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品讀: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代是詩歌的時代,唐朝在詩歌上的成就,至今依然沒有哪個時代可以相比擬。那麼唐代最早的詩人是誰呢?

在文學史上,文學史家一般認為王績是最早的唐代詩人。

王績身經隋末唐初,他入唐時三十歲左右,當然跟他同時期還有其它很多詩人,但王績的詩歌成就最高。

詩詞品讀: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是後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格律詩是在沈佺期、宋之問(高宗武后時期)時才定型,而王績才早他們六十多年,在他那時代,“律詩”一詞還沒有出現,但他已經寫了非常標準的五言律詩。

那麼,我們來看王績的一首代表作《野望》。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績的這首野望,已經是非常標準的律詩了,中間的對仗十分工整,聯與聯之間也粘上了,而”粘對”的概念,是沈佺期宋之問時才提出來的。

下面我們來品讀一下這首詩。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東皋(gāo):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薄,迫近。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傍晚的時候,我站在東皋遠望,我彷徨徘徊,內心無所依憑。

詩詞品讀: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

每顆樹都染上了枯黃的秋色,每座山都映照著落日的斜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犢(dú):小牛,這裡指牛群。

牧人驅趕著牛群、獵人帶著諸多獵物迴歸家裡。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採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四下環顧,沒有與我相識的人,只好長吟“采薇”詩,來寄託內心的情懷。

這首詩是寫詩人內心無所依憑的情感狀態,首聯便寫詩人日暮徘徊於東皋之地,內心彷徨無依。

詩詞品讀: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第二聯以日暮秋山之景來渲染內心的淒涼,秋色象徵著季節的消逝,日落象徵著一天的過去,詩人往往能敏銳地感知物候的變化,從而引發內心的惆悵。

第三聯寫牧人獵人皆有所歸,側面烘托詩人內心無所歸依的淒涼之感。

最後寫“相顧無相識”,進一步加深詩人內心的孤獨感,連個相識的人都沒有,詩人只好長吟“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以遣悲懷。

人在世間,連一個相知的人都沒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王績的這首詩,不僅格律精緻,而且風格上一掃宋齊梁陳以來的靡豔詩風,讀起來,格外樸素,詩不以華麗的辭藻唬人,而是以真切的情感動人,這一點,為扭轉齊梁餘風,開創唐詩做出了重要貢獻。

能在那個時代,為後世格律詩作奠基,並扭轉南朝百十年的靡豔詩風,所以,王績才能稱得上唐代最早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