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本文圖源《慶餘年》,侵權請聯絡刪除

魯迅先生曾說:“從來如此,便對嗎?”

“從來如此”是一種思維定勢。

而如果進入了思維定勢,我們就會放棄客觀地思考,不假思索地隨著思維的慣性對事物下結論。

但這種狀態其實是很危險的。

因為世界是多變的,世界上的事物也是多變的,而如果總以老眼光看問題,那勢必會看不清問題的本質。

而這種看不清,很可能會為我們的未來製造麻煩。

可問題是,很多時候稍不注意,我們還是會進入這種困局,甚至就連那些很聰明的人也不例外。

而這些聰明人中,就包括《慶餘年》原著中的五竹、陳萍萍等人。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01

思維定勢會阻礙理性思考

由於來自比慶國所處時代更先進的時代,範閒的母親葉輕眉思想開放,比起其他人來說,也是個非常愛打破常規的人。

她有很多別人眼裡的奇思妙想和技術支援,也憑藉這些東西,改變了當朝人的生活。

她沒有那麼多階級觀念,所以可以和當時還是太監的陳萍萍平等相處。

她沒有對任何人解釋過原因。但所有人都默認了一個原則——好像,在她身上,所有不合常理的事情都可以解釋得通。

而這種原則也被眾人過渡到了範閒身上。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比如範閒剛剛甦醒時,五竹護著他正在與人打鬥。範閒在回神的過程中,無意間抹掉了臉上的血跡。

這個動作後來被陳萍萍察覺。可他卻沒有覺得這樣一個動作,發生在一個小嬰兒身上有多麼奇怪,還感慨:

“才兩個月大的孩子,居然能夠伸手抹掉自己臉上的血,經歷了今天晚上如此恐怖的事情,居然還能睡的這麼香,真不愧是天脈者的孩子。”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再比如,範閒由於有個成年的靈魂,會顯得非常早熟,甚至在其他小孩懵懂的年紀,他就可以巧妙應對費介的突然來訪去求助五竹。

而五竹也沒有覺得奇怪。甚至一開始的意外,也在五竹想到“範閒是葉輕眉的兒子,自然會有些不同”之後,就打消了。

更別說,範閒離開澹州去了京都之後,不管他做出多離奇,多不符合他年紀閱歷設定的事情,別人,包括陳萍萍和慶帝這些具有頂級智慧的強者,只要一想到他是葉輕眉的兒子,都會覺得這很正常。

似乎,人們總能理解範閒的不同尋常。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而究其根源,其實就是人總是愛做合理化解釋,當異常的事情發生時,人只要能從慣常的道理中找到解釋,就會覺得心安和踏實。

可這也有可能讓他們的判斷偏離事實的真相,甚至影響未來。

就像四顧劍在臨走之前,選擇把自己手頭的力量都交給範閒的最大原因,就是範閒是葉輕眉的兒子。

當然,他這個決定是對的,範閒也確實在最後保住了東夷城。

可問題是,範閒能成功,是因為有足夠的主角光環加持。

而如果沒了主角光環,沒了那絕頂的運氣,那範閒很可能在和慶帝正面交鋒時就沒了。

那樣的話,四顧劍一心想保住的東夷城的境遇就會非常危險。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我們需要警惕,不要讓自己陷入思維定勢裡。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02

思維定勢會阻礙人瞭解事情的真相

人總是傾向於預設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而當事件發展到不利於自己的時候,他們才會開始警惕。

陳萍萍雖然在範閒相關事情上忽略了這一點,但他卻反過來,把這一點應用在了慶帝身上。

在陳萍萍故意露出痕跡,讓慶帝發現自己背叛了他之前,慶帝一直很信任陳萍萍。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原因有二。

其一,陳萍萍是作為最忠心的奴才,護著慶帝長大的。

在慶帝一家還是冷門皇親的時候,陳萍萍派到太監慶帝家,做監視之用。

可慶帝對他很好,讓陳萍萍選擇投誠。

用慶帝的話來說,就是:

當年你被宮裡派到王府上,為的就是監視父皇的動靜,然而連宮裡都沒有想到,你卻暗中向朕表露了身份,並且願意助我王府起事……甚至最後連宮裡的洪老太監都被你說服,站在了父皇一邊,這也是你的功勞。所以說,當年宮裡常守太監的身份,對於你,對於朕,對於慶國來說,是有大功勞的。

人在微末時受到的忠誠相待,在自己心中的份量,總會更重一些。

再加上陳萍萍是和慶帝一起長大的,這份情誼也就更深了些。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其二,陳萍萍曾在慶帝最無助的時候,捨命救過慶帝。

慶帝修行的,也是和範閒一樣,從葉輕眉(或五竹手裡)那裡拿到的霸道功法。

這種功法雖然很厲害,但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身體的經脈會承受不住真氣帶來的巨大力量。

而到了此時,練功的人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突破,要麼散功成為一個廢人。

範閒很幸運,幾經波折後,他在海棠朵朵天一道功法的幫助下,他度過了難關。

而慶帝卻無人相助。因為葉輕眉雖然是功法的主人卻沒有練過這門功法,自然也就不知道該如何幫助慶帝。從這個時候開始,慶帝也對葉輕眉產生了嫌隙。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再說回練功出問題的慶帝身上,當時正逢北伐,可慶帝突然就到了瓶頸。

是陳萍萍的捨命相護,才保得慶帝安然無恙,還有時間突破成為大宗師。

因此,慶帝對陳萍萍更看重了。用他的話來說,就是:

“當年北伐,朕體內經脈盡碎,一指不能動,眼不能視,耳不能聽,鼻不能聞,直如一個死人,而靈魂卻被藏在那個破碎的軀殼之中,不得逃逸,不得解脫,如在無窮無盡的黑暗裡,承受著孤獨的煎熬。朕從黑暗中醒來,第一眼看見的便是陳萍萍和寧兒。所以朕對他們的信任是最多的。”

基於此,多疑的慶帝選擇相信陳萍萍的忠誠。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可慶帝沒想到的是,陳萍萍因為葉輕眉對他的好(把他當朋友看待),而選擇把最忠心的部分給了葉輕眉。

因此,陳萍萍一直懷疑,也在追查葉輕眉當年出事的真相,最後,他也發現了慶帝居然也參與其中。

於是,陳萍萍決定復仇,還借自己的離去,把彼時已經是慶帝最寵愛的兒子拉到了慶帝的對立面。自此,慶帝成為了孤家寡人。

陳萍萍籌謀運作了很多年,直到他想讓慶帝發現蹤跡的時候,慶帝才真的發現疑點。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到後來,慶帝雖然成功地應對陳萍萍,擋住了陳萍萍的致命一擊,但也損失慘重。這也為慶帝,最終在與範閒的爭鬥中落敗,埋下了伏筆。

不說各種立場,只討論這些事情對慶帝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慶帝最大的問題出在他的思維定勢,就是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上。

從來如此,便對嗎?《慶餘年》原著中慶帝和陳萍萍的經歷給出答案——不對!

要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帝,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人的皇帝。

他雖然深諳此理,甚至連對親兒子也不斷算計。但他仍然因為陷入思維定勢,過於自信地相信身邊的陳萍萍不會背叛他,因此遭遇敗局。

這,就是思維定勢的影響。

《慶餘年》原著:慶帝的失敗,源於他對陳萍萍的錯誤判斷

03

結語

當然,寫這篇文章不是說我們要汲取慶帝的經驗,不要信任別人,畢竟我們不是帝王,不需要時刻保持多疑。

只是,我們需要注意多反思,多想想自己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是否陷入了思維定勢——是否還在用老眼光看人,是否還在用舊方法做事,是否遇到什麼情況,自己就像開啟了“自動駕駛”狀態,不思考就行動。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請繼續保持。

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就需要改變了。

要知道,阻止我們成長的,是那些理所應當的想法。

而破局的關鍵,在於時刻保持警惕,識別和破解這些想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