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水的樓臺先得月?

為什麼近水樓臺會先得月

為什麼近水的樓臺先得月?

范仲淹是我國宋朝時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學問很好,能詩能文。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擔任要職,也曾鎮守過地方。有一段時間,在地方為官時總為朝廷推薦人才,於是他手下的不少人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大家對他都很滿意。這時候,有一個叫蘇麟的官員,因擔任巡檢,常常在外,卻一直沒有得到提拔。當他見到自己周圍的同事,無論職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個個得到了升遷,而自己卻沒人理睬,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擔心自己一定是被這位範大人遺忘了。怎麼辦呢?直接去找範大人吧,是去爭官位,又不便說;不說吧,心裡又很不平衡。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來,就是寫詩去向範大人請教,實際上去提醒他:千萬別忘了自己!想到這裡,蘇麟高興起來,他趕忙拿出紙認真地寫了首詩,並將詩句呈給力范仲淹,很虛心的請他賜教。

為什麼近水的樓臺先得月?

范仲淹讀者蘇麟的詩,很快就會意的笑了。他吟誦著詩中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詩句,完全懂得了蘇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麼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蘇麟得到了提拔。“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這兩句詩寫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來比喻因靠近某種事物而獲得優先的機會。這在社會學上就是“鄰近效應”。

為什麼近水的樓臺先得月?

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居住著60多億人,但我們中的任何人都只可能認識、接觸,並熟識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這較小的群體裡,只有較少的人會成為熟人,更少的人會成為朋友或敵人,而大部分人仍是陌生人。那麼,到底是什麼決定認識、接觸以及吸引的水平呢?

為什麼近水的樓臺先得月?

我們居住的地方、學習工作的環境等這些看起來並不重要的細節卻顯現出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們常常忽視了它們對我們的人際行為的影響。回想一下,一個人是不是容易和他的鄰居、同桌、同事等物理位置比較接近的人成為熟人?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們要說的鄰近效應。鄰近效應,在人際吸引研究中,指兩個個體住所、教室位置、工作場所鄰近,因而交往和成為熟人的可能性較高。研究表明,隨機被安排在同一宿舍或鄰近座位上的人容易成為朋友,同一樓內住的最近的人容易建立友誼。鄰近性與交往頻率有關。鄰近的人常常見面,容易產生吸引。

為什麼近水的樓臺先得月?

鄰近效應能夠為人們製造交往和接觸的便利,使鄰近的人成為朋友的可能性也就變大。同時,地理上的鄰近性也能引發人的好感。

為什麼近水的樓臺先得月?

1:增強親近感

鄰近性一般都會增強親近感。住的近的人自然碰面的機會也相對頻繁,重複地接觸就會引發、增強相互間的好感。

2:強烈的相互性

人們大多選擇社會地位、經濟實力與自己相近的人為鄰,而地理位置上的鄰近性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相似性。

3:越是鄰近的人,其可利用度也越高

鄰居之間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和費用便可成為好朋友,而且有很多事可以互相囑託,有快樂可以共同分享。比如可以請鄰居照看孩子或房子,家裡不管發生什麼大小事都可以互相照應。

4:認知的一貫性

與討厭的人比鄰而居,在心理上是難以忍受的。人們在交往中大多願意接近與自己合得來、住所比較近的人。

為什麼近水的樓臺先得月?

一天一篇好文一起與你分享,閱讀使人博學,閱讀使人快樂。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點贊與關注是我最大的鼓勵與支援,再次感謝。

有什麼好的想法與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