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

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

幼年的記憶中,鄰家有一位老奶奶有一雙尖尖的小腳,穿著一雙繡花鞋,還記得那雙腳也就兩三歲孩子的腳那麼大,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扭扭的,有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每次去我家,母親都會把她讓到炕上坐,她是站不穩的。

歷史上女子纏足從何時起眾說不一,沒有確切的記載。有人說女子纏足從大禹治水時開始的。

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

《山海經》中描述九尾狐:“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傳說大禹治水時,來到塗山,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嵩縣,聽見山中有嬰孩的哭聲,他便順著聲音尋了過去,這聲音時遠時近,飄忽不定,正在納悶時忽見白光一閃,從樹後面串出一隻白色九尾狐向他撲來,大禹何方人聖,豈能讓她給吃了,於是三下兩下就把那九尾狐給抓住了,之後九尾狐變了一個美麗的女子,這時大於聽見有人在吟唱:“綏綏白狐,龐龐九尾,成家成室,子孫昌盛。”

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

大禹見這女子:手如柔荑、足是金蓮,膚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心想:也罷,管你是人還是妖,今個在下就收了你!於是就娶了這個九尾白狐。這狐狸幻化的女子叫女嬌,不但生的美貌,還非常的賢惠。後來當地人為了效仿女嬌,就把自己的腳用布纏上,再後來在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把腳用布裹上限制生長,以此達到和女嬌一樣的小腳。

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

還有一種傳說,商紂王昏庸無道,百姓苦不堪言,西王母派九尾狐去迷惑紂王。九尾狐幻化成一個美麗的妲己,把紂王迷惑的神魂顛倒,整日與妲己廝混在一起,其他妃子無奈只能不斷地效仿妲己的一顰一笑。妲己與那個女嬌一樣,變幻成人時她的腳卻不正常,只有三寸大小,為了這個不足,妲己在自己的腳上卦上一串銀鈴鐺,走起路來叮噹叮噹響,這一弄紂王就更喜歡她那一雙小腳了,於是宮中的妃子們,把自己的腳用絹纏上效仿妲己。

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

大臣們看到這些,回家把自己女人的腳也用絹纏上自我欣賞。這樣就導致納妾娶妻首先要選腳小的,一來二去就傳到了民間,百姓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知道有錢人,都喜歡女子小腳,於是就在女孩很小的時候開始纏足。

據考證到了南宋時,纏足還不普遍,這一習俗主要在有錢人家,或者說上層社會中。到了元代,蒙古貴族不纏足,但並不反對漢人的纏足習慣,相反還持讚賞的態度。這樣,使得元代的纏足之風繼續發展,到了元代末年,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但是這個時期仍有大多數女子不纏足。

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

到了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這時期,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要裹成角黍形狀等種種講究。

纏足對於女子來說,是生理與心理上的摧殘,對於大多數的男子來說可能是一種變態的滿足。蘇東坡竟詠歎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

到了清代開始禁止纏足(滿人不纏足),極力反對漢人纏足,但是這一陋俗已形成已久,終難改變,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到康熙七年只好罷禁。

1912年3月13日,孫中山釋出命令全國勸禁纏足,不纏足運動由此在全國各地展開,從此女子才從纏足的困苦中徹底地解放出來。

據說女子纏足始於大禹治水遇到的九尾狐,還有的說始於狐狸精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