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青光眼的患病率將逐年增加。 據估算2020年我國青光眼患者的人數可達到2100萬,致盲人數可達到 567 萬[1‐2]。近年來,隨著電子裝置的普及,年輕人患青光眼的人數也是日益增多。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青光眼通常被稱為“

視力小偷

”,因為在初期,大多數患者都缺乏典型症狀,很多年輕人容易誤認為工作勞累所致,第一個症狀往往是失去邊緣視力。很多患者直到青光眼晚期才會發現。因此,眼部體檢必須引起重視。

青光眼是怎麼引起的?

青光眼(glaucoma)是房水過多(產生過多或排出不暢),導致眼內壓(IOP)升高,壓迫眼底的視神經,導致視野缺損,是一組以特徵性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徵的疾病,病理性眼壓增高是其主要危險因素。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青光眼可損傷視神經

青光眼的典型症狀就是眼睛的脹痛伴同側頭痛,視力急劇下降,少部分患者還會伴有噁心嘔吐,納差,食慾不佳,比較難睜眼等。青光眼可損傷視神經並導致永久性視力喪失,那為何青光眼患者總伴隨視神經受損?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機械壓力

鞏膜篩處缺少鞏膜,是眼球纖維層最薄弱的部位,較容易受到損害。機械學說認為,高眼壓直接壓迫視神經纖維,阻斷軸漿運輸,從而損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2。血管及血液流變機制

眼壓異常引起血管異常或血流調節機制異常等造成視神經缺血,進而使視杯進一步擴大、加深,視野逐漸縮小,視力逐漸下降。

3。機械力與血管混合學說

神經營養因子的剝奪、膠質細胞啟用及膠質細胞營養供給不足等。這些因素最終會導致神經元細胞遠端軸突變性和調亡。小膠質細胞的啟用可釋放大量的興奮性氨基酸,同時興奮性氨基酸可進一步啟用小膠質細胞。而興奮性氨基酸過多產生的興奮毒性可以導致神經損傷,包括炎症、缺血及神經退行性變。

4。其他因素:

青光眼是一種具有高遺傳異質性的複雜眼病,神經因素、氧化應激、免疫因素、等多種機制均會提高青光眼性視神經病變(GON)發生率。

青光眼的臨床治療策略

治療目的主要是降低眼壓,減少眼組織損害,保護視功能。降眼壓的機制主要包括 3 個方面: 增加房水的流出、抑制房水的產生以及減少眼內容積。

現有藥物治療、鐳射治療及手術治療,治療後均伴隨眼部乾澀症狀。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青光眼的營養治療策略

磷脂ω-3,其主要成分包括磷脂DHA、磷脂EPA和膽鹼。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ω-3對於青光眼視功能具有保護作用。ω-3可透過抑制視神經節細胞凋亡,並可透過抑制ERK訊號通路降低視神經梗死後促炎細胞因子的水平,進而提高視神經損傷後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存活率。磷脂ω-3可在特異性轉運蛋白MFSD2A的作用下,高效穿越血腦屏障和血眼屏障,提高視網膜和視神經元磷脂膜DHA水平。在青光眼神經保護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有研究表明,DHA可改善青光眼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3]。一項6個月的開放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口服DHA對假性剝落性(PEX)青光眼的影響。在PEX青光眼患者和適當眼內壓(IOP)對照人群中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前瞻性開放標籤隨機對照試驗。 DHA組的患者接受了富含DHA(1000 mg)的營養製劑。評估指標為DHA紅細胞膜含量(總脂肪酸%)、血漿總抗氧化能力(TAC)、血漿丙二醛(MDA)和血漿IL-6水平。

結果顯示,包括47名患者(DHA組23,對照組24;平均年齡70。3歲)。在DHA組中,左右眼的眼壓在6個月後均有顯著降低。DHA組中DHA紅細胞含量增加,在3個月和6個月時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僅在DHA組的6個月時,TAC水平與基線相比顯著增加µM銅還原當量,MDA和IL-6的兩項指標地域對照組。因此,以PEX青光眼的病理生理機制為靶點,透過補充高含量的DHA來降低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可能是一種有吸引力的治療方法。儘管治療時間較短,但IOP的下降表明補充DHA具有臨床意義。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眼內壓變化(左眼)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眼內壓變化(右眼)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血漿抗氧化水平

你瞭解青光眼嗎?其實它離我們都不遠

血清丙二醛(MDA)水平

對付青光眼,關鍵在於早診斷、早治療。普通人群40歲後應每隔2-3年檢查一次,60歲後應每年檢查一次。若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有眼外傷史等人群,更應高度重視眼科檢查,最好35歲以後每年篩查一次。在日常飲食中,應注重補充磷脂ω-3等眼部營養。

參考文獻:

[1] QUIGLEY H A, BROMAN A T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d wide in 2010 and 2020 [。 Br OPhthalmol,2006 90(3):262267。

[2] Cheng CY, Wang N, Wong TY, et al。 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vision loss in East Asia in 2015: magnitude, temporal trends and projections[J]。 Br J Ophthalmol, 2020, 104(5):616‐622。 DOI: 10。 1136/bjophthalmol‐2018‐313308。

[3] J Ophthalmol。 2018 Sep 17;2018:8259371

[4]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中國青光眼指南(2020年)[J]。202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