛車”和“理想的安樂宕機器”。

和每一個過山車相似,烏伯納斯的過山車也分為兩個部分,垂直軌道和環狀軌道。但因為安樂死過山車的目的和作用,它和普通的過山車也有著巨大的差異。

安樂死過山車的軌道由一條角度巨大的陡坡和七個垂直於地面,大小依次遞減的圓圈軌道構成,坐完全程大概需要三分鐘。

坐上過山車,緩緩上升的車身將人送到1600英尺(約487米)的高空。這是軌道的最高點,也是人最後擁有清醒意識和反悔機會的位置。

烏伯納斯在上升程式的設計中,將上升時間定為2分鐘,並不是因為動力不足或者其他原因,而是留著人最後的時間。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在慢慢上升的兩分鐘裡,隨著角度變化周邊風景盡收眼底,能有足夠的時間回味一生。久病不愈,多數患者早已禁錮在病房,自然的風光早已只存在在腦海裡。

風景秀麗,人的一生如幻燈片一般在腦海裡播放,這也許會激發患者求生的意念。

兩分鐘裡,過山車駛到最高點期間,患者如果後悔,隨時可以按下手邊的按鈕,進行到一半的安樂死立刻就會停止,將人緩緩送下。

這也是烏伯納斯對患者的溫柔。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如果到達頂峰,患者依舊決然赴死。那麼他就會在安全帶的緊扣下,迎來他生命的最後一分鐘。

過山車會從487米的地方,猛然墜落,進入第一個巨大的圓形軌道。此時,時速達到100米/秒,在洶湧的離心力下,人會陷入迷失、焦慮的感受,隨即又因為多巴胺的產生,淪陷在刺激、愉悅等感受裡。

人體的器官和神經承受能力都存在極限,超越極限的刺激,會引起器官衰竭以及區域性地區供養不足。第一圈軌道行駛完畢,人已經因為失去重力導致喪失聽覺、視覺,隨著血液下衝,大腦供氧不足,陷入死亡。

第一圈幾乎就能要了人的命,短短三分鐘,過山車上可能僅剩一具冰涼的屍體了。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那麼後面幾個依次遞減的環形軌道又是用來做什麼的?

其實是為了以防萬一。

如果在首輪刺激下僥倖逃生,剩下的六個環,必然會讓人有去無回。

不過烏伯納斯還是自信滿滿,他在採訪中說道:

“我覺得我還是太保守了,根據模擬結果很多人可能撐不過第二個迴環就已經死亡。”

陷入爭議,被怒斥為“瘋狂的實驗”

烏伯納斯的設計一經面世就引發鋪天蓋地的爭議,無論是理念還是設計本身,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支持者、質疑者、反對者,比比皆是。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支持者大多是和烏伯納斯有著同樣理念的人。

他們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無論是與病魔作鬥爭還是選擇一個有尊嚴的死法,都是生命偉大的體現。

選擇安樂死過山車的人們一樣,在疾病侵蝕之前,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人。雖然身體的疾病無法治癒,但是他們依然存在感受世間刺激體驗的勇氣。

對又有些患者來說,如果能在生命的最後三分鐘,沒有恐懼和痛苦,而是在興奮與快樂中坦然面對死亡,那麼選擇坐“安樂死過山車”又有何不可?

而質疑者也有,他們給出的理由也很合理。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安樂死的本意是幸福的死亡。意味著患者做出選擇,是為了尋求平靜和安詳,在沒有痛苦的過程中,坦然離去。

顯而易見,安樂死過山車不符合這種條件。

患者或許會擁有最後一瞬間的興奮和快樂。但被病痛折磨地瀕臨崩潰,不得不選擇終結生命的患者,在失去意識之前的三分鐘裡,有多少人能有強大的內心來扛過其中的恐懼和無助。

即便可以隨時叫停,患者的心靈無疑會在其中受到極大的傷害,從某種意義上對有些患者來說,他們已經千瘡百孔的身體,未必能夠在其中找到超脫的快感,反而容易帶來更大的不適和痛苦。

質疑尚且如此,反對者的理由,更是嚴厲又果決。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反對者比起普羅大眾,更多是是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於烏伯納斯的設計理念,他們抱著嗤之以鼻,反感至極的態度。

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在醫學無法挽救,不得不走上安樂死的決定時,他們也是慎重萬千。對比起醫生要考慮的問題,烏伯納斯的設計顯得浮誇又瘋狂,甚至讓醫生有生命被冒犯的感覺。

有大腦專家表示,如果選擇過山車,人的大腦會因為速度太快而感到不適,並不是烏伯納斯理想中的快樂和幸福的,相反是痛苦。多巴胺分泌帶來的快樂,在人驚恐和痛苦下,幾乎忽略不計。

人之將死,得到的該是平靜和解脫,而不是烏伯納斯連實驗資料都沒有,就得出來的天方夜譚般的假想。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這是對生命的褻瀆!

因此,有專家在

評論中稱其為瘋狂的實驗,並無不厭惡地說道:“這可能比正常的安樂死更加痛苦。”

主流態度,可見一斑。

安樂死的發展程序與階段

烏伯納斯的安樂死理念似乎與大眾意識格格不入,但安樂死的淵源卻是由來已久。

人類社會準則還未完善時,安樂死在歷史上已有先例。

當社會資源匱乏,為保證整體質量的情況下,斯巴達人會將生來帶有疾病的兒童直接處死。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這種做法得到了亞里士多德的支援。

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也提出:“自殺可以解除無法治療的痛苦。”

從以上兩位哲學家的言論中不難看出,早期的哲學理論,並沒有將人身體的痛苦與道德混為一談。更多的是,社會生產力低下時,如何合理使用社會資源,達到減輕負擔的水平。

毫無疑問,早期的安樂死,更多的是心照不宣人為終結生命,以維持大環境和諧,相當於文明社會的“物競天擇”。

和以解除痛苦為目的的安樂死不盡相同。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漸充裕,精神上的提升帶來人類社會對安樂死新的理解。宗教的形成,將“生命由天神賜予,不可隨意棄之”的理念深入人心。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這個時代,將生命的權力歸於宗教和皇權。“

自殺

與“安樂死”這樣自我剝奪生命的行為,受到巨大的抵制和打壓。生殺大權成為統治者的手段,“安樂死”是禁區,“自殺”是犯罪。

民眾的生命,像物件一般被緊緊把控,絲毫沒有尊嚴與自由。

歷史的車輪步步前行,安樂死再次走到大眾面前,是在1930年,那段慘無人道的時光。

希特勒打著冠冕堂皇的理由,

親自簽署下“安樂死法令”和“生命之源”計劃,以種族淨化為由,對他們認為的“低等民族”,包括患有各種遺傳性疾病、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進行滅絕。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這樣的計劃完全背離安樂死的初衷,完全是不折不扣的屠殺計劃。

這對當時的猶太人幾乎帶來滅頂之災。

慘絕人寰的行動刻在史書上,即便到了今天,希特勒的殘酷手段依舊罄竹難書。但這個計劃,卻成為討論商議安樂死無法迴避的例子,在生命無法獲取意義並歷經痛苦的時候,大環境的驅使下,是否可以選擇自行終結?

跨越社會資源分配、宗教皇權管束、強行篩選人種幾個階段後,人生命與終結的意義,終於回到生命本身上。

安樂死的定義清晰明確起來。安樂死指對身患絕症、臨近死亡、處於極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實施促使其迅速無痛苦死亡的一種方式,又稱無痛苦死亡。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這一定義無限接近希臘語的原意:

幸福的死亡。

推行合法安樂死,是利是弊

人類的飛速發展下,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與日俱增,但疾病依然伴著太多的無能為力。活著的痛苦與絕望懸在頭頂,死亡才是解脫。

越來越多的案例與需求,將安樂死從個人期待,變成國家法案。

經過對倫理學和法學的積極探究,慎重製定下標準的情況下,部分國家開始嘗試將安樂死合法化。

2001年,荷蘭成為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緊隨其後,日本、瑞士等國和美國的一些州也通過了安樂死法案。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這些法案意味著在苛刻的條件下,安樂死將作為合法行為,維持病人隨後的尊嚴與意願。

時至今日,法律認同安樂死的國家屈指可數。

因為安樂死能解決的問題顯而易見,但在研究和談論過程中,其存在的弊端和隱患也無法被忽視。

2021年2月,《人口學刊》的《中國公眾對安樂死的態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進行了近年來針對此話題範圍最廣的一次問卷調查。安樂死麵臨的問題,藏在民眾的選擇裡。

根據調查報告,可以看出民眾對於安樂死大多持以支援的態度。

這部分民眾認為,在重大疾病無法治癒的情況下,生活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安樂死於患者而言,帶給患者最後的尊嚴;於家庭而言,減輕了無效治療的負擔;於社會而言,把人權還到公民本身,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英國“瘋狂過山車”:人在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生命在刺激中結束

這些反饋佔據問卷的大部分。隨即而來的反對,繞不開倫理道德和灰色空間的束縛。

安樂死是否會錯過治療時機?安樂死是不是違背傳統生死觀念,在生死教育上產生不好的引導?安樂死會不會阻礙醫學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安樂死是否將倫理道德棄之不顧?

這是爭議,也是問題。在社會發展的道路上,摸索和嘗試必不可少。

就像是千百年來,人類對待死亡的態度,並非停滯不前。

人很偉大,不屈的意志促使著身體與疾病抗衡。人又很渺小,當疾病如狂風掠過,意識、本能、尊嚴、希望被肆意破壞,“生”與“死”之間,就變成折磨,變成無能為力,變成日日煎熬。

死亡,成為最後的拯救。

輿論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歇,安樂死也還未被大眾接受。因此,

烏伯納斯死亡過山車的設計至今也還未投入興建。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安樂死又在一個國家合法了,但我們知道的仍不多》2021-03-24

美國僑報網-《揭秘安樂死過山車 三分鐘到底經歷了些什麼?!》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