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君vs郭祭酒——誰才是魏初第一謀臣?

“令君”的“令”指的是荀彧的官職“尚書令”,“君”則是愛稱,因荀彧為官公正,受人愛戴,被世人敬稱為“荀令君”。

“祭酒”是第一,首席的意思。原指古代祭祀時,第一個上去敬酒之人。後來用作官名,如國子祭酒,博士祭酒,軍師祭酒等。而“郭祭酒”指的就是軍師祭酒。“軍師祭酒”這個官職是曹操設的,戲志才,郭嘉,董昭,袁渙,杜襲,王朗都擔任過,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嘉“郭祭酒”。

在《三國機密》裡,郭嘉的智慧遠遠大於荀彧,提到郭祭酒這個名字,世人無不表現得十分敬仰,萬分佩服。郭祭酒能看得穿任何人的心,能預知天下任何事。並且還會醫術,還是華佗的弟子,並且贏得了美女貂蟬的芳心。相比之下,“荀令君”就遜色得多,有時候智慧還不如許縣縣令滿寵。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荀彧和郭嘉究竟誰強誰弱?正史上又是如何記載他們的呢?

荀彧和郭嘉都是潁川郡人,但荀彧出身名門,他的祖父荀淑,曾任朗陵縣令。父親荀緄,曾任濟國國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和他同時期的還有荀諶、荀攸等人都很有名。郭嘉則只是穎川郡的一個普通的名士。荀彧和郭嘉都曾經在袁紹手下待過,他們都認為袁紹無法成大事,不可倚重。於是初平二年,荀彧轉投曹操,隨後為曹操舉薦了很多人才,如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等。郭嘉也是荀彧舉薦的,在慧眼識人,舉薦人才這一塊,郭嘉明顯不如荀彧。

在官渡之戰中,我們看到《三國機密》裡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論”,裡面詳細分析了曹操和袁紹的優劣,指出曹操必勝,袁紹必敗。其實荀彧也提過相似的“四勝論”。其中的主要觀點和郭嘉是不謀而合的,他們本來就是袁紹那邊過來的人,如果看得上袁紹又怎麼會轉投曹操?這種定論只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已。

官渡之戰,荀彧坐鎮後方,郭嘉則隨軍出征。兩個人都有著出色的發揮,首先他們都是預言家,孔融擔心袁軍強大,難以取勝。荀彧告訴他說,“袁紹兵馬雖多卻法律不嚴,田豐剛直而犯上,許攸貪婪而不檢點,審配專橫而無謀略,逢紀獨斷專行而剛愎自用。這兩個人留守袁紹後方,如果許攸家犯了法,必定不能寬容,得不到寬容,許攸必定會因此而叛變。顏良、文丑,不過是匹夫之勇,一戰可擒獲他們。”後來真是料事如神,許攸果然投降,顏良文丑被殺。

建安五年,曹操固守官渡,軍糧即將吃完,曹操想退兵,寫信徵詢荀彧的意見。荀彧回信告訴他說:“現在我軍糧草雖少,但還可以堅持。兩軍相持,先退的一方必定陷於被動,現在你抵擋著十倍於我方的敵軍,劃界固守,扼住敵人的咽喉使他不能前進,已經堅持半年了,袁軍氣勢也會衰竭,局勢必將會有變化。”後來果真像荀彧預料的那樣,出現轉機,偷襲烏巢糧草得手,一戰而敗袁軍。

再來看郭嘉,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孫策想渡江偷襲許都,曹操眾人都很恐懼。這個時候郭嘉給了一個神預言,他說:“孫策剛剛兼併江東,被他所誅殺的大都是英雄豪傑,都是得到別人出死力相助的人。然而孫策輕率剛猛而不防備,雖有兵眾百萬,也和他個人獨行原野沒什麼區別。若有刺客突起行刺,他就成了一個人的對手了。在我看來,他必定死在於匹夫之手。”結果孫策還未來得及渡江,就被許貢的門客刺殺死了。這樣的神預言,在今天看來都匪夷所思。

袁紹死後,曹操想乘勝追擊,把袁氏集團一舉幹掉。郭嘉卻建議退兵,他說現在不去打擾他們,袁氏三兄弟一定會為爭奪權位而大打出手,如果繼續征討,反倒會逼使三兄弟放下彼此矛盾,一致抗曹。果然曹操剛退兵,那邊三兄弟就自相殘殺。結果袁譚投降曹操,袁熙、袁尚戰敗遠投烏桓。曹操想出兵遠征一網打盡,又怕背後的劉表偷襲。郭嘉建議:“劉表絕對不會這麼做,因為他性格優柔寡斷,主公可放心出兵。”後來果然如郭嘉所料,劉表十分安靜。

在征討呂布的戰役中,荀彧和郭嘉也都有著各自出色的發揮。在軍事謀略這一塊,我認為他們不分上下。各有所長,各有見地。

在政治方面,荀彧則強於郭嘉。曹操開啟霸業的第一步,“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因為荀彧的支援,才到洛陽去迎取天子,安於許都。這步棋,為曹操帶來了很多的利益,很大的優勢。曹操一生想多次稱王,就是因為荀彧的存在,荀彧的勸諫才遲遲未敢。可以說荀彧他一生忠於漢室,並且他在政治上也有著敏銳的眼光,曹操為此忍了很多年。

直到建安十七年,曹操想進爵為魏公,荀彧還是跳出來反對。曹操終於忍無可忍,罷了他的官,降了他的職,導致最後荀彧鬱鬱而終,終年五十歲。荀彧死後的第二年,曹操才正式進爵為魏公。而郭嘉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曹操特別悲傷,親自弔唁,說郭嘉特別年輕,本想把身後事託付給他。郭嘉死後,曹操加封他800戶,加諡號為貞候。

曹魏方面向來人才濟濟,綜合來看,荀彧穩坐魏初第一把交椅。而郭嘉,只是曹魏陣營裡的一顆流星,雖然短暫,但很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