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偷吃的人生果,其實是瑤池王母種下的蟠桃?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說孫悟空因偷吃了鎮元大仙那“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的人參果,後又推倒了果樹而脫身不得,最後還是觀音菩薩用玉淨瓶中的楊枝甘露救活了樹,才擺脫麻煩。

孫悟空偷吃的人生果,其實是瑤池王母種下的蟠桃?

這人參果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這樣看來,吃一回人生果起碼得一萬年啊,而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原著這樣描述它,“它丁在枝頭上,手腳亂動。”可以說描寫得相當別緻。

孫悟空偷吃的人生果,其實是瑤池王母種下的蟠桃?

這一情節,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這一節,《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西遊記》的雛形,本書敘述了唐玄奘取經的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輔佐三藏法師取經。情節比較簡單,無豬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寫(可能為沙僧原型)。

孫悟空偷吃的人生果,其實是瑤池王母種下的蟠桃?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記載法師(即後來的唐僧)與猴行者(即後來的孫悟空)到瑤池時,看到王母的蟠桃後,猴行者曰:“此桃種一根,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見一花,萬年結一子,子萬年始熟,若人吃一顆,享年三千歲。”……說由未了,攧下三顆蟠桃入池中去……猴行者即將金鐶杖向盤石上敲三下,乃見一個孩兒,面帶青色,爪似鷹鷂,開口露牙,從池中出。

孫悟空偷吃的人生果,其實是瑤池王母種下的蟠桃?

行者問:“汝年幾多?”孩曰:“三千歲。”行者曰:“我不用你。”又敲五下,見一孩兒,面如滿月,身掛繡纓。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歲。”行者曰:“不用你。”又敲數下,偶然一孩兒出來。問曰:“你年多少?”答曰:“七千歲。”行者放下金鐶杖,叫取孩兒入手中,問:“和尚,你吃否?”和尚聞語,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數下,孩兒化成一枝乳棗,當時吞入口中。後歸東土唐朝,遂吐出於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參是也。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這番描述非常曲折,首先是蟠桃從種下至果熟要二萬四千年,吃一桃可享三千歲。而蟠桃熟後落入池中,卻化為孩童出來。猴行者吃它又化為乳棗,後吐於西川,地中便生人參。

孫悟空偷吃的人生果,其實是瑤池王母種下的蟠桃?

讀到詩話此節,我們不難看出,這就是《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萬壽莊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老竊人參》的靈感來源,也可以看出,人生果的“前身”就是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