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課教學

許俊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武漢430070)

摘要

:本文介紹了圖式理論,認為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最後,文章探討了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

圖式理論;閱讀理解;背景知識;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

: H319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courses

Xu Jun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chemata theory。 It is believed that background knowled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ta theor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courses。

Key words

: Schemata Theory; Reading Comprehension; Background Knowledge; Reading Comprehension Courses

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課教學

引言

傳統的閱讀理解被認為是一種基於語音、詞彙和語法知識的被動接受過程。隨著圖式概念的重新出現和現代圖式的廣泛應用使學者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對語言理解的傳統看法,他們廣泛應用圖式理論進行閱讀理解研究。這些研究表明,圖式理論適用於閱讀理解,背景知識有助於閱讀理解,閱讀理解過程是一個資訊輸入和讀者頭腦中的知識之間的動態互動過程。本文擬從圖式理論和實踐方面闡述其在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課教學

一、圖式理論

圖式(schema)一詞源於古希臘,意為形象、外觀。後來,轉意為對事物基本特徵的描繪。1781年德國哲學家康德(Kant)提出了認知圖式的概念,認為概念本身並無意義,只有當它與人們已知的事物相聯絡時才產生意義。概念並非孤立地儲存在記憶中,而是相互聯絡,構成了反映現實中相互聯絡的事物的認知結構圖式。心理學家巴特勒特(Bartlett)在其Remembering (1932)中把圖式定義為對過去的反應和經驗的積極組織。它可用於語言理解中,讀者藉助記憶中啟用的知識結構來填補文中未表達出的細節內容,從而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美國人工智慧專家魯姆爾哈特(1977)把圖式解釋為以等級形式儲存於長期記憶裡的一組相互作用的知識結構,或構成認知能力的建築砌塊。Pearson認為,圖式是人們聽到或讀到某些資訊時在腦海中產生的景象或聯想(1982)。Widdowson (1983)認為,圖式是已知的事物或資訊儲存於頭腦中的知識結構。這些釋義雖各不相同,但表達的觀點是一致的,即圖式是作為一種經過抽象和概括了背景知識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對理解交際非常重要。圖式理論認為,任何語言材料,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無意義,它只指導聽者或讀者如何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恢復或構成意義。圖式理論模式認為: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資訊的時候,需要將輸入資訊與已知資訊即背景知識聯絡起來,對新輸入資訊的解碼、編碼都依賴於人腦中已存在的資訊圖式、框架或網路,輸入資訊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匹配,才能完成資訊處理的系列過程,即從資訊的接受、解碼到重組、儲存。圖式是一種儲存於大腦的抽象的包含空檔的知識結構,它的每個組成成分構成一個空檔。當圖式的空檔被具體資訊填充,圖式便具體實現了。

圖式知識理論關於資訊處理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處理方式,這種方式是指讀者根據語篇的表層結構,如文字、文字的基本意義(denotation)、文字出現的頻率、句子結構等等,來處理輸入的資訊,即所謂“information processing based on linguistic input from the text is called bottom-up or text-based processing”(轉引自張琦,2003:19)。閱讀時,當語篇表層結構所產生的資訊與我們頭腦中的圖式相吻時,這種方式就會產生,就會幫助我們理解語篇。這種受語言符號影響的處理方式亦可稱之為“受資料支配”(data-driven)方式。另一種資訊處理的方式是“自上而下”(top-down)。它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經歷、經驗以及己掌握的知識對輸入的資訊做出預測,乃至做出判斷,因而,這種方式亦可稱之為knowledge-based or concept-driven processing。

圖式理論的研究已對人們關於閱讀的理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研究者們一致認為,讀者的閱讀能力主要是由三種圖式決定的: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內容範圍的有關背景知識的熟悉程度;結構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體裁、邏輯結構、修辭方面的瞭解程度。讀者大腦中的這些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結構相互作用,決定其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課教學

二、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我們探討圖式理論,在於把它的基本原理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英閱讀語理解水平,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語入手。

1.啟用學生已有的圖式,為閱讀英語語篇打基礎

閱讀英語篇章之前,教師首先應用多媒體在電腦螢幕上展現出文章題目COFFEE AND TEA,讓學生凝視一下文章的外部資訊,啟用他們大腦中與主題有關的圖式,如:咖啡、茶、以及飲茶和喝咖啡的多種方式等;同時還會想出如下問題:它們產於何地?有什麼樣的製作方法?隨後,教師就給學生分發閱讀材料,定向指導學生瀏覽文章各自然段的首句或尾句,弄清語篇的結構圖式,從整體上把握全篇的文脈。以上教學方法能起到緩衝過渡的重要作用,可以為學生提供背景知識,正確引導他們的思維線索,使閱讀活動增加目標性,排除畏難情緒,有效地調動學生大腦中已有的圖式知識和經歷來預測將要讀到的可能資訊範圍及語體範圍,從而產生符合作者意圖的預期,窺測出本文屬於說明文,以及全文的大致內容,為進一步閱讀英語語篇打基礎。

2.啟用學生大腦中的內容圖式,領會主題句所蘊含的道理

在閱讀完第二段的前提下,教師可以試探一下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主題句(Coffe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may have different amounts of caffeine and different flavors。)中所蘊含的基本道理,提出引發性問題造成懸念。此刻,教師誘導學生從該段落中找出重要資訊——地理名稱,並進行啟發性提問,大多數學生都能回答出巴西、波多黎各、新奧爾良、路易斯安娜、德國和法國等地區分別位於南、北美洲及歐洲。採用這種教學手段有利於啟用學生大腦中已有的內容圖式,使文中地理名稱躍然紙上,化靜態為具體的表象,便於他們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思維活動,獲得受益非淺的啟迪,弄清楚了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分別處在溫帶、亞熱帶、熱帶等三個氣候帶,這些地方的植被基本上是以灌木為主,咖啡這種植物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任何植物的生長都要受到氣候、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因此,咖啡這種農作物在不同的溫、光、氣、熱等條件下生長,必然會導致各地所產的咖啡產量不同,咖啡因含量及味道也不盡相同。由於激活了學生的背景知識,使它成為分析問題、解決疑難點的重要載體,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大腦兩半球的功能使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共同參與閱讀教學活動,把所學知識與新知識融匯成新的知識結構,從而得到全面、透徹的領悟,深刻理解了主題句所蘊含的科學道理。

3.運用語言圖式知識,提高學生概括語言的能力

閱讀文章必須學會靈活駕馭語言。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指點學生仔細看完一個意義群,並作短暫的停頓,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圖式知識,結合段落意義發展的邏輯關係及背景知識來進行綜合概括。例如:“…… Turkish coffee is made in a special metal pot with a long handle.The coffee is placed in water in the pot.It is heated until it rises.Then the pot is removed from the heat until the coffee goes down.This procedure is repeated three times.”從這個意義群中我們獲取的事實或資訊是:In a metal pot Turkish coffee is heated three times.

以上這個例子反映了學生在處理資訊的過程中要識別多種命題,判斷它們是否在同一個語義場,語法結構是否相關,並且還要從中區分主要、次要資訊和冗餘現象,依據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靈活運用組構規則,有創新地對較長的意義群進行一番增刪的處理,概括出恰當得體的語句,促進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不斷鞏固和提高。採用閱讀意義群來概括大意的方法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訓練他們靈活運用某種句型圖式來表達思想的能力,促使他們牢固掌握同一意義的不同表達方式,是培養學生提高閱讀技能和概括能力的必要手段。當然,概括大意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如:縮減法、推測資訊法、計算法、預測與判斷法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由於閱讀時做到有的放矢,以尋找與主題有關的資訊為目標,避免了心譯的折射過程,促使學生直接用英語來分析、推理、歸納等一系列認知活動,從而使原來較複雜的意義群變成通俗易懂的簡單句。如此融會貫通,概括語言的能力就會得以提高。

4.留意觀察句子圖式,準確把握語句中的文化內涵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提示學生留意觀察語序變化,以便對語句進行比較、分析、聯想,從中發掘出新意。因此,語序變化規則是任何閱讀過程中的必然規則。 例如:Some countries have particular tea-drinking customs and habits。

In Japan,tea is served during a formal tea ceremony。

上面劃線部分的句子其表層意義只是陳述一件事實,但是根據上文主題句的意思,作者要求讀者瞭解一些國家獨特的飲茶風俗習慣的具體例項,那麼下面支援句中出現的“in Japan”這一地點狀語成分應該是重要資訊,所以作者運用了調尾句。這種語序特徵充分表達了作者意圖的心理意向,也是作者意義的規約手段。如果作者按照常規的表達方式去寫作,該句型結構應是:“Tea is served during a formal tea ceremony in Japan.”這樣就顯得語句平淡,難以表達作者的主觀願望,不利於學生準確把握句中的文化內涵。經過改變句型的先後順序,把地點狀語前置,並用逗號隔開,使它處於突出的位置,更加引人注目,這樣就和前面的主題句所表達的意思密切相關,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這種巧妙的寫作手法可以傳達作者的隱含意圖,有助於提示學生憑藉自己的閱讀經驗,從邏輯上推測新資訊,誘發較複雜的認知活動,對文章進行更深入更完全的資訊加工,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日本人以舉行大型茶會的方式來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增進友誼、加強社會和民族的凝聚力,對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質,推動國民經濟迅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假如學生不懂得語序變化規則,就難以對以上那個句中被前置的部分進行正確的閱讀理解。由此可見,閱讀文章不僅需要理解句子的表層意思,而且還要深刻領會不同語序中所蘊涵的不同語義,從而產生與作者的思想相吻合,同化思維活動,達到心理的相互溝通,真正理解其語句內涵。

5.按照結構圖式的先後順序

繪製語義圖

閱讀文章不僅要理解透徹,而且要掌握寫作特點和技巧。這是進一步昇華閱讀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文章內容的方法來繪製語義圖,必須按照結構圖式的先後順序對全文的主要內容和觀點進行提問,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和誘導作用。例如: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各段落中的主題句是什麼?請學生口頭回答,並把所說的重要資訊分別板書在一個橢圓形和四個圓形圖中,然後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句展開論述或交談,把能夠準確表達具體事件的詞語填入語義圖中的長方框裡,訓練學生的認知技能,促使他

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課教學

們學習文體結構的組篇方式。如圖所示:

以上語義圖體現了作者的宏觀結構圖式。它簡單、直觀、層次分明,能使學生有規可循,易於理順文章思路,辨認各種資訊的不同來源,弄清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係,有助於學生對相關主題形成概念,熟練掌握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先概括,後細節;先抽象,後具體),以及習得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運用層次推進的連線詞銜接上下文,使文章細節資訊詳盡精確,佈局層次感強的寫作技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文章是一種極其複雜的心智活動。在此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按照圖式理論的基本原理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閱讀方法,全面調動了學生的內在潛力,使他們靈活運用語言圖式、內容圖式等來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主動構建文中大意,學會同一意義的不同表達方式,深刻領會句子圖式及其所表達的內在含義。透過繪製語義圖來學習和掌握結構圖式,使學生熟悉作者的寫作手法和修辭風格。這種閱讀方法是完全符合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規律的,對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及全面提高綜合性素質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課教學

附錄:

COFFEE AND TEA

The most popular hot beverages in the world are coffee and tea.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offee beans and tea 1eaves which are processed and served in a variety of ways.

Coffe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may have different amounts of caffeine and different flavors。 For example, coffee from Puerto Rice has 1ess caffeine than Brazilian coffee.Sometimes coffee has little caffeine because the beans are processed to remove most of the caffeine.In Germany,France,and New Orleans, Louisiana,chicory,the root of a plant made into powder,is added to the coffee to give it a special flavor。

There are three major ways to prepare coffee.American coffee makers use a filter.The two most common types are the drip machine and the percolator. A percolator has a metal filter.A drip pot uses a paper filter and produces a purer pot of coffee.Italian coffee is made in a machine which uses steam pressure to produce a thick,powerful drink.Turkish coffee is made in a special metal pot with a long handle.The coffee is placed in water in the pot.It is heated until it rises.Then the pot is removed from the heat until the coffee goes down.This procedure is repeated three times.

Tea is the world’s most common drink。 There is only one tea plant,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ea.These varie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types:green and black.Green tea is picked and then processed immediately.B1ack tea is processed about 24 hours after it is picked.The varieties of tea are different mainly because they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Furthermore,each variety is grown in different soil,and its leaves are picked at different times.Most of the world’s tea is grown in China,India,Sri Lanka,Japan,and Southeast Asia。

Some countries have particular tea-drinking customs and habits。 In Japan, tea is served during a formal tea ceremony.Englishmen frequently add milk to their tea.Iced tea is a popular summer drink in the United Stares. It was invented in St.Louis,Missouri,in l904 during the World’s Fair.An Englishman was trying to sell hot tea at the fair.Because the weather was very warm,the public did not want hot tea.He added ice to the tea and found that he had invented a popular drink.

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課教學

參考文獻:

[1] Gough, P。B。“One Second of Reading” [C]//H。 Singer, R。B。 Ruddell (Eds。),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Third Edition)。Newark, Delawar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72:661-686。

[2] Carroll D。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Third Edi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53,183, 176-177。

[3] Goodman K。S。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76, 6(1): 126-135。

[4] Carrel, P。 L。 Schemat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 TESOL Quarterly。 1983(12)。

[5] Widdowson, H。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6] Ur。 P。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7] 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8] Rumelhart, D。E。 Understanding and Summarizing Brief Stories。 In D。 LaBerge & S。 J。 Samuels (eds。)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Preception and Comprehens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77。

[9] Schank, R。 & M。 Burste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ing memory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 In van Dijk (ed。)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vol。I)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5。

[10] 崔雅萍。 圖式理論在L2閱讀理解中的運用[J]。外語教學,2002(5)。

[11] 高雲峰。 應用圖式理論提高SBE閱讀能力[J]。外語界,2000(3)。

[12] 宋德生。圖式理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J]。2001,(2)。

[13] 盧紅梅。 圖式知識理論在大學英語綜合英語課教學中的運用[J]。 外語教學,2001(5):55-58。

[14] 葉為爾。 圖示理論與閱讀教學[J]外語教學,1998,19(1):24。

[15] 盛榮傑。學生閱讀心理過程及教師對其能力的培養, [A]。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205-77.

[16] 常宗林。 圖式及其功能[J]。 山東外語教學, 2002(5)。

本論文發表在《劍南文學》半月刊2010。07(下)上,刊號:ISSN 1006-02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