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覷的“面子”,周圍性面癱知多少?

水母網11月25日訊(通訊員 寒雪)

周圍性面癱可以造成雙側面部明顯不對稱,面部呈現“毀容”的狀態,嚴重影響人的心理及社交。患者往往比較著急,用了很多的土方、偏方及一些非正規的治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面癱的症狀卻沒有改善。因此,瞭解一些周圍性面癱的常識能夠使患者少走彎路,面癱及時得到正規、正確的治療,及時挽回我們的顏面。

不可小覷的“面子”,周圍性面癱知多少?

周圍性面癱俗稱“口眼歪斜”、“吊斜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多單側發病,男女發病率無差異。

周圍性面癱的主要表現:患側眼瞼閉合無力或閉合不全、口角下垂偏向健側、飲水漏水、患側額紋變淺或消失、鼓腮漏氣、患側鼻唇溝變淺或消失,發爆破音困難。雙側完全癱瘓者面部呆板無表情等症狀。患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閉目不全是周圍性面癱與中樞性面癱相鑑別的主要依據。

面神經自顱內段至顳骨外段的任何部位損傷均可引起周圍性面癱,包括橋小腦角腫物、腦膜炎、顱底骨折、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膽脂瘤、顳骨骨折、貝爾面癱、耳帶狀皰疹、中耳腫瘤、頸靜脈球體瘤、面神經腫瘤、外耳道及面神經先天性畸形、腮腺腫瘤、產傷、顏面部暴力傷等。

不可小覷的“面子”,周圍性面癱知多少?

周圍性面癱的病因不同其治療方法有所不同,貝爾面癱大多是因為寒冷、受涼或病毒感染引起,早期可進行保守治療,如應用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若病情嚴重,面肌電圖檢查顯示面神經功能損傷較健側大於90%、HB分級4級以上面癱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行面神經減壓術;hunt綜合徵多是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面癱,多數耳廓或頭面部有皰疹,早期可應用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神經營養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佳,也可進行面神經減壓手術,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中耳膽脂瘤引起的面癱應儘快治療原發病,同時進行面神經減壓;外傷性面癱,遲發性的可藥物治療,即刻發生的應儘早行面神經探查;對於原發性面神經腫瘤,可在切除腫瘤的同時考慮面神經移植或面神經舌下神經吻合等神經替代技術。

預防貝爾面癱,關鍵在於增強體質,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注意顏面及耳周部位保暖,避免冷風直吹面部,減少誘發因素。

專家提醒:

面癱在發病前有一些先兆症狀是可以察覺的,如感覺有一側臉部肌肉發沉,閉眼費勁,耳後疼痛等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對於藥物治療恢復不佳的患者,需完善顳骨高解析度CT,面神經強化MRI,面神經電圖及肌電圖,早行面神經減壓手術,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科室簡介:耳神經-側顱底外科

側顱底外科工作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在我國著名專家樊忠教授的帶領下,在國內最早開展頸靜脈球體瘤切除手術,耳源性腦膿腫的救治,半面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顱神經根手術,是我國側顱底外科的主要奠基單位之一,先後舉辦耳神經外科培訓班40餘期,有力的推動了我國耳神經側顱底外科技術的發展。科室工作重點為側顱底外科新的手術入路研究,側顱底腫瘤的手術治療,側顱底重要神經血管保護及功能重建、面神經損傷與修復研究等。

專家簡介:姜振

耳神經-側顱底外科 副主任醫師 耳神經側顱底外科青年骨幹

診療範圍:主要從事耳-耳神經-側顱底方面的臨床及科研工作,擅長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外耳道膽脂瘤、中耳膽脂瘤等耳外科常見病的臨床及手術治療,熟練掌握周圍性面癱、面神經腫瘤、外中耳良惡性腫瘤、聽神經瘤、頸靜脈孔區腫瘤等側顱底常見疾病的診治。

【來源:水母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