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使用者屢遭退款詐騙 雲集模式路在何方?

頂著“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名頭的雲集,儘管只用了4年時間便在納斯達克上市,但是上市後的股價卻並不那麼“美好”。資料顯示,雲集因上市以來股價暴跌,慘遭摩根大通(JP Morgan)下調評級——將評級從增持下調為中性。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雲集又因疑似洩露使用者資訊,遭到大量使用者的投訴。在業內人士看來,若連使用者的隱私都無法保證,那麼本就有著“涉傳”黑歷史的雲集,在電商巨頭齊聚的中國市場,恐難更進一步。

疑似洩露使用者資訊 大量使用者遭“退款詐騙”

據調查,在聚投訴、黑貓投訴等第三方投訴平臺上存在大量有關雲集的投訴,“退款欺詐”、洩露個人資訊等問題成消費者主要投訴方向。

公開資料顯示,雲集是雲集共享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電商平臺品牌,品牌旗下產品主打社交驅動的會員電商平臺。旨在為電商平臺會員提供美妝個護、手機數碼、母嬰玩具、水果生鮮等品類的商品選擇。

投訴人唐女士認為,雲集app洩露其個人資訊,因騙子能詳細描述唐女士在什麼時間買了商品,甚至知道唐女士收貨地址、電話號碼、姓名、身份證等資訊,致使唐女士被騙近萬元。

當唐女士察覺被騙後,反覆撥打雲集app的客服電話卻無人接聽,直至12月14號雲集app才發來第一條簡訊說最近很多在雲集app購物的受騙要注意唐女士表示直至19年8月份,雲集依舊沒有派相應的工作人員來解決這個問題。

因使用者個人資訊洩露遭受經濟損失的使用者遠不止唐女士一個,從受害者反映的情況來看,使用者往往在購買商品的一天之內,便會被不法分子掌握其個人資訊。

針對該情況,有資深電商人士表示,雲集在個人資訊保護方面疑似存在嚴重的漏洞,若無法及時查缺補漏,恐對其企業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此外,在大量的投訴中,還存在許多反映雲集霸道扣款、虛假髮貨等問題。若無法及時處理,同樣會流失許多忠實使用者。

商業模式遭多方質疑 股價持續下跌致評級下調

據瞭解,雲集模式的主要由兩種模式組成,一種是S2b2c模式,即整合前端的供應鏈大S,賦能小b,透過小b傳播給c。另一種就是會員模式,而會員模式中的會員層級體系和拉新獎勵機制則飽受爭議。

公開資料顯示,剛成立的雲集為了拓展市場,實施了激進的超出三級的分銷模式,這也導致了其在經營活動中曾經出現“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等行為。

上述電商人士認為,此前雲集採用的模式也無疑是在傳銷模式的邊緣打轉。

實際上,雲集也因該模式曾被杭州工商部門以涉嫌傳銷的罪名罰款超958萬餘元,其微信公眾號和訂閱號也陸續被永久封停。

隨後,雲集在2016年對業務模式進行了整改,將其改到了合規的二級分銷,同時在次年1月份透過“第三方專家論證會”,成功區別於傳銷。

此時的雲集,和人們深惡痛絕傳銷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依舊難以消除部分消費者心中雲集“涉傳”的形象。

相關資料顯示,近三年雲集的成交總額、總訂單、總營收等方面處於逐年遞增的狀態,但其卻遲遲無法盈利,若將履約成本計入營業成本,雲集的毛利率將只能維持在10%左右,那麼近三年其歸屬於公司的淨虧損分別達2466。8萬元、1。05億元和5632。6萬元。

根據雲集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業績在上市後虧損規模擴大,總營收為人民幣30。641億元,淨虧損為人民幣8540萬元。上年同期總營收為人民幣32。556億美元,淨利潤為人民幣8740萬元。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為-16。02億人民幣。

據瞭解,今年5月3日雲集在納斯達克上市,並在其上市首日第一個小時達到內創下了18。2元的估計歷史高點,此後雲集股價便一直處於下跌狀態,並在今年8月27日創下6。04元的股價最低點。

股價大幅度的下跌也導致近期雲集股價成交低迷,近日換手率僅為0。05%,雲集也在暴跌至股價最低點的兩天後,遭摩根大通(JP Morgan)下調評級(由增持下調為中性)。

一位電商分析師認為,成交總額和使用者數量的快速增長,讓業內看到雲集的希望之光,然而股價的一路下跌又讓這光芒忽明忽暗,加上強勁的競爭對手,未來的雲集會有更精彩的表演嗎?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好像並不是那麼樂觀。(完)

作者: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