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浙江,是先有河名?還是先有地名?

答案是:地名在先,河名在後。而且,這種命名並非今天形成的,而是早在漢代就有了。先有錢唐(秦漢至隋,錢塘縣前身為錢唐,唐代改為錢塘)縣,後有錢塘江。

錢塘江是吳越地區(主要包括蘇南、上海、古徽州+今浙江省)的地理分界,左岸是浙西吳國舊地、右岸是越國舊地。關於這一點,東漢王充在《論衡》中就說了:“ 餘暨以南屬越,錢唐以北屬吳, 錢唐之江, 兩國界也。”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浙江省及周邊地區1-3級水系圖 製圖-大地理館

這裡將今錢塘江稱為“ 錢唐之江”,今河流名還沒完全形成,後人在此基礎上漸漸將流經錢塘縣(今杭州)境內這段江水稱為“錢塘江”。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這種現象幾乎遍及整個錢塘江流域:上游新安江是新安縣(徽州舊稱),常山港常山港流經常山縣、衢江流經衢州、蘭溪流經蘭溪縣、桐廬江流經桐廬縣、富春江流經富陽市(舊富陽縣,初名富春縣)、江山港流經江山縣、金華江流經金華市、分水縣流經分水縣(今分水鎮)、昌化溪流經昌化縣(今昌化鎮)。

該流域其他支流還有武義江、永康江、澄潭江。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浙江省主要水系名稱圖 製圖-大地理館

可以說,錢塘江流域就是一個

河流-地名不離不棄、生死相依的樣本。

在這一帶行走,你只要記住城市地名,基本也就知道河流的名稱了。除以上說的大地名,浙江的鄉鎮(街道)、村落對應當地河流的應該多如牛毛。隨便舉例,如泗安鎮對應泗安溪、平水江對應平水鎮、大竹溪對應大竹溪鄉,這樣的村莊地名,就更數不勝數了。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浙江的小夥伴,尤其是錢塘江流域的,可以找找自家所在的市、縣、鄉、村地名,是不是普遍有這種現象?

另外,浙江有地名並非跟當地最大河流同名,但仍然關係密切:如寧波的甬江,甬成為寧波的簡稱;溫州的甌江,甌成為溫州的代稱;婺州(金華江舊稱)的婺江,雖然後來變成了金華江和進化史,但古名婺成為金華的代稱。

河流名稱與城市地名或簡稱同名,這在其他地方有零星存在,但在浙江是“遍地開花”,可以說省、市、縣、鄉、村,“水地名”無處不在,且“一地對一河”,堪稱奇葩。

這種獨特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浙江沒有超級大河,卻悶聲發大財

古代中國經歷了漫長的農耕、遊牧、漁獵時代。這三種生產方式,都離不開水的哺育。可以說,任何省份境內的聚落,都跟水的關係很密切。但是,為啥浙江的水地名最密集,且有河流-市鎮“不離不棄”的一一對應的獨特景觀呢?

有人可能說,是因為浙江河流多。這的確不錯,除了錢塘江,浙江的杭嘉湖地區還佔據江南平原水鄉——太湖平原的一部分。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浙江省主要地形區 製圖-大地理館

說起中國河網和市鎮最密集的區域,當屬長江下游的太湖平原——這是江南的核心區域,歷代倚重的財賦重地,今天分屬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

不過,在地名上,這一帶的水相關地名並不算多,縣級以上的主要有上海、湖州、江陰。可見,江南水鄉水系密度極大,“水地名”比例並不高——由此看來浙江地名現象,跟水系密度關係不大。

太湖平原的浙江部分,即杭嘉湖平原,只有杭州(錢塘)跟錢塘江有對應關係——更多“水地名”則在廣大的浙西、浙中、浙南的山地丘陵地區。

中國哪個省河流數量最多?

官方或科學家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我猜因為比較尺度不一,各省擁有河流數量也不同(因為支流水系的統計不同,理論上說,支流的分叉就像微積分一樣,是無限的)。

那麼,比河流長度和徑流量呢?

以長度(從正源到幹流河口)而論,浙江最大的水系錢塘江在國內排不到前二十;以流量而論,錢塘江列第二十二名,第二大水系甌江流量排在第三十二名。

60條河流的流量排行榜上,浙江省也只有這兩條河上榜。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中國主要河流徑流量排名 (截至2017年5月)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水利部網站

光盯著河流資料,看來行不通,那麼我們不妨看看地形圖。

我們的基礎地理課上就學到了,東南地區有個地形區叫東南丘陵——它又分為三大塊,

跨安徽南部、湖北東南、湖南東部、江西全省和浙江西北部的江南丘陵;錢塘江以南到廣東潮汕地區的浙閩丘陵;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組成兩廣丘陵。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浙閩丘陵示意圖

這三大塊中,山地丘陵地貌最密集、獨立性最強的是浙閩丘陵。這個地形西部的仙霞嶺—武夷山一線,就像一道天然長城,讓這塊區域顯得與眾不同。

河流水系也因地形而自成一家,水文上稱為

“東南諸河流域”

,在長江、珠江水系的夾縫中。其中,最大的水系是閩江,第二是錢塘江,這兩條江為中心,形成了閩、浙兩省——這個流域,也幾乎就是浙閩丘陵地區。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中國流域水系圖分割槽10標註淺灰色區域,即為東南諸河流域圖源: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

看到這裡,有沒有發現:

其他省份雖然有大河過境,但因為河流經過多省,其徑流量其實是各省“共享”的。

浙江、福建兩省,河流雖然都不長,但有一個好處

:水系獨享。

也就是說,境內河流多從本省發源(新安江一段為例外),基本是水資源自產、自用。另外,亞熱帶地區的浙閩地區,降水豐富、氣候溼熱、植被蔥蘢(森林覆蓋率國內領先),而西部隆起的山脈,又與東部平原形成了一兩千米的落差:落差大,有利於集水區的形成。破碎的丘陵,利於支流水系的發育——這樣一來,河流雖不長,但單位流量十分豐沛。

河流的這種特徵,似乎也跟這兩省的經濟狀況和地域性格一致:表面的GDP資料未必光鮮,但民營經濟發達,資產豐厚,喜歡悶聲發大財。其實,在現代化交通未普及之前,地形與水系的獨立,對區域文化的形成影響極大。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隨著工業社會和資訊現代化的發展,而越來越薄弱——但畢竟,現代社會的歷史長度還不夠長,地理環境因素的強大慣性,還在繼續。

以下看一組浙江江南水鄉的風情: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

沒有大江大河的浙江,如何水系密佈,成為江南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