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菜裡面有“木須”二字,今天跟您好好說道說道

大家好,我是專注於草根美食評鑑的Sung叔探店,今天跟您聊一個有趣的小話題。您到飯館點菜,經常會看到“木須柿子”“木須肉”等菜餚,您可能會有疑問,木須是什麼?是木耳、是苜蓿、還是木耳和蛋須的組合?

您可能還會笑笑說,木須就是雞蛋麼,這有什麼說的。沒錯,可是木須為什麼叫雞蛋,這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今天Sung叔和您細細將來。

為啥菜裡面有“木須”二字,今天跟您好好說道說道

國民菜木須柿子

木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北京,如果說北京的許多小吃源自平民,跟宮裡的聯絡都是演義,那“木須”一詞可真的跟宮裡有關係了。過去京城裡面,太監比較多,又有錢捨得下館子點菜,這樣的吃主自然是店家重視的物件,必須伺候舒服了。太監因為生理上傷痛,對“雞”和“蛋”等詞彙很敏感,為了不讓這些大客戶生氣惱火,店家開始琢磨替代詞。

為啥菜裡面有“木須”二字,今天跟您好好說道說道

晚清太監小德張

可是為什麼雞蛋被稱作“木須”呢,其實木須只是一個簡化的寫法,最初這個詞的寫法是“木樨”。木樨就是乾的桂花,您看成堆的幹桂花,是不是覺得和炒好的雞蛋有幾分相像。所以,木須這個詞,其實就是北京的飯館根據形象給雞蛋的替代名字。

為啥菜裡面有“木須”二字,今天跟您好好說道說道

木樨,是不是挺像的

因為餐飲老闆和廚師文化低,加之為了普及菜名,使菜名出現了簡化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四川冒菜的冒,最初可能是寫作“芼”,孔府菜把燴口蘑寫成“燴口毛”也是常見,汆丸子的汆字,原型也要複雜很多。當然,“木樨”被讀作“木須”也有說法是北京人說話吞音的習慣,不論是什麼原因,“木須”這個詞就算是定下來,並且被普遍使用了。

那您可能會問,北京的木樨地,過去是養雞還是太監的聚居地呢?都不是!那地方過去種苜蓿,是飼料基地,最初叫苜蓿地,後來叫成了木樨地而已。

為啥菜裡面有“木須”二字,今天跟您好好說道說道

這個是苜蓿

除了木須,還有很多類似的替代詞成了餐飲的行話,比如白果代指雞蛋、青果代指鴨蛋、臥果兒代指臥雞蛋、攤黃菜代指攤雞蛋、松花代指皮蛋、燻牲口是燻雞、什件是雞雜碎、槽子糕是蛋糕等等,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更多舉例了。總結一下,雞蛋的替代詞,根據場合,主要有“木須”“果兒”“黃菜”和“芙蓉”,芙蓉是蛋清,所以芙蓉雞片、芙蓉蝦仁等菜餚,蛋清是少不了的原料。

為啥菜裡面有“木須”二字,今天跟您好好說道說道

名菜攤黃菜

說到木須,Sung叔給您介紹一道有名的回民菜,醋溜木須。這道菜其實跟京劇大師馬連良有關,馬連良是資深吃主,看過Sung叔往期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還沒看過的朋友歡迎您關注Sung叔探店,檢視爆肚的文章哦),一次馬老先生吃又一順的滑溜裡脊(自然是牛裡脊),吃到一半上臺,囑咐廚子留著晚上吃,到了晚上,廚子回鍋覺得肉少,就打了兩個雞蛋,再加醋勾芡,就誕生了醋溜木須。馬先生稱讚這道菜是“京城獨一份”,如今這醋溜木須可是隨處可見,在自己家也能做得可口了。

為啥菜裡面有“木須”二字,今天跟您好好說道說道

醋溜木須

曾經有說法,著名的傳統相聲《報菜名》裡面有許多回民不能吃的菜,馬三立先生作為回民,自創了清真版的報菜名。馬派相聲有自己的菜名不假,但這個不是清真的關係,您想想,不管誰的版本,報菜名裡頭“松花、小肚”都是有的,小肚可不是回民菜,至於後面出現的“大肉”“白肉”,這種說法更是無稽之談了。其實,Sung叔認識的回族朋友,只要注意基本的禮貌,都是很隨和的,吃飯也是充分的互相尊重。

還有一些菜因為形狀被起了與食材無關的名字,比如獅子頭就是大的肉丸子,蒼蠅頭就是小肉末,螞蟻上樹是肉末粉絲,這些家常菜的取名也是頗為有趣的。看來,中國的才華,不僅僅在烹飪的技巧上,就是簡簡單單的菜名,也十分有趣。

為啥菜裡面有“木須”二字,今天跟您好好說道說道

蒼蠅頭是下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