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耳道直通大腦嗎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王力宏最近在微博上做了些讓人大跌眼鏡的事兒。比如他發了好幾張自己鬍子拉碴的照片,在國產基努“力”維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另一條關於“催眠”的微博更是讓人以為他被盜了號:他在深夜唐突地分享了一段自己製作的音訊文件,希望以此幫助到有失眠問題的網友。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乍一看還以為是被人盜號拿來發廣告

頗有建樹的音樂人傾心製作的催眠音訊會是怎樣的神奇法寶?大家抱著期待下載了音訊,開啟後卻發現實際內容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音訊的主要內容是一段長達44分鐘的人聲朗讀,配合著略顯迷幻的音樂,朗誦者以磁性的嗓音,不斷重複著:“你現在很放鬆”“往下沉,往下沉”“睡吧……睡吧……”等話語,直到一切歸於安靜。

當然有不少網友感謝王力宏的音訊讓他們喜獲安眠,但還有很多人表示這音訊不僅沒能助眠,反而搞得人更睡不著覺。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在一些人聽來這則音訊甚至恐怖

這條音訊能廣為傳播,多少也體現了睡眠障礙問題在城市青年之間越來越普遍的現狀。但就和王力宏一樣,大部分人顧忌副作用和依賴性等隱患,會排斥藥物助眠。長久以來,大眾們都在尋找無痛的“物理催眠”方式。

而耳朵作為看起來直通大腦的捷徑,一直是熱門的實驗場。

催眠我吧,大師

搖籃曲無疑是人類史上最久遠的催眠方式,一些人即便長大成年,依舊稍稍聆聽舒緩的音樂就能安然入眠,當然大部分失眠者早已失去了這項能力。

但人們總是相信有什麼聲音可以像搖籃曲一樣,只通過聽覺就讓人昏昏欲睡沉入夢鄉,比如催眠術。

不同人對於“催眠術”會有不同的理解。在玄學描述裡,催眠術足以像尤里的精神控制那樣掌握他人心智,或是誘導人體發揮超乎尋常的力量;在心理學領域,催眠術被視作一種利用語言暗示來影響他人潛意識的手段,能安撫情緒緩解疼痛甚至喚醒記憶,需要患者“心誠則靈”的配合;至於在臨床學界,缺乏循證醫學支援的催眠術就只能被當作安慰劑效應的體現了。

那麼“催眠術”能不能至少像它的字面意思那樣,幫助人們儘快入眠呢?

大部分心理諮詢師會給出否定的答案,他們會告訴你催眠過程中雖然會讓你平躺閉眼全身放鬆,但並非是像盜夢空間那樣讓你進入深度睡眠再幹預你的潛意識。整個過程中被催眠者都不會真正睡著,而是處於一個清醒和睡眠的中間狀態。

但也有從業者認為,既然催眠術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被施術者的知覺讓他們身心放鬆,那麼理應也能幫助他們進入夢鄉。王力宏微博中提到的催眠大師格倫·哈羅德(Glenn Harrold)就是其中之一。

這位格倫是個半路出家的催眠師,曾經的他是個搞樂隊的搖滾青年,抽菸、酗酒、鬥毆一樣不落,直到他心血來潮去英國催眠治療協會修讀了兩年的催眠師課程。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催眠類書籍的暢銷作家,倒不如說正是這樣“浪子回頭”的經歷讓他的書籍被很多尋求自我救贖的人們奉為圭臬。

搞樂隊灌唱片的經歷更是給格倫帶來了靈感,他在90年代末開始把自己的催眠錄音輯錄發行,銷量斐然,甚至憑此獲得了金唱片認證。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從“精神小夥”到催眠大師

這些音訊的內容就和王力宏所翻錄的中文版一樣,大多是舒緩的音樂配上人聲,指引聽者進行冥想,從而緩解緊張情緒直至安然入眠。能有如此高的銷量,多少證明了這招對於部分人群確實有用。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格倫也與時俱進。早在2007年他就開始往油管上傳自己的催眠錄音,積攢了兩萬多粉絲。智慧手機普及後他又順應時代開發了電臺App,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上傳各種冥想催眠音影片。當直播時代來臨,格倫也沒有掉隊,開始直播他的催眠術。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王力宏翻錄的中文音訊就來格倫的直播錄影

像格倫這樣的“多媒體催眠師”在各個國家都還有著許多,他們的聲音曾伴隨許多失眠患者度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但是就像王力宏精心製作的音訊許多人聽來反而覺得瘮人,近年來,這種臺詞古典到略顯老套的催眠術對於新一代年輕人們似乎不再那麼奏效了,格倫的頻道也早不像當年那麼熱鬧,新影片常常只有寥寥幾百播放。

失眠患者們渴望新的助眠魔法,當然原理上最好還是科學一點。

尋求波紋的力量

心理學界也一直在試著為催眠術尋求科學的解釋,腦電波的發現為其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20世紀中葉,隨著電晶體的發明,人類終於可以較為精細地捕捉到人腦工作時自發產生的電訊號,也就是“腦電波”。人們進一步發現根據人的清醒程度和認知狀態不同,腦電波的頻率也會有規律性的變化,可分為四個主要波段。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腦電波的分段

而人的入眠過程,本質上就是人腦從清醒時的α波或β波逐步向低頻率的θ波和δ波過渡。

這多少為催眠術提供了一些理論支援:催眠術可能就是人類自發摸索出來的一套透過話語、聲音來誘導腦電波進入特定頻率的經驗技巧。

但這也帶來了新的疑問:如果催眠的原理就是透過聲音來改變腦電波頻率的話,那麼這種聲音是不是存在某種特定的規律呢?這是不是意味著比起復雜多變的催眠話語,特定的聲波會更直接更有效?

有人便開始嘗試直接將接近δ波的低頻音灌入耳內,以期腦波能與其共振,從而促進睡眠。甚至還有人祭出了“舒曼波”——這是一種全球性的電磁共振波,一旦由閃電激發,它可以長久地存在於地表和電離層之間,波長則相當於地球圓周。因此“舒曼波”被一些人認為是“地球的腦波”“大自然的節律”,而舒曼波的頻率也恰好接近7。8Hz,位於α波和θ波之間。因此有人相信,聆聽“舒曼波”可以幫助實現“天人合一”,安穩入眠只是其眾多益處之一。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一些人相信純淨的舒曼波可以給自身帶來寧靜

可惜從科學角度來講,這些點子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人的大腦雖然會釋放出電訊號,但它沒有“接收器”,理論上並不能“吃啥補啥”聽什麼波段的訊號就共鳴成相同的波段。

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特定波段的音訊片段確實能對腦電波的頻率產生影響,比如讓其降頻。研究者便透過大量實驗,記錄下那些能對腦電波產生影響的低頻脈衝振動。這一應用理論被稱為 “體感音波療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簡稱“VAT”)。

可就像上文說的,大腦並不能直接接收訊號,因此VAT的原理被認為是透過骨骼和神經來傳導音波從而影響中樞神經。所以光靠一副耳機是很難實現“VAT”的,一臺內建多個音箱形似按摩椅的裝置才夠得上“專業”。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音波治療床”

VAT在臨床學界依然是相當邊緣的研究領域,它的原理和效果仍有很大爭議。但這並不影響“音波催眠”快速發展成一門生意,大到價格不菲的“音波床”,小到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應用市場裡的各類“音波助眠App”,千奇百怪的產品湧入市場,飛向那些深受失眠困擾的人們。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那些“助眠APP”往往看起來就好像能掌控大腦的遙控器

至於音波催眠是否真的有效,那就只能說因人而異了。至少它看起來比催眠術更現代更科學,也更受年輕人的歡迎,。

要睡覺,還是要搞顏色

不同於上面這些一開始就是衝著解決失眠問題去的法子,如今最流行的聲音助眠工具卻誕生於意外。

立體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電影、遊戲、音樂等領域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從5。1聲道到杜比全景聲,人類掌握了許多打造出3D音效的方式,“人頭錄音”也是其中一種。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早年的人頭錄音裝置真的會做成人頭的樣子,因此也稱“人頭麥”

“人頭錄音”主要是基於“頭部相關傳輸函式”,錄製出強化了360°音源定位效果的音訊。聽者可以清晰地辨別聲音在錄製時處於哪個方位,也能感受到音源在遠近上的變化,因此充滿真實感,堪稱聽覺領域的VR。

但人頭錄音也有侷限性:比如對多音源的表現力差、只有透過耳機播放才有比較好的表現效果以及360°音效並不符合舞臺表演的場景,因此很長時間裡人頭錄音的應用並不廣泛,只有一些實驗性質的音訊在網路上傳播。“掏耳朵”“梳頭髮”“摩挲手指”“咀嚼食物”……這些動作產生的細微聲音在現實中往往被忽略,也很少成為各種音訊的主角,但對於人頭麥錄音卻是絕佳的演示素材。

意外的是,越來越多人在聆聽這類音訊時,發現自己竟然會產生全身酥麻的感覺,由此感到愉悅和放鬆,甚至昏昏欲睡。

這一現象在人群中似乎頗為普遍,但直到有過類似體驗的人們透過網際網路聚集起來,科學界都尚未注意到它的存在,自然也就沒個說法。於是網友們自發給它起了個稱呼——“自發性知覺神經反應(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簡稱“ASMR”。

這個聽起來像是醫學術語的偽學名確實讓“ASMR”這一概念加速流行了起來。油管上湧現出越來越多製作ASMR音影片的播主,他們用人頭麥捕捉各種稀奇古怪的聲音,從輕聲耳語到刷鍋洗碗,來試著誘發聽眾的“ASMR”反應。體驗到這一神奇感受的人群也隨之不斷增加,許多人表示ASMR音訊確實起到了幫助自己睡眠的作用。

雖說有些後知後覺,但這一現象還是引起了學界的關注。有研究透過fMRI(一種可觀察腦部活動的核磁共振影像)觀察到:ASMR音訊確實可對腦區反應產生一定影響,讓聽者體驗到有如輕微刺痛的酥麻感,甚至進而干預催產素的分泌,這可能就是聽者會覺得愉悅放鬆的原因。但對於ASMR的敏感性依舊因人而異,不同人群會有各自的“觸發音”,其具體機理也有待進一步探明。

ASMR音訊逐漸成為了公認的睡眠輔助工具,一批精於此道的製作者就如同當年的催眠師們一樣,能發揮神奇的魔力引人入睡;但借ASMR之名利用人頭麥克風賣弄風情也成為了軟色情主播們的“財富密碼”,多少讓這個領域變得烏煙瘴氣。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ASMR的風靡也意外帶動了人頭麥裝置的生產銷售

事到如今,那些依靠ASMR來助眠的聽眾們不但很難說服別人自己聽這些只是為了快點入睡,還可能面對琳琅滿目的音訊挑花了耳朵:當他們刷了一個又一個影片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觸發音時,大半個夜晚也已經悄悄過去。

結語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將失眠症描述為一場會傳染的疫病,而這場疫病彷彿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無數人每夜苦尋著能讓自己快速安眠的妙法。這樣的困擾在短期內顯然無法解決,人們嘗試用聲音來催眠的道路自然也沒走到盡頭。

如果目前這些聲音助眠方式對你都沒有效果,或許也可以試試“雞尾酒療法”。有人錄製了一本正經講物理課的ASMR影片,很多人表示看到書被開啟的瞬間就已經困了。

為了用聲音來“催眠”,人們都往耳朵裡灌了些啥?

催眠術+物理+ASMR=?

當然最重要的是,任何聲音助眠方式都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如果失眠症狀已經嚴重影響了工作與生活,那麼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永遠應當是最優先的選項,諱疾忌醫迷信偏方只會讓事情向更糟糕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