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蒿栽培技術

(一)按葉型分:

1。大葉蒿。又名柳葉蒿,葉羽狀三裂,嫩莖青綠色,清香味濃,粗而柔嫩,較耐寒,抗病,萌發早,產量高。

2。碎葉蒿。又名雞爪蒿,葉羽狀五裂,嫩莖淡綠色,香味濃,耐寒性略差,品質好,產量一般。

(二)按嫩莖顏色分:

1。青蘆蒿。嫩莖青綠色。

2。白蘆蒿。嫩莖淺綠色。

冬、春蘆蒿栽培技術

1.栽種方式

1-1 種子繁殖3月上、中旬將蘆蒿種子與3~4倍幹細土拌勻直接播種,採用播、條播均可。條播行距30釐米左右,播後覆土並澆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勻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補栽。

1-2 無性繁殖

① 分株栽種。5月上、中旬,在留種田塊將蘆蒿植株連根挖起,截去頂端嫩梢,在築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5×40釐米每穴栽種1~2株,栽後踏緊澆透水,經5~7天即可活棵。

② 莖杆壓條繁殖。每年7~8月將半木質化的莖杆齊地面砍下,截去頂端嫩梢,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5~40釐米開溝深5~7釐米,將蘆蒿莖杆橫栽於溝中,頭尾相連,然後覆土,澆足水,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促進生根與發芽。

③ 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長健壯的蘆蒿莖杆,截去頂端嫩梢,將莖杆截成20釐米長小段,在築好的畦面按行株距35×30釐米,每穴斜插4~5小段,地上露1/3,踏緊澆足水,經10天左右即可生根發芽。

④ 地下莖繁殖。四季均可進行。地下莖挖出後,去掉老莖、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有2~3節,在築好的畦面上每隔10釐米開淺溝,將每小段根莖平放在溝內,覆薄土,澆足水。

2.田間管理

2-1 整地施肥。選擇前茬為非菊科作物、灌溉條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為宜。栽種前進行耕翻曬(凍)垡,結合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豬、牛、糞3000~4000公斤或腐熟餅肥150公斤左右,整地作畦,畦寬1。5~2米,深溝高畦。生長期間,9~10月份進行一次追肥,每畝用尿素10公斤,撒施並結合澆水,以促進蘆蒿的營養生長,防止後期早衰。

2-2 清除雜草。蘆蒿地下莖主要分佈在5~10釐米土層內,栽種活棵後,要及時拔除田間雜草,促使根系發育良好,累積更多養分。

2-3 澆水。蘆蒿耐溼性很強,不耐乾旱,高溫乾旱季節要經常澆水,保持田間溼潤,促進生長。

2-4 病蟲防治。蘆蒿生長期間病蟲害時有發生,主要有蚜蟲、蟲癭、玉米螟、棉鈴蟲、刺蛾及蘆蒿大肚象等害蟲,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類等高效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

3.

大棚覆蓋蘆蒿地上部被嚴霜打枯後,應齊地面砍去蘆蒿莖杆,清除田間枯枝殘葉和雜草,淺鬆土,每畝撒施尿素10公斤或複合肥80公斤,澆足底水,5~7天后扣棚蓋膜。一般在11月下~12上進行,同時用地膜直接浮面覆蓋在植株上,棚四周壓嚴壓實。如土壤溼度過大,則地膜覆蓋可推遲進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風處通風換氣以降低棚內空氣溼度。

4.收穫

蘆蒿栽培有露地或設施栽培,設施栽培蘆蒿可採用多種不同的覆蓋方式,分期分批覆蓋,可提早上市,排開上市,均衡供應。大棚覆蓋栽培蘆蒿,一般覆蓋後40~45天,株高20~25釐米時即可採收。露地栽培蘆蒿,隨著自然界溫度變化自行萌發,當日平均氣溫12~18℃時,嫩莖迅速生長,4月上中旬是露地蘆蒿上市高峰。採收時,用利刀平地面在蘆蒿基部割下,嫩莖上除保留極少數心葉外,其餘葉片全部抹除,扎捆碼放在陰涼處,用溼布蓋好經8~10小時的簡易軟化,即昆可上市。大棚覆蓋蘆蒿,第1茬採收後,應立即清除雜草、殘枝落葉,並追施肥水,每畝追施5~10公斤尿素,覆蓋後管理同上。這樣再經45~50天,即收穫第2茬。一般大棚蘆蒿冬春季可收穫2~3茬,畝產量達800~1000公斤。

伏、秋蘆蒿栽培技術

1.品種:

選用大葉青杆蘆蒿

2.整地施肥:

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每畝4000~5000公斤,或用25%複合肥+尿素440公斤作基肥,深耕曬垡2~3次,使肥料與土壤充翻勻,然後作畦寬1~1。2米,溝深20釐米。

3.栽種:

伏、秋蘆蒿栽種最佳期在7月~8月初,將留種地塊的植株齊地面砍下,截去頂梢和基部木質化部分,選中間部分截成20釐米長小段,將莖杆放在1%的殺蟲雙藥液中浸泡10~20分鐘,防鑽心蟲為害。然後撈出,按行株距35×30釐米,每穴4~5根栽種在築好的畦面上,地上露1/3,踏緊澆水,上面覆蓋遮陽網,保持土壤溼潤,經10天后生根發芽。

4.田間管理:

活棵後,要及時拔除田間雜草,結合追肥稀糞水,每畝1000公斤。搭架高0。8~1米,上面覆蓋遮陽網,網四周紮緊,防風吹,蓋網時間主要晴天上午10時~下午4時,早晚將網揭掉,加強蓋網後的管理。

5.收穫:

蘆蒿栽種後約30天左右,莖杆側芽長出15~20釐米,即可剪取嫩枝,剪下的嫩枝需捂2天,將嫩枝上葉片抹除即可上市。收割時剪大留小,分批收穫。每收1~2次施一次肥,澆一次透水,保持畦面溼潤,促進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