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戲:栓老婆的橛子》

五音戲是戲曲的一種,屬於動態表演藝術,其起源於山東省濟南東部地區的周姑子腔和秧歌調兒,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五音戲唱腔優美動聽,語言生動有趣,充滿生活氣息,表演樸實簡約又細膩嬌媚,其題材最初多以濟南東部地區左鄰右舍的鄉間故事為主,有農村婦女的家庭生活,也有鄰里生活間的逗趣,表達著普通人對美好生活、愛情、自由的渴望與嚮往。

《五音戲:栓老婆的橛子》

五音戲的唱詞極具山東地方特色,多使用地方方言、歇後語、倒裝句等。如“頭午”即為上午之意,“晌飯”即為午飯之意,“砸呢咳”即為怎麼了之意,“拾拾攝掇的不得(dai)安”即為讓人心裡不踏實之意,“盤巴起腿來咱拉拉長談”即為蹺二郎腿之意等等;五音戲的唱詞韻式有隔句押韻、句句押韻和不規則押韻多種;五音戲唱腔以板腔體為主,穿插部分的曲牌音樂,具有活靈活現、風趣幽默的特點;五音戲在表演時,通常先吐字,後行腔,演唱使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長,後尾用假嗓翻高,以抒發多種情感;五音戲在早期伴奏的樂器主要有鼓、板、大鑼、小鑼、小錢等,後進入絃樂伴奏和管絃樂的即興伴奏階段,加入了二胡、月琴、小提琴等等,現如今隨著樂器的發展五音戲的主弦也先後轉換為高胡、“齊琴”等樂器。

《五音戲:栓老婆的橛子》

五音戲的主要代表人物為鄧洪山,藝名“鮮櫻桃”,他自幼跟隨父母學藝,七歲登臺,九歲唱紅,他飾演的村姑、農婦可為五音戲鼻祖,1996年鄧老先生溘然長逝,終年92歲。目前隨著老藝人相繼去世、社會的發展等多重原因,五音戲處於瀕危的狀態。

《五音戲:栓老婆的橛子》

五音戲曾被流傳為賣房賣地也要看的戲,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尤其是農村婦女,因此也被稱作“栓老婆橛子”,相信傳承、保護、發展五音戲,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