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個階段

經典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個階段

人的一生要經歷許許多多個日子,每一個日日夜夜幾乎都不盡相同,這些精彩的日夜組成了我們豐富的人生。

我們從小到大,從出生到上學,到工作最後到成家,到老去,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很多人都喜歡給人生,給自己的年齡分段,每個時間段有每個時間段的目標。

像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樣的話,這就是對這三個年齡段的一種描述。

什麼時間就該有什麼樣的心境,自然而然的就該做屬於這個時間段的事情。

經典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個階段

上面我們說的話題可以用一句俗語來表示

,那就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這句俗語其實意思就和小編之前說的大體相似,不過更為具體。

那麼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句俗語的意思吧。

五十歲的人不要去蓋房子,六十歲的人不種樹,七十歲的人不做衣服。還是那樣的簡單,這就是俗語最大的特色,能讓每個人都輕鬆的讀懂他想表達的意思。可是究竟為什麼,老祖宗們會這樣說呢?這才是小編需要為大家做的事情。

五十歲的人,剛剛經歷完年輕時的奮鬥,終於走過了半個一百年。人過半百,再強勢的人也要對歲月底下那高貴的頭顱了,卻是在身體和精神上不如年輕的時候了。正常的工作生活那確實沒什麼問題。

經典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個階段

可是蓋房子可不是小事啊,我們也都知道,以前的時候,農村人都是自己蓋房子。一般男人娶妻的時候,都會蓋個新房子來給孩子當婚房。

這些也都是人年輕的時候才會乾的事情。蓋房這個事情那可是個體力活,還不是一般的體力活,沒有那小夥子如牛一樣的身體,還真不太好辦。

而且這也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畢竟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看的。必須要用心,才能讓這個房子更加堅固,這樣一家人才能住的放心。所以這樣來看,五十不建房是有那麼些道理的。

經典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個階段

六十歲的人為什麼不讓種樹呢,有在農村生活經驗的讀者們肯定知道,一般農村的院子裡或者門外總會有那麼幾棵樹,一般都是自家種的,而且那些粗壯的大樹一看就是有年頭了。沒錯,關鍵就在這裡。

一株樹苗長成大樹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這期間離不開人的精心照顧。那一個人都已經六十多了,身體精神大不如從前,照顧好自己便是讓兒孫享福,可能真的分不出精力來照顧一株小樹苗了。

那對於七十歲的人來說,已經到了暮年,在以前,七十多歲已經是極高的高齡了。不做衣服,是因為眼睛也不像從前那般明亮,不適合做這些細緻的小活了。再有一點就是,七十多歲的人,已經對這些外表的東西提不起精神,兒孫的富裕幸福才是他們盼望的,所以不添置新的衣服也算是為了讓兒孫少點開銷。這可能就是老人們對孩子的愛吧。

經典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個階段

不過,現在的社會這種現象似乎出現了一絲改變。時代變了,醫療裝置和人的衣食住行都發生的非常大的變化,人們的壽命整體都比古代的時候長了很多。

五六十歲精神倍兒好的老大爺大媽也都比比皆是。甚至網路也也有七十多歲天天健身,身體像小夥子一樣的大爺也不是沒有。

經典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人生的三個階段

得益於現在科技的飛速進步,俗語中的現象似乎變得不太合適了,不過老人們有活力,不正是我們年輕人所期望的嗎,誰還不希望自家老人健健康康啊。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曆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所以俗語不是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資料:

溫端政主編《俗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