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文|三昧海汐汐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編輯|知愚姑娘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電影《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四大獎項,貧富差距的真相也被血淋淋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記得電影中,窮人金基澤一家的氣味被提及多次,每次鏡頭裡都是富豪樸社長或妻子的嫌棄。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直到最後一次,樸社長拿起車鑰匙,鑰匙上金基澤的氣味讓他瞬間皺起眉頭,捂住鼻子。

金基澤終於忍無可忍,拿起刀刺向了社長。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但就是這讓人心酸的一幕,被許多網友詬病。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看到他們的疑惑,忽然想起《晉書》裡的一個故事:

晉惠帝在執政時,有一年發生饑荒,許多百姓只能挖草根吃樹皮,最後被餓死。

晉惠帝聽到奏報後大為惱火,於是冥思苦想,悟出了滿意的解決方案——“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短短五個字,卻是莫大的鴻溝。

窮人不得不用極端的暴力宣洩不被理解的痛苦,因為富豪早已失去感知窮人自卑憤怒的能力。

當金基澤一刀刺來,類似晉惠帝的觀眾也只有困惑。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殊不知,人間疾苦千千萬,你沒窮過,所以不懂得。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拼盡全力,也無法企及平常人的生活

知乎上有個關於貧窮的話題,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讓人記憶深刻。

他大學期間除了學業,時刻都得擔心兼職會不會突然變少,錢能不能掙得到,怎麼樣生活能更省錢。

他從未完整地休息過一個週末,還曾因為兼職結束太晚錯過末班車,在雪天裡走了9公里回到學校。

因為大學四年裡,他總共只有過一萬多點的生活費,平均到每天,不超過8塊錢。

常人的生活中,8塊錢連一杯奶茶都買不到。可對他來講,卻是支撐吃穿住行的活命錢。

我們習以為常的消費開支,竟是別人可望不可即的奢侈。

他們一貧如洗的生活方式,卻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尋常事。

《十宗罪》裡說:有時我們的眼睛可以看見宇宙,卻看不見社會底層最悲哀的世界。

而在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在為了活著苦苦掙扎。

導演鄭瓊曾經耗時六年,拍了紀錄片《出路》。講述了三位孩子的成長路,叫馬百娟的那位姑娘的經歷更是令人唏噓。

馬百娟生在甘肅的貧困縣會寧,一家大小都住在窯洞裡,2008年全家的開銷還不到50元。

年僅12歲的馬百娟,在只有五個學生的小學裡念二年級。鏡頭裡的她講,以後要考北京的大學,每個月掙1000塊,就有錢買面、挖水窖,讓家裡不缺糧有水吃了。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但世事難料,馬百娟在15歲時輟學,16歲時嫁給表哥。因為出身在貧困的家庭,她從小被灌輸的觀念是讀書無用、讀書費錢。

再後來,鏡頭裡的她和村裡的同齡女孩聚在一起,攀比各自的老公,閒聊即將出生的孩子。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那個之前說起努力讀書眼裡會放光的女孩,那個“要掙1000塊”的卑微夢想,統統都被扼殺在了貧困裡。

你看,在這世上,人和人的境遇終究不同。

有人天生就能拿到一手好牌,有人從小就深陷在爛牌局裡被命運撕扯。

飢一頓飽一頓是常事,放棄夢想變得市儈是常事,為了活著步履維艱、耗盡力氣更是常事。

所以,儘管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超出了想象,不曾經歷水窮山盡感受貧苦,但多一分善意、多一份理解又何妨。

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那句話: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優越條件。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

香港有檔叫《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是讓富豪體驗貧民生活。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節目開拍前,不少富豪都覺得人之所以窮是因為懶,雄心勃勃地說只要有恆心有鬥志就能成功逆襲。

當然,嘉賓們無一例外都被打了臉,其中一位叫田北辰的精英人士更是在兩天後退出了節目。

生於名門望族、畢業於哈佛的田北辰被安排住在1。67㎡的籠屋,節目裡他聲稱根本不像人住的地方,但不曾想這逼仄的空間不僅月租1350元,更是多少人安睡的床位。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節目組給他安排時薪25元的清潔工工作,滿街的垃圾桶還來不及清理,新的垃圾又堆積如山。

雖然不像真正的清潔工,為養家餬口工作17個小時,但熬過九小時下班,也已然累癱。

況且生活費區區50元,餓到頭暈眼花只能在便利店買一塊三明治充飢。

沒捱過兩天的田北辰在退出時坦言,這樣貧苦的生活讓他震驚,他難以想象人在這種生活條件裡還會有鬥志。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其中還有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片段,田北辰早前身為港鐵管理局主席被指責票價過高時,他振振有詞道:“如果你覺得貴,可以有其他選擇,我們的鐵路公司不是社會福利機構。”

可正值體驗貧民生活的他,卻因為往返上班地點的26元交通費而滿面愁容。

賈樟柯在拍《一個桶》時說:

不能因為整個國家都在跑步前進,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對於想要躋身政界的田北辰來講,若不是經歷過,興許旁人提起,也權當天方夜譚。

也正因為嘗試過,才能說出無奈的事實:自己不瞭解真實情況,交通費的確扼殺了窮人的生存空間。

可見,在貧富差距嚴峻的今天,有人在華燈璀璨的都市中享受錦衣玉食,更有人在生活的泥濘裡風餐露宿。

記得朋友早些年支教回來,提起過一個小姑娘。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第一次見面,朋友在山高處看見了骨瘦如柴的她,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服頂著一頭枯黃打結的短髮,皸裂發紅的臉蛋露在寒風中,乾枯帶泥的雙手提著一個大桶從水井往家走。

普通家庭長大的朋友偶爾自嘲窮困潦倒,可等到這一刻,她才發現關於貧窮的想象已跌破自己的認知。

後來見面的次數多了,朋友和小姑娘熟稔起來。

朋友鼓勵她多讀書,走出大山。她瘦小乾枯的手搓著衣角,時而嘆氣時而笑著,她說她也想去看看朋友口中的地方。

可惜,還沒等到她走出去,就被父親以一頭牛和五百塊錢作為交換嫁給了鄰村的人家。等朋友再次有心打聽她的訊息時,才知道小姑娘已經和自己的母親一樣死於難產了。

內心如亂麻久久不能平復,本以為窮是吃不上心心念唸的蛋糕,買不上日思夜想的房子,過不上夢寐以求的生活。

可一比起來,才發現真正的窮是在最好的年紀得不到命運的饋贈,只能任其肆意捉弄,被五百元的“鉅款”碾壓蹂躪。

世人常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可仍舊有人活在自己的圈子裡以己度人,甚至指手畫腳。

試想,既然高樓裡不愁溫飽的生活和深溝裡極度貧窮的細節隔著山海,那又何必再用尖利傷人的話語為別人平添悲傷?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人生或有絕望的時刻,但他們不曾放棄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這樣一句臺詞: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

所以,哪怕身處深溝,再困頓再清苦,只要有一點盼頭、一絲希望,仍舊有窮苦的人不抱怨不放棄。

就像每年高考季,雖然總有人質疑責罵毛坦廠中學是人間地獄,只會像工廠一樣培養刷題機器。

但學生們就算一年做五千多張試卷,每天熬夜學習,也心甘情願地沉浸在魔鬼訓練裡,一邊絕望一邊蟄伏。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因為他們之中,80%以上都來自農村,來自普通、拮据甚至卑微的家庭。沒有在深溝里長大的人,是無法理解他們對考試有著魔怔般地尊崇。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高考是擺脫貧窮唯一的出路。因為在他們身後,不僅沒有退路,還只有會跌落進的貧窮深淵。

所以他們執著地奔跑,好似《超級演說家》裡的那句話:

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就像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克里斯因為破產被房東趕走,妻子離他而去,父子倆落魄到只能露宿地鐵站的衛生間。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他沒有向艱難的生活繳械投降,也沒有自怨自艾地等著幸運降臨,而是拼命找工作、捍衛自己的夢想,想法設法讓兒子和自己活下去。

我曾在書上看過: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所以當你認為最困難的時候,或許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時候。

就像影片最後,克里斯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正式的工作,熬過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他走在人潮中,喜極而泣。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我想,這就好比村上春樹在書裡寫道的一句話:

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所以,無論生活如何疾苦,請你一定相信總會找到絕處逢生的路。

看了這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我終於明白,人為什麼越窮越要讀書

【排版|匆匆 稽核|沐漪】

【每日話題】

關於

貧富差距

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歡迎關注,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原創不易,盜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