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韓國人吃的啥,再看看志願軍吃的啥,他們憑啥抱怨吃得不好

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如果論部隊戰鬥意志到底哪家強,想必大家都會知道我們的志願軍絕對要比美韓強。不過要論士兵作戰裝備和口糧的質量哪家強,那先輩們的武器先程序度和食品的好壞絕對是最差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韓國人到底都吃些什麼?

看看韓國人吃的啥,再看看志願軍吃的啥,他們憑啥抱怨吃得不好

在這些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韓國人吃的是白米飯、綠葉菜,而且蒸飯的大鍋一個挨著一個,而同時期的志願軍吃的卻是土豆、黃豆、炒麵、炒米、高粱米,這是當時最常見的戰鬥口糧,吃上白麵饅頭和油條的次數則是屈指可數。

看看韓國人吃的啥,再看看志願軍吃的啥,他們憑啥抱怨吃得不好

在一份來自韓軍師長的回憶錄中曾經這樣寫道:“韓國部隊的標準伙食在戰事緊張的時候,可以吃上大麥和大米共同混煮的米飯,也可以把大麥挑出來直接煮白米飯吃。辣椒醬、黃醬是部隊的統一標配,泡菜只不過是用鹽浸泡過的大白菜,海產品也都是醃製的鹹魚,偶爾可以在農民的手裡買些家畜來改善伙食,並喝上幾次豆芽湯和蔬菜湯。當漢城收復以後的一週裡,美國人給韓軍運來了大量的補給物資,很多食品非常適合韓國人的口味,包括從日本空運來的紫菜、魷魚等野戰食品。”

看看韓國人吃的啥,再看看志願軍吃的啥,他們憑啥抱怨吃得不好

可以說在上述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了韓國人的伙食標準,這種標準要比同時期的志願軍好太多,僅僅是紫菜和魷魚就是很多家鄉在內地的先輩們聞所未聞的,更別說能不能吃到了。可韓國人卻依然對吃的不好而抱怨,如果讓他們感受一下志願軍的艱辛想必他們絕對會無地自容。

因為在我方戰事吃緊的時候甚至連食品的基本供應都會斷絕,比如我們拿第一次戰役舉例,因為第一次戰役的爆發地點就在家門口,後勤距離鴨綠江最近。但我們計程車兵依舊吃不飽,在1950年10月末的黃草嶺煙臺峰阻擊戰中,我們計程車兵只在10月25日吃過一次飽飯,剩餘3天的戰鬥中一線部隊每人每天只有8兩口糧,二線每人每天6兩,軍指揮機關每人每天只有可憐的4兩糧食。

官兵們忍飢挨餓艱難作戰,某連陣地直到29日凌晨才得到一袋土豆和半袋蘿蔔的食物補給,但這依舊是杯水車薪。

看看韓國人吃的啥,再看看志願軍吃的啥,他們憑啥抱怨吃得不好

同時期的美軍口糧是最好的,分為A、B、C三個等級,在A等級的口糧中甚至連牛排、西餐都應有盡有,B等級也有熱香腸和加熱食品。而韓國人吃的也不差能在戰時吃到白米飯、魷魚、紫菜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卻依舊在抱怨吃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