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織出的“愛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親的最愛

小時候最高興的事就是過年,不是因為可以領到壓歲錢,而是有母親親手做的新布鞋、織的新毛衣,都等不到初一早上,除夕晚上就穿到身上到鄰居家去顯擺了。現在回想起來,那份喜悅依然掛在眉梢。

母親是個大忙人,白天她的兩隻手從來都沒有歇息過,只有到了晚上,幹完所有的家務活,她才有時間坐在煤油燈下,從書頁裡拿出夾好的鞋樣子,把自己用漿糊打的厚布殼兒,一分不差地剪出一個個鞋幫來。

母親織出的“愛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親的最愛

她還有鞋底的樣子,依然是精工細活,有37碼的、有38碼的,父親的腳不大,穿40碼的鞋就行了。母親的鞋樣子,從小孩的碼到42碼,一樣都不缺。鄰居有時還會來母親這裡借鞋樣子回去複製一套,多數時候她會收穫“謝謝”兩個字,可心底裡有“師傅”一樣的榮耀。鞋樣子也成了鄉下婦女交流往來的重要內容。

依鞋樣納鞋底,母親端出外婆陪嫁的小竹簍,從裡邊挑出針和線,把頂針牢固地套在左手無名指上,母親告訴我,戴上頂針穿針引線時就不會錐到手。先用細小的錐子把鞋底打一個個小洞,一針一針納過去,密密麻麻的。感覺針不鋒利了,母親習慣性把針在頭皮上劃一下,針就無比鋒利了。我好擔心母親把頭皮劃破,而母親微笑著說:“不會的,劃一下,納起線來更快一點。”

母親織出的“愛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親的最愛

在我們村,母親納鞋底是出了名的快,一個晚上的時間,母親就能納好一雙鞋底。鑲嵌得結結實實的麻線,用手摸起來有凹凸感,就像按摩墊一樣。一針一線都凝聚著母親的辛苦,每一個麻點都是母親愛心壘成的。

鞋底做好了,第二天晚上就可以做鞋面了,鞋面大多是燈芯絨面料。做鞋面這個活計考手藝得很,稍微剪不好弧度,做出來的鞋子穿在腳上,腳背露出或多或少就不好看了。做鞋幫要用小針,俗名叫繡花針,母親做鞋面可把細了,她做的埋腳線是村裡的一絕,外面是看不到線腳線頭的,但裡裡外外硬是縫得巴巴適適。

把做好的鞋面沿著鞋底邊沿,一針一線地縫合在鞋底上,這樣一雙鞋子就初具成型了。母親還不忘做鞋的附件,在鞋面的邊上訂一條布帶,布帶的頂頭釘個釦子,這樣,一隻完美的鞋子就做好了。

母親織出的“愛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親的最愛

經過三四晚上的努力,一雙純手工的布鞋就做好了。母親會讓我試穿一下,但試穿歸試穿,要等過年了才能穿,心裡就期待新年快到來。

接下來,母親又重複著相同的動作,懷著相同的期待,給我父親、爺爺和奶奶每人做一雙新布鞋。

母親除了鞋子做得好,也會織毛衣。逢趕集日子,母親到鎮上買回一些深色和淺色的腈綸線回來,深色的給父親織毛衣,淺色的給我織毛衣。

初學織毛衣,母親只會用簡單的平針織法,晚上一有空,母親就坐在床上,嘴角微翹,眼睛牢牢地盯著手上的半成品毛衣,生怕哪裡針織錯了一根,一針接一針的織,這個動作不知要重複多少遍,毛衣織到什麼時候該分身子了,什麼時候該打袖子了,什麼時候該收針了,她都會拿著一件舊毛衣比量比量……每一針都是母親的心血。

母親織出的“愛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親的最愛

織毛衣沒有做鞋子那麼快,織一件毛衣有時候要費時一兩個月,或者更長時間,都是母親忙裡偷閒給我們趕出來的新毛衣,每每織出來一件成品毛衣,母親就會讓我或者父親試一下大小,父親穿在身上笑得嘴都合不攏,直誇母親賢惠手藝好,我也滿心歡喜,穿在身上心裡暖暖的,心想長大後也要像母親一樣學習織毛衣。

有時候家裡衣服褲子破了,或者線掉了,母親就會在她那個裝針線的小竹簍裡拿出針和線縫補起來,會在破的地方繡一朵花來,根本看不出來縫補的痕跡。

母親的心靈手巧,在左鄰右舍出了名,有什麼不好補的,就會來請教她。後來我長大了,審美觀也提升了,覺得母親織的毛衣沒有市面上賣的好看了。母親看出我的心思,也不再給我織毛衣了,但父親還是一如繼往喜歡穿母親織的毛衣,說穿著暖和,特別是桃形領的毛衣,穿襯衣打領帶,特別有樣式。

母親織出的“愛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親的最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參加工作也成家了,就向母親討教給老公織了一件毛衣,老公看著我織的毛衣,穿到身上說:“暖和是暖和,就是大了一點。”我捂著嘴笑著說:“這是我的處女作,不許不穿。”說歸說,初次織毛衣那個鬆緊度拿捏不好,一針松一針緊的,雖然有母親指教,但還是沒有母親織出來的好看,而且很費時間。老公只有到了冬天特別冷的時候拿出來穿一下,平時很難上身。我也不勉強,但失去了再織毛衣的興趣。我給老公織的毛衣,現在還保留在我們的衣櫃裡,成了一件有“紀念意義”的標誌品。

母親織毛衣的興趣不僅不減,還增強了。我準備養小孩時,母親從鄉里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負責照顧我。不種莊稼了,時間上就很充足,在我懷孕期間,母親把她的絕活拿出來,要給小外孫織毛衣。一開始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母親就買了一大堆既適合男孩又適合女孩的棉線,說小孩子穿這個好不傷面板,短的長的織了一條又一條,小棉褲和一件件大小不一的小毛衣,都可以穿到3-4歲。

母親織出的“愛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親的最愛

孩子喜歡穿外婆織的毛衣

由於織得多了,平時還經常跟她的同齡人互相探討新式織法,母親買的毛線級別也提高了,不再是以前的腈綸線,而是錦綸線啊、混紡線啊、兔毛和羊毛線等等,織出來的毛衣可以和市面上賣的媲美了。織出來的毛衣圖案有菱形的花紋、麻花形的、魚骨頭花紋的,樣式有高領的、低領的、圓領的、桃形領的。工藝越來越好,我孩子讀小學都還在穿母親給他織的毛衣。孩子對外婆的愛,都體現在喜歡穿外婆織的毛衣上了。

現在母親年齡大了,眼力也不如以前好,可她還在繼續織,有時候她發現哪裡織錯了,就會皺著眉頭,邊拆邊自言自語,說真的老了,眼花了。只見她輕輕一拉,一圈一圈的線掉地上了,拆得差不多了,又重新織,很有耐心,用心的一針一針的織起來。

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發現,織出來的毛衣忠實粉絲還是我父親,母親織出的“愛心牌”毛衣一直都是父親的最愛。(文/王森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