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最著名的反面典型。其一是劉璋,自己不好好奮鬥,遇到威脅後卻引狼入室,招來了劉備。結果父子經營了兩代的益州集團,最終被劉備奪走。好在劉備顧忌顏面,給了他一塊地方去養老,沒殺了他。

其二就是最著名的袁紹!用曹操的話說就是,袁紹,其實還有個別名叫,“曹阿瞞的的倉庫”,他的東西遲早都會姓了“曹”。別說還真說對了,一個官渡戰爭,袁紹資產就開始向曹操手中“轉移”,果真全歸了曹操,使得曹操一舉稱霸北方。

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那麼袁紹手握一把王炸,咋就最終落得如此悲慘下場?所謂任何精彩事件,都是那些激盪騰空的浪花,但真正起決定因素的,卻從來都是水下暗流。

故而在筆者看來,袁紹之所以從“三國第一盟主”淪落為“三國第一反面典型”,就是在做人方面發生了大問題。概括說來是: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名,他都給暴露出來了!

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其一:不懂得妥協,更不會妥協

妥協從來都是人生前進的階梯。懂得妥協,並會妥協的人,其實就是在構建一個又一個向上的臺階。因為妥協的本質,是建立起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緩衝空間。

那麼袁紹呢?無論在《三國演義》中,還是歷史記載中,出現的最多的用詞就是“袁紹不從”或“袁紹不聽”。他手下一彪謀士,沮授、田豐、許攸等,給他提了多少好建議,卻就是不聽。

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最經典的便是,沮授勸說袁紹“

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可惜袁紹卻是不從。等曹操得手後,用漢獻帝教訓他時,袁紹卻大怒,要發著狠奪回漢獻帝來。

袁紹為何拒絕沮授“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只因他想自己當皇帝。在袁紹剛擊敗了公孫瓚後,他就露出了這意思,結果他的主薄耿包,立刻為袁稱帝開始大造輿論,卻換來了“

僚屬皆言(耿)包妖妄,宜誅”

,袁紹見犯了眾怒,立刻殺耿包“以自解”。

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袁紹既然已看出來了,稱帝不到時機,就該立刻調整進行妥協,先把漢獻帝抓到手中再說。但可惜他卻還是念念不忘稱帝,拒絕最優建議,結果吃了大虧!這其實也就是曹操評論袁紹是“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個不懂妥協,更不會妥協的人,從來都很極端,這個命門一旦暴露,極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或形成剛愎自用的毛病,一旦失敗就是墜入死地,翻盤的機率幾乎為零!

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其二:過於感性(感情用事),缺乏冷靜

感性的人很可愛,冷靜的人卻很可怕!

可愛,是因知道他的命門,對自己行不成致命威脅。可怕,是因懂得他不會感情用事,故而要小心應對。

曹操看著很感性,哭典韋,哭郭嘉……但曹操這是真感性嗎?實則就是手段而已,否則為何他不先哭哭自己的兒子曹昂,非要先哭典韋?還有劉備的所謂“摔孩子”,都是披著“感性”外衣,行著冷靜之事。

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反觀袁紹,那可就真是感性非常了。曹操為了對付袁紹,決定先死磕劉備,這時田豐敏銳覺察到了戰機,連忙勸袁紹,趕緊趁機去偷襲許都,只要奪走了曹操手中的天子,曹操就完蛋了!

可此刻的袁紹卻因小兒子病重而心煩意亂,再一次不聽!氣得田豐出來後就罵:“

嗟乎,事去矣!夫遭難遇之

,而以嬰兒病失其會,惜哉!

”袁紹得知後,卻一怒之下,把田豐押入死牢!

袁紹可愛嗎?當然可愛,多感性的好老爸!但結果如何?最終袁氏滿門皆死!

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每個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混合體,一旦感性過於突出,那就證明暴露出了命門,極易招致失敗。如袁紹集團為何輸掉官渡之戰後整體覆滅?關鍵原因就是,袁紹處理接班人上,再一次感性至上,造成了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的內鬥,被曹操抓住了。

需要強調的是,筆者不是說不要感性,而是說,感性首先要服從於現實需要,不能啥都感情用事!因為凡喜歡感情用事的人,無不輸得很慘,這幾乎是條定律!

袁紹為何成了反面典型?做人最該護好的兩大命門,他都暴露出來了

其三:總論分析

懂妥協和會妥協,主要是針對外部,因為妥協的功能,就是建立“緩衝區”。

感性和冷靜,更多是針對內部,如家庭,親朋好友等方面,這方面處理起來更難!

但很無奈,這卻又正是人生的兩大戰場,還互相關聯,互相作用。倘若一個方面沒處理後,依靠另一個方面的支撐,還不至於輸掉一切。但怕就怕,如袁紹一樣,兩方面他都沒處理好,全暴露了出來。因此才說,做人的這兩大命門,務必要護好,不要讓自己輸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