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盛唐詩歌的兩座高峰,莫過於“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了。

但是,作為兩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一“仙”一“聖”到底有何區別呢?為什麼李白不能是“詩聖”,杜甫不能是“詩仙”呢?

這就涉及到“仙”與“聖”在文化領域裡的具體內涵差異了。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李白“詩仙”之名,來自於賀知章

說起這個賀知章,估計人們對他的印象也就是《詠柳》和《回鄉偶書》這樣兒時經常誦讀的名作了,但對這個人具體情況並不是很瞭解。

賀知章和李白、杜甫一樣,也有一個稱號,叫做“詩狂”,因為他的作品沒有流傳太多,所以現代人能讀到他的作品也很少。

但是,他在當時可是威名赫赫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是文壇執牛耳者。

“吳中四士”、“飲中八仙”、“仙宗十友”等等稱號,和王維、張若虛、陳子昂、李白、孟浩然等等大家並列,賀知章也是這一個圈子裡的人物,並且年歲還是較長的。

據《本事詩》記載,李白當時還是一個青年人,剛剛出道,從川蜀來到長安中原一帶。有人說是他去拜訪了一下詩壇前輩賀知章,也有說是賀知章聽說過李白之名,主動來探望他。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當時李白小有名氣,但絕對沒有像之後那麼出名。

賀知章問他,有沒有近期創作的詩歌,想要欣賞一下,於是李白就把剛寫不久的《蜀道難》呈了上去。

賀知章讀罷之後,驚歎異常,稱讚再四,稱李白為“謫仙”。

不論具體情況如何,這兩個人是坐在一起喝了一頓酒,還鬧出了一個“金龜換酒”的佳話。

一個名望卓著的詩壇前輩,和一個剛剛出道的文學青年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引人關注的事,更別說還有這樣一個高評價,李白一下子天下聞名。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其實賀知章沒有說李白的詩歌風格如何有“仙氣”,只是認為他的才華只有仙人才有,既然在凡塵之中,那自然就是天上“謫仙”了。

“詩仙”這一稱呼本來是和作品風格無關的,只是稱讚李白的才華。

但是又因為李白的詩歌作品確實“俊逸瀟灑”、“汪洋恣意”,別人根本模仿不來,就像天上的仙人一樣,不可捉摸,只能膜拜。

所以,“詩仙”這一稱號也就名副其實了,並且從一句誇讚之語衍變成為了和作品風格息息相關的一個稱呼。

杜甫“詩聖”,這個“聖”字大有講究

在古代,“聖”這一稱呼是不會隨意冠名的,尤其是在正統文壇之上,在“言志載道”的詩文領域裡,這是一種莫大的殊榮。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李白雖然名為“詩仙”,但畢竟離普通人太遠,影響有限,但杜甫的“詩聖”,就是在整個社會中有著極為崇高地位的象徵。

古代有一種“聖人”情結。

在儒家成為正統之前,堯舜禹等上古賢君被稱為“聖人”,道家等學說更是直接認為聖人是參透了天地至理的存在。

這一傳統有一個說法,叫做:

聖人與天地合其德。

而儒家成為正統之後,“聖”這一稱呼更是和黎民蒼生聯絡起來的,比如儒家有“五聖”:

至聖孔子;亞聖孟子;述聖子思;復聖顏回;宗聖曾子。

這個“聖”在儒家看來,是至高無上的稱謂,而杜甫被稱作“詩聖”。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杜甫“詩聖”的名頭不是唐朝就有的,但至少在中唐時期,杜甫和李白就已經並稱了。

比如韓愈有《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情結

有一個叫做陳獻章的文人,是明代心學的奠基人,也是一位陪祀孔廟的大儒。

陳獻章在《隨筆》裡寫過這樣一句話:

子美詩之聖,堯夫更別傳。後來操翰者,二妙少能兼。

自此之後,杜甫“詩聖”之名就正式確立了。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杜甫“詩聖”這一稱呼的正式確立其實要在明代。

杜甫的詩歌很少有快意的作品,即使是其早年所作也不像青年之語,“沉鬱頓挫”是其公認的風格,這也與其心繫天下蒼生的情懷有關。

即使是在戰亂四起、朝不保夕的關口,他依然保持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憂慮在其詩歌裡更是隨處可見。

杜甫作品的質量雖然非常高,但不像李白那樣不可模仿,他只是將自己一腔熱血用詩歌表達出來而已,所以就給後世那些有著同樣理想的人一種思路,一種可能。不論兩者相隔多少年,都更能引起他們心理上的共鳴。

這和儒家思想對於底層社會的關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詩言志”的傳統在杜甫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並且還是事關家國天下、黎民蒼生的遠大志向。

但需要清楚的是,雖然這一名號是後來確立的,但杜甫作為“詩聖”的實質是一直存在的,這也和其詩歌風格特色有關。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所以,杜甫的“詩聖”稱號並不是其作品質量之高,也不是其寫作技巧之好,而是其詩歌中無時無刻不流露出的那種悲憫情懷,讓人感動,並且為之震撼。

這樣的情懷是一種“聖人”情懷。

有這樣一個說法,唐詩之中有兩對“李杜”,杜甫被稱為“老杜”,杜牧被稱為“小杜”,李商隱被稱為“小李”,那麼為什麼沒有“老李”呢?

有一個絕妙的回答:

因為杜甫未曾年輕,而李白從未老去。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杜甫不像李白那麼瀟灑,他活得非常沉重。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待曉兒

“侍坐”中,孔子為何贊同曾皙的理想,而對其他三人有所不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