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嗩吶吹響了被遺忘的民族文化

當一些美好的事物開始漸行漸遠的時候,不一定是事物本身變了,可能只是時代不同了。人是這樣,事是這樣,文化有時也是這樣。很多的經典往往經受得住風雨的考驗,卻扛不住時間的改變。《百鳥朝鳳》就是這樣一個講述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嗩吶,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慢慢被人遺忘的故事。

《百鳥朝鳳》:嗩吶吹響了被遺忘的民族文化

“百鳥朝鳳”本意是指嗩吶曲子中造詣最高難度最大的一首曲子,但同時這也是一首大哀的曲子,一般只用於德高望重人物的葬禮上,不是一首誰都可以配得上的曲子。這也從側面說明過去嗩吶在人們心中的一種地位: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陝西,嗩吶是最受人們喜愛的文化,嗩吶匠也是當時最受人尊重和敬仰的工作,幾乎所有人的夢想就是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一位合格的嗩吶匠。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嗩吶已經成為了一門銷聲匿跡的文化,從過去的盛極一時到如今的無人問津,當初的嗩吶匠都經歷了什麼,這一切又都是誰的錯?

《百鳥朝鳳》:嗩吶吹響了被遺忘的民族文化

焦三爺是無雙鎮上最德高望重的嗩吶匠,無數的村民都想讓焦三爺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嗩吶匠,但焦三爺慧眼識珠的只選中了善良的遊天鳴,併成功的把自己的嗩吶班子交給了遊天鳴。但當遊天鳴開始接替師傅的工作時才發現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聽嗩吶的人越來越少,過去風光的嗩吶匠成為了最落魄人,為了各自的生活遊天鳴的師兄弟全部放棄了嗩吶,開始進城務工。只有焦三爺和遊天鳴還堅持著自己的嗩吶理想。有一天但縣文化局要來錄一曲百鳥朝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遊天鳴竟發現他怎麼也湊不齊能吹完一首嗩吶曲子的人了。

《百鳥朝鳳》:嗩吶吹響了被遺忘的民族文化

電影的最後留給觀眾的是兩個心酸的鏡頭,一個是西安街頭一個吹嗩吶的老人在乞討,一個是焦三爺的墳頭遊天鳴一個人在吹嗩吶。嗩吶是徹底地涼了,同時涼的還有一代嗩吶匠的心。其實早在遊天鳴剛剛開始接替焦家班的時候,嗩吶就已經涼了,焦三爺還一直在堅持是因為他對嗩吶的熱愛,他見過嗩吶匠最風光的時刻,他不相信嗩吶有一天會沒落,而遊天鳴對嗩吶的堅持則沒有那麼的強烈,他雖然從未放棄,但他更多的是一種對師父的信任和尊重,他沒有見過嗩吶最好的時代,他只經歷了嗩吶被人遺忘的過程。

《百鳥朝鳳》:嗩吶吹響了被遺忘的民族文化

當一個美好的事物開始被人慢慢遺忘的時候,不一定是這個事物發生了變化,可能只是時代和人群發生了改變。嗩吶在電影中的沒落是一個不可扭轉的結局: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西洋樂、流行樂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嗩吶已經不再受人待見,但嗩吶匠們因為嗩吶而吃不飽飯的時候,誰還會去守著那根破破的長管子。藝術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但當這種藝術需要以犧牲生活的代價常能維持時,這門藝術可能就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百鳥朝鳳》:嗩吶吹響了被遺忘的民族文化

《百鳥朝鳳》實際上是以無雙鎮嗩吶的沒落來反映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在面對時代發展時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傳統文化勢必會不斷的遭受新興文化的衝擊,如何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正確的認知和傳承,這是需要我們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

《百鳥朝鳳》:嗩吶吹響了被遺忘的民族文化

《百鳥朝鳳》其實本身也面臨著像嗩吶一樣的問題,嗩吶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物已經逐漸被歷史淘汰,這是一個文化的遺憾。而《百鳥朝鳳》作為一部精心耕作的匠心電影,在電影的市場上卻被眾多娛樂電影所掩蓋,這是一個電影的悲哀。潮流和現實往往就是這樣,通常大多數人喜歡的,往往卻並不是最好的,所以當最好註定要離我們遠去的時候,我們請體面地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