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今天筆者想跟大家聊聊袁紹這個人,其實袁紹並不是那麼的無能,至少筆者不否認可袁紹的前半生的。

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袁紹和袁術是三公袁家第五代,血緣上都是袁逢的兒子,袁逢以寬厚篤誠知名,但是兩個孩子沒有一個厚道的。袁術是嫡出,袁紹是庶出,說庶出還是比較客氣的,有人說袁紹是丫鬟所生,所以袁術才一直對這個異母哥哥不大尊重。袁紹剛剛生下來,就過繼給他叔叔袁成了,而袁成也馬上就死了,於是袁紹在襁褓中參加了袁成的葬禮,並且號啕大哭,把周圍的人感動的無以復加,認為袁紹孝心天具。袁成還有個女兒,生的兒子咱們都認識,叫做高幹。關於袁紹的具體生年所記不詳,比較可信的說法是生於本初元年(這也是他字的來歷),也就是146年,在此採信這一說法。

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從小被認為孝子的袁紹十五歲進入太學,陳壽說袁紹“有威容,器觀”,後漢書說袁紹能令“悍夫爭命,智士傾心”,還有很多記載都表明了袁紹容貌英俊威武(容貌在漢代官場上很重要),交際能力強大,雖然出身世家但不傲氣,能折節下士。你說這樣的人怎麼能不招人喜歡呢。袁紹在太學裡一直在拓展自己的人脈。

袁紹實際讀書時間不長,期間還結了婚,並不是因為不好好學習,而是沒必要,袁紹上學的目的是為了結交士人拓展人脈,實際成果頗為豐碩,袁紹結交的朋友,比較出名的有陳蕃、李膺、荀爽(荀彧他爹)、王允、伍瓊、陳紀、張邈、劉表等。這些人或賢或顯或達或貴。太學畢業後,袁紹按規定被授予“郎”的官職。不過沒多久袁紹就辭了回家,二十歲行冠禮後馬上被人推薦去做了濮陽令。任縣令期間,袁紹“有清名”,口碑極好。

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在濮陽令一年左右,袁紹母親就去世了,筆者以為應該是袁成遺孀,按照禮法,母親去世袁紹需要辭官守喪。守喪時間可短可長,按古禮說應該三年。守喪期間必須披麻戴孝囚首喪面,總之苦不堪言。所以就有了變通的法子,比如漢規定“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漢文帝又特別善解人意規定以日易月,實服二十五日。而袁紹毅然決定守喪三年整,實在是太具有古君子之風了,漢代講究以孝治國,皇帝諡號都要綴孝字,袁紹此舉深得眾望。而且他的人脈開始起了作用,有意無意間,社會上開始風傳袁家公子品行高潔孝道嚴謹,而且清廉,由此袁紹聲望暴漲。

這還不算,三年守喪期滿袁紹宣佈:“當年爹死的時候我還小,沒有守喪。那現在補上吧,再守三年!”此話一出世人為之動容,一個二十出頭的世家公子,能力超群風華正茂,毅然放棄錦衣玉食,放棄錦繡前程,為了孝道甘於清苦,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至此袁紹已經是名滿天下。

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當袁紹重返洛陽城時,袁府天天賓客盈門,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跑來找袁紹交流思想或者要求收容,袁紹來者不拒,後漢書說“(紹)愛士養名,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 所來之賓客,三教九流都有,但還是以黨人士族居多。

這些人差不多都是和袁紹一樣讀過太學之人,被禁錮不能做官,而袁紹本身也是讀書人,所以可以想見,他特別明白該怎樣提供幫助而又不傷其自尊,於是賓主盡歡。由於袁紹蓄意籠絡,這些人已不是一團散沙,而是開始形成一股政治勢力。

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袁紹還喜歡結交那些不安分守己有俠義氣質的人,。比如他的密友何顒,就頗有些俠肝義膽,為了朋友還殺過人。王桀的漢末英雄記裡把袁紹所結交之人概括為“名士、遊俠、奔走之友”。

宦官集團耳目眾多,自然也嗅到了危險,中常侍段忠就喊:“袁本初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為乎?”這話是在朝堂上說的,袁紹聽不到,他叔叔袁隗嚇死了,回去罵袁紹:“汝且破我家!”

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宦官集團的恐懼不是沒有道理的,袁紹圈子裡能人太多:何顒、荀爽、荀彧、荀攸、鍾繇、辛毗、辛評、郭嘉、郭圖、陳群、王允、鄭泰、曹操、劉表、蒯越、黃忠、張邈、許攸、逢紀、伍瓊、王朗、王匡、華歆、陳紀、邊讓、種劭、鄒靖、鮑丹、鮑信、陳琳等等。這些人和袁紹,並不是上下級的隸屬關係,但也比君子群而不黨的程度略高,畢竟他們確實以袁紹為核心。

隨著袁家累世經營,“博愛容眾,無所揀擇,賓客入其門,無賢愚皆得所欲,為天下所歸”。袁紹在黨錮期間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是使得天下英雄“莫不爭赴其庭,輜軿柴轂,填接街陌”。作為世家子弟,敏銳預判亂世將至,開始有意延攬英豪,並頗得眾心。

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184年二月黃巾起義爆發,四月靈帝大赦天下解除黨錮。所有人都覺得、袁紹會立即入朝當官了,但袁紹卻穩坐釣魚臺,後面由於十常侍已經撕破臉皮,於是袁紹接受了大將軍何進的邀請何進袁隗對袁紹都高度信任言聽計從。

此時的袁紹開始醞釀著如何把外戚和宦官同時除掉,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袁家代漢。

三國中最可惜的一方諸侯,有著漂亮的前半生鋪墊,卻因心急而失敗

筆者私以為袁紹前半生的規劃,是堪稱完美的,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袁紹作為敗者,他的成功可信度相對較高,當然必須看到,袁紹的前半生之所以完美,是因為他未遇大事,未遇強敵,有點紙上談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