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是川菜嗎?為何能跨越南北登入殿堂,答案沒那麼簡單

宮保雞丁你吃過沒有?四川人說是川菜,山東人說是魯菜。貴州人說你們不要爭論了明明是我們貴州的,明白嗎?最後這道菜清廷收入宮中,成功登入殿堂,它到底有什麼魅力,它能跨越南北,還成為中國十大名菜之一。聽江陽沽酒客跟你細細道來。

1820年,清代嘉慶皇帝去世,道光皇帝繼位,清代進入了末期,衰敗的氣息從紫禁城慢慢籠罩整個中華大地。

宮保雞丁是川菜嗎?為何能跨越南北登入殿堂,答案沒那麼簡單

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丁家誕生了一個男孩,叫丁寶楨,字稚璜。誰也不曾想到,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時期,他擔負起了晚清重臣的責任。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中進士,此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嶽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

宮保雞丁是川菜嗎?為何能跨越南北登入殿堂,答案沒那麼簡單

丁寶楨為官生涯中,勇於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於報國愛民。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辦洋務抵禦外侮,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這位丁大人,在哪裡為官,都造福一方,深受老百姓愛戴。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諡號“文誠”,入祀賢良祠,並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

宮保雞丁是川菜嗎?為何能跨越南北登入殿堂,答案沒那麼簡單

不過今天,我們並不是給大家聊丁大人的生平,今天我們聊這道“宮保雞丁”就是因為由他而得名,並且成為了好幾個地方的名菜。包括四川菜、山東菜(魯菜)、貴州菜,以及被收入北京宮廷菜。

有人說是因為丁寶楨自己就愛吃胡辣子雞丁,這道菜又因為他在山東時候吸收了魯菜中的醬爆雞丁,而在四川總督時候,他有特別喜歡此道菜來宴客,四川人自以為川菜天下聞名,有樣學樣,所以也認為是自己的菜系,加上宮保的頭銜,就有了宮保雞丁。

至於傳到皇宮,也是他名聲在外的緣故,實則這是一道貴州人、四川人、山東人都有收入自己菜系裡的一道名人菜。

宮保雞丁是川菜嗎?為何能跨越南北登入殿堂,答案沒那麼簡單

不過在民國時期的貴州人,未必認可,他們甚至不加丁字。直接叫宮保雞。不認可,倒不是說對四川、山東有什麼意見,只是覺得不夠他們地道,做法不一樣。不信你往下看。

民國時期的貴州人胡濤就曾經在去到臺灣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寫回憶文章表達了老貴州人的一些看法。他說:世人只知宮保雞是四川館的一道名菜,卻不知道它是道地的貴州菜。

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省,物豐民富,講究飲食,川菜能成為中國菜的一大流派,原因在此。四川人得知他們來自貴州的總督大人丁寶楨先生家中,有一種辣椒炒雞(卽現在俗稱的“宮保或者公保”雞)的特殊食譜,無不爭相學習,無奈侯門深似海,自然難窺其堂奧,以致川東、川西的做法都走了樣。

宮保雞丁是川菜嗎?為何能跨越南北登入殿堂,答案沒那麼簡單

重慶的做法是用幹辣椒煉紅油來爆炒,符合貴州的做法,但加花生仁則非貴州所有。成都雖不加花生仁,但將辣椒炒成焦黑狀又非貴州做法,所說川東川西都只做對了一半。

貴州宮保雞的標準做法是:一盤菜的主要材料是三隻尙未開叫的公雞(貴州人稱子雞,其實四川瀘州這邊也這樣說也就是童子雞),取雞胸肉(既嫩又脆)切成一公分半的立方形,拌以少許芡粉和茅臺酒(或以高梁酒代,這個胡先生可能不知道,今天很多人要是按照他們的老辦法,宮保雞丁吃不起,現在茅臺酒可貴了)藉以增加香脆度,用搗碎的幹辣椒(貴州人稱餈粑海椒)炒爆後加靑蔥的前段(白色部分)起鍋即成。此菜的成敗,除了須極精確的火候外,還須具備四項條件,就是色、香、辣、燙,缺一不可。

宮保雞丁是川菜嗎?為何能跨越南北登入殿堂,答案沒那麼簡單

宮保雞的炒法,又有城鄉的不同。以省會貴陽巿為例,餈粑海椒爆就後,須將其渣子撈起,講求潔淨度。鄉下則不撈起辣椒渣子,且加蒜苗,如此,香味更濃,只是看相(賣相)稍嫌粗俗而已。兩者都是純正的貴州宮保雞。

以上是胡先生的解釋,其實倒不是證明今天其他做的宮保雞丁不好。而是追本溯源,它原始的來歷,我估計很多貴州人都不知道了,畢竟過了那麼久,另外不能用茅臺酒,這個味道怕永遠來不了哦。各位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