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直視!杭州17歲漂亮女生哭著伸出雙手,媽媽急瘋:怎麼會成這副樣子

面板白淨,身材高挑,一頭烏黑亮麗的披肩長髮,即使穿著校服也難掩她青春靚麗的氣質。17歲高二女生小熙(化名),不僅顏值線上,而且彈琴、主持等才藝俱佳。先天的優勢再加上後天的培養,她走藝考這條路應該是妥妥的。

然而,小小的指甲卻讓一家人在這件事上一籌莫展。在小熙纖細的十指指尖,每一個指甲都坑坑窪窪,好幾個泛著灰褐色,還有的區域性增厚,簡直不忍直視。

“面板科醫生說是灰指甲,用了很多藥,外塗的,內服的,可怎麼也好不了,因為她老是去咬。”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方妍彤醫生的診室裡,小熙媽媽滿面愁容,卻還有些不好意思將女兒的事說出口。

花季少女為何會染上愛咬指甲的“惡習”?母女倆在診室裡的一番“爭吵”,將問題暴露無遺。

“我實在撐不下去了……”

“我真的想不通,她其實從小就很優秀,小學初中都是目光聚焦點,中考時雖只是低分飄過但也被重高錄取。我們不要求她成績多麼優秀,就是希望能走藝考這條路。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不光文化課有難度,而且專業課的優勢也在逐漸消失,手上的灰指甲如果不解決將是‘致命傷’。”小熙媽媽說。

“今年元旦的時候,學校文藝匯演準備讓她主持,可老師們一看她的手指甲,便決定讓別人來替代。而且面板科醫生也說了,灰指甲容易反覆,如果面試時主考官看到,肯定會大大減分……”

“你以為我不知道嗎,你們只是一味的和我說成績不要緊,努力就好,但你們知不知道,我上課實在聽不懂,我受不了每次發試卷的時候我的名字總是在最後幾位,我受不了同學背後說我是繡花枕頭。”

當媽媽在方醫生面前喋喋不休時,小熙突然抬起頭哭訴道。

“你為什麼不和我們說啊,我們可以補課的,花多少錢我們都是樂意的,只要為你好。”

“可是我對自己沒有信心了。我花了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每天晚上睡不好,白天神思恍惚。其實我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就會咬指甲,甚至在睡覺時會咬腳指甲,只不過那時沒現在這麼嚴重。我的才藝一直是你們炫耀的工具,其實我不是特別喜歡文藝,更喜歡插圖。中考時按我的水平其實優高更適合,但你們一定要逼著我上重高,說什麼機會更多,但我實在撐不下去了……”

第一次聽到女兒的心聲,小熙媽媽當即愣住了,片刻的安靜後顯得更加崩潰,她轉向方醫生問:“怎麼會這樣啊?醫生,她從小就很聽我們的話,雖然小時候確實動作比較慢,但她一直很努力,老師也說她很乖,成績雖然不是特別拔尖,但中上水平是有的……”

咬指甲其實是想緩解內心焦慮

事實上,

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無外乎是想逃避什麼或者想得到什麼。

小熙咬手指甲顯然是想緩解內心的焦慮,但她的焦慮又緣自於哪裡呢?方醫生從幾個方面做了分析。

一是學業的壓力。小熙從小動作慢,雖然很努力,但成績並不是很優秀,小學、初中學業難度並不是特別大,靠後天的努力補習能維持在中上水平,而到了高中,尤其進了重高,強手如雲,光靠努力不足以維持原來的學業水平,當落差太大時自然而然產生焦慮。

二是家庭的壓力。父母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希望小熙走藝考這條路,卻不知道孩子其實並不太喜歡文藝,還有在高中的選擇上也是如此。然而,當遇到問題時,卻只是一味埋怨和指責,不懂得給予鼓勵和關愛,從而使得孩子的焦慮感倍增。

三是個人的因素。小熙內心敏感細膩,看人對事比較極端,缺乏問題解決的能力,凡事都以外界的標準衡量,不夠自信。

鑑於以上因素,再綜合病史、體格檢查、心理測評等,方醫生診斷,小熙得的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共患焦慮障礙。

面對這樣的結果,小熙倒顯得十分坦然,她很認同方醫生的分析。媽媽則不淡定了,從指責變成了一個勁自責,覺得是自己的無知和錯誤害了女兒。

3個月時間女孩判若兩人

作為一個剛陪女兒經歷過高考的母親,方醫生太能理解小熙媽媽的心情了,除了給予寬慰之外,她很快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

“對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在不同時期干預的目標是不同的,就小熙的情況,

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學業壓力。我們一方面可以透過藥物改善注意缺陷,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透過1對1補習查漏補缺。

”方醫生說。

如果可以的話,她願意與小熙的老師溝通,給到孩子更多的鼓勵。比如,發揮她的長處,給予她有表現的機會,讓她覺得自己也能為班級集體帶來榮譽。同時,建立和諧的班級氛圍,成立學習小組,給予小熙學習上的幫助,或是讓一些品學兼優的同學和小熙結對子,讓孩子感受到同學的關懷。

不忍直視!杭州17歲漂亮女生哭著伸出雙手,媽媽急瘋:怎麼會成這副樣子

方妍彤(左)在做心理諮詢

而在此基礎上,家長當然也需要做一些改變,和孩子一起做心理諮詢,改善親子關係,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如今,距離小熙母女在診室“爭吵”已過去3個月,在家長、老師和同學、醫生的共同幫助下,她已判若兩人。母女倆不再針尖對麥芒,臉上的愁容變成了笑容,再看小姑娘的雙手,灰指甲改善了,新指甲正在慢慢長出來,還有一個好訊息就是,她的月考成績也較前提高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個家庭又重新擁有了幸福和諧。

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方醫生和團隊的小夥伴們內心的成就感便會油然而生。

醫-校-家-社是圍繞孩子的一個個“同心圓”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多數家庭的日常都圍著孩子轉,當孩子不幸遭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厭學等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時,全家都會被鬧得雞飛狗跳。而面對這些特殊的孩子,讓家庭來獨自承受或是把問題全部拋給醫院,顯然都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不忍直視!杭州17歲漂亮女生哭著伸出雙手,媽媽急瘋:怎麼會成這副樣子

困擾小熙一家多年的問題這下之所以能得到快速解決,得益於“同心圓”計劃。這是2019年4月由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發起的一項公益活動,倡導建立醫-校-家-社聯盟,旨在打造親民、公益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支援體系,促進各界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組織和機構能夠各司其職、發揮優勢、資源共享、專業交流,為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

“如果說一個孩子是一個圓心,那麼圍繞著他/她轉的肯定不止家庭這個圓,醫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以及生活的社群等,都是圍著孩子轉的同心圓。其實很多生病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非常需要有人拉一把,而各個同心圓上的人可以從不同方向為其助力。比如,提高老師對這類似孩子的鑑別能力,可以幫孩子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科學干預;提高老師與家長的溝通能力,以一種家長能接受的方式把相關資訊傳遞給對方;合理用好社群的場所,讓暫時去不了學校的孩子有個緩衝的地方……”杭師大附院黨委書記、心理學博士駱宏信心滿滿地說,他們會繼續努力幫助更多的“小熙”重回健康,也期待更多有愛的人走進“同心圓”。

轉自: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