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散”--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後,隱藏著晉人怎樣的面具?

“服散”--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後,隱藏著晉人怎樣的面具?

一句

“未若柳絮因風起”

,東晉才女謝道韞的巧思才情走進了無數人的心中。我們也得以管中窺豹見得《世說新語》是不同於正史的閒情故事,名士風流。而在這部

“名士底教科書”

的德行雅量,品藻容止背後,晉人對服藥的痴迷或許是這驚才絕豔,不可一世時代的黑暗腳註。

後人甚至多以清代的鴉片之風來與此對比,認為這種

藥食毒品即是亡國之音

。五石散究竟是不是一種毒品?乃是學界公案。而我們今天想探討的是——在這種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後,隱藏著晉人怎樣的面具?

1。吃藥的祖師爺——何晏

五十散的雛形源自於東漢張仲景,在其《金匱要略》中已經得見。而何晏對張仲景的藥方進行了改進和調整,為己所用。並且在他之後,吃藥之風開始濫觴起來。故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文中將和何晏尊稱為

“吃藥的祖師爺”和“空談的祖師爺”。

《三國志》載:

“(何)晏尚主,又好色……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何燕好色,而且頗為自戀。而五石散恰恰有

補身壯陽,美容增白

的功效,這恰恰符合何晏的要求。

那麼這也就是何晏開始吃藥的初衷吧,當他

耽於情色,忙於享樂,而導致體虛乏力,

他便想著求藥,從古書上看了這方子,加以調整,作用於自己身上,覺得頗有療效,便常以為之。那麼其他人為什麼要模仿何晏去吃藥呢?

“服散”--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後,隱藏著晉人怎樣的面具?

我想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名人效應。

何晏是當時名士,有學問,善言談。

《世說新語·文學篇》引《魏氏春秋》日:“晏少有異オ,善談

《易》、《老》。

而其出生也頗有來頭,是漢末豪門大族,朝廷顯要何進的孫子。何晏顯赫的身世決定了他無論做什麼都會被受人的關注,而其又善於清談,姿容甚美,更容易讓人相信他所說的。

他還

推廣給了王弼、夏侯玄兩人,

這兩人也是當時名士。所謂“三人成虎”,即使服用五石散有著極強的副作用,一不留神便會渾身發熱而死,但有了他們三人帶頭,當時的貴族名士們都趨之若鶩。

2。西晉時期好五石散的原因

一個人的行為發展成

全階級,乃至全民性的行為,

光靠“名人效應“還遠遠不夠,全社會風尚的背後必然會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時代背景。

其一、魏晉時期動盪黑暗的社會背景

三國時期的各路豪傑形成詭譎波瀾的局勢,那種動盪感和不安感深深刻進了晉人的血液裡,禮崩樂壞,傳統儒家所提倡的秩序和和諧顯然已經不復存在。主動地標榜自我的名士們都很難得到善終。嵇康因為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而落得廣陵散絕矣的下場。曾經放蕩不羈的阮籍得以靠出言玄遠而安享晚年。

有名節清醒的人都已死去,而活著的人只能痛飲狂飲,

藉此來麻痺自己。服用五石散後,後出現感官增強、精神興奮、飄飄欲仙的感覺,產生類似吸毒的快感。古人並不知曉這種快感其實是中毒的表現,錯把服散後的體驗當作成仙的前兆。對於在黑暗時代裡,說錯一句話就會引來殺身之禍的晉人,這種暫時的放縱,

一時的愉悅足以令他們迷戀不已。

“服散”--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後,隱藏著晉人怎樣的面具?

其二、五石散實際功效

五石散實際功效可概括為

治病,延年益壽和美容

三點。下面容我來一一展開。

目前學界基本認同五石散由赤石脂、白石英、紫石英、石硫黃、鍾乳五石所制

。最初人們用它來治療中風和傷寒,

據說其中三石具有

鎮心、定驚、平喘的

功效。而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說:“更生散,治男子女人宿疾虛羸、胸肋遞滿、手足煩熱、四肢不仁、飲食損少、身體疾病、年寒乍熱,極者著床四、五十年,服眾藥不瘥。此治萬病,無不愈者“

進一步證實了五石散能治病。

受道教煉丹養生思想的影響,

古人相信石藥勝於草、木藥,認為於草、木可腐,而金石形質長久不變,認為以服腐物而求不腐當然是不可能的。

而在治病健體之上,五石散漸漸地被人們給予了延年益壽,養生成仙的神奇功效。《神農本草經》就把五石散中的白石英、紫石英、石鐘乳、赤石脂列為上品之藥。《抱朴子內篇·仙藥》說

“上藥令人身安命延”。

嵇康

《養生論》

也充滿了對延年益壽的企望

:“夫神仙雖不目見,

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得理,

以儘性命,上獲千餘歲

,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雖然服食也有危險,但現實中因服散而死者較少,並都可視為服法失當。

“服散”--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後,隱藏著晉人怎樣的面具?

不管怎樣,至少服食後,出現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現象,如

胃口好,精神爽,面色好

。精神健旺了,面色紅潤了,他們認為人的青春回來了,壽命肯定會延長。

另外,西晉選拔人才看中門第,採用九品中正制度進行選拔。在門第之上,個人能力也不可或缺。《出自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專門來品評當時名士,鑑別流品。但根據後世流傳的風流佳話,晉人對於容貌的看重可謂人盡皆知。當時男子普遍

塗脂抹粉、薰香剃面、褒衣薄帶。

而五石散有美容的功效,服用後可段時間使人容光煥發,光彩照人,身姿也輕盈卓絕。

其三、名人效應的帶動

前面我們提到何晏作為

“吃藥的祖師爺“

是如何將這種風氣帶動開來的,而名人效應無疑也是服散風氣盛行的強大推手。魏晉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時代”,而不僅僅是文學脫離了經史子集的束縛,人的自我意識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動盪不安的時代裡,那些寬袍白衣,瀟灑不羈的美少年們不僅是所有人心中最好的安慰劑,也給所有人傳達這樣一個資訊——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縱使無法改變這個時代,但人依然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

嵇康、王羲之、謝道韞等名人服散

,將五石散進一步變成了貴族階級,精英文化的象徵,故貴胄子弟多效仿,平民多仰望。名人效應總是會給人一種錯覺——我幹了和名人一樣的事情,用了一樣的東西,我也會成為名人。

3.服散成風的背後

對於魏晉文化和史料來說,五石散總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在今天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服毒”行為,讓人聯想到18世紀時,歐洲人對肺結核的崇拜,和梅毒在西方漫長的傳播史,以及梅毒對於天才創作者的影響。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指出:

“《世說新語》時代尤沉醉於人物的容貌、器識、肉體與精神的美”

。我認為在服散成風的背後便是晉人形神兼備的審美觀,和在此之上對個體的一種超越。

“服散”--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後,隱藏著晉人怎樣的面具?

五石散有美容的功效,而且服用後有飄飄欲仙之感。這切合晉人身心合一的共同審美標準。服散就和飲酒一樣,無論是外在還是精神,都會變得放縱和超脫。從而在

“放縱”中實現一種哪怕是短暫的精神“超越”,

體現出身體美在外形、方式與內在追求上形成的一種張力之美。

而服散後若不及時“行散”則會喪命,這恐怕也是五石散最大的毒副作用。“

行散”的具體步驟可分為浴冷水、食冷飯、飲熱酒,也叫做“散發”

,但經常還需著薄衣散步,故名“行散”。著薄衣,更能凸顯身體線條;著寬衣,則需要骨相好的人才能撐的起來。

食冷飯、浴冷水卻偏偏需要飲用熱酒,

暖酒入場,醉意入四肢百骸,再“行散至城東”。如此一來,所有的風雅都成為了可能,彷彿行走於天地之間,物我和一,綽約若仙子,凌然若神人。

4。總結

自漢室傾頹後,中國迎來了三國兩晉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大動盪。然而這一時期,各路豪傑興起,殺伐不斷。政治的黑暗反而催生了人們對文學和美學的追求,才子遍地,名士輩出。

人們行為放曠,飲酒、服藥、敷粉、著奇服、裸身,

以求從對身體的修飾中得到對精神的安置,在個體存在中達到永恆生命的不朽。

“服散”--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後,隱藏著晉人怎樣的面具?

或許,

服藥、飲酒和清談

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

促成了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哲學的繁榮。

而服用五石散,是飛蛾撲火般對於超越肉體的追尋,是出於將自我倒懸於無法改變的時代洪流的悲劇感,也拉開了思想激烈碰撞的序幕。民族融合,佛教的興起就在這之後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歷史終將迎來的大唐盛世。

然而站在千百年後,我們必須說,如果沒有那個梟雄之間的激烈碰撞,

名士之間的酣暢淋漓,

沒有精神和肉體磨合的劇烈痛苦,

沒有不惜服散而死也要追尋的自我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