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僅1.5公里的古街,卻有159個姓,有“廣東第一巷”之譽

這條古街你聽說過嗎?它就位於廣東省南雄市區北部偏東,在323國道南雄至江西大餘公路9公里處的沙水村的珠璣巷,它有著有“廣東第一巷”之譽,是大部分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和祖居。

全長僅1.5公里的古街,卻有159個姓,有“廣東第一巷”之譽

珠璣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璣街、棋盤街、馬仔街,洙泗巷、黃茅巷、鐵爐巷、臘巷。現今居民381戶,1742人。現有姓氏為盧、王、林、何、謝、曾、黃、鍾、賴、劉、陳、郭、周、董、雷、戴、張、楊、歐陽、李、熊等159姓,其中雷姓是畲族,其餘諸姓均為漢族 。

全長僅1.5公里的古街,卻有159個姓,有“廣東第一巷”之譽

在移民歷史中,珠璣巷被譽為廣府人的故鄉,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它是移民進入嶺南的首站和中轉站。這裡,突出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廣府民系對現實生存空間——嶺南的清醒認識和把握。譜牒的大量記載都表現了這種地緣分野觀念。以地界五嶺南北,位於大庾嶺南麓的珠璣巷為始祖居地,可以認為是廣府人對自身存在的價值加以定位;即是“中原人”,更重要的是作為“嶺南人”而存在。

全長僅1.5公里的古街,卻有159個姓,有“廣東第一巷”之譽

唐、宋末年,中原內地戰亂頻仍,不少氏族為避戰禍和自然災害,紛紛經江西南安(大餘)越梅嶺南來。在古時,嶺南地區為煙瘴之地和官宦貶謫之所。這些先民在兵荒馬亂中,扶老攜幼,歷盡艱險,來到南雄珠璣巷。他們不熟悉嶺南各種情況,不敢貿然再南下,只好在此安頓下來,重新創業。居住數年或數十年,他們逐漸適應了嶺南地區氣候和生活習慣之後,才逐步南遷珠江三角洲。故那裡的許多名人望族,都把珠璣巷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

全長僅1.5公里的古街,卻有159個姓,有“廣東第一巷”之譽

珠璣巷是廣東省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巷全長1500多米,路面寬4米多,用鵝卵石鋪砌而成。珠璣巷內分北門、中街和南門,以紅石為牆基築成城門式的門樓三座。原南面有駟馬橋為驛道通路(大躍進時已毀)。

全長僅1.5公里的古街,卻有159個姓,有“廣東第一巷”之譽

珠璣巷基本儲存著古驛道的原貌,南門樓位於珠璣南端,是珠璣巷標誌建築之一,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拱門上有民國16年重修時鑲的石匾“珠璣古巷”及“祖宗故居”。現樓為磚木結構,為三間三樓式,歇山頂,蓋綠色琉璃瓦,通高9。5米,面寬7。7米,進深3。2米,拱門高3。5米,寬3。2米。

全長僅1.5公里的古街,卻有159個姓,有“廣東第一巷”之譽

據當代學者的查考,現今共有141姓的珠璣移民分佈在珠江三角洲的29個市縣,並有數以千萬計的人移居國外。他們為珠江三角洲和居住國的開發和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幾年,隨著大批珠璣巷後裔回來尋根問祖,珠璣巷已成為我市觀光旅遊的新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