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雍正王朝》裡有一對一母同生的親兄弟,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和一般的兄弟如手足相比,這對兄弟卻形同陌路,甚至一度勢如水火。老四以孤臣自居,至少明面上不結黨,但老十四卻是八爺黨的骨幹成員。甚至在康熙駕崩的當天晚上,老八奪嫡無望的情況下,老八、老九、老十一齊支援老十四登基。老十四從西北前線回來後,寧願守陵也不願意為雍正王朝效力。

《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老十四和老四一母同胞,卻加入八爺黨

同為烏雅氏所生,作為雍正的親弟弟,老十四為何一定要抱老八的大腿,而不願意與自己的親哥哥同舟共濟呢?箇中原因分析如下:

一、八爺黨勢力大,老十四背靠大樹好乘涼

天下龍椅只有一張,但想坐上龍騎的人卻有許多,老八胤禩雖然母親是辛者庫出身,但不影響他覬覦皇位的野心。

太子胤礽由於一出生就被立為太子,有著得天獨厚的繼位優勢,但是,出頭的椽子先爛!這個槍打出頭鳥的道理放在哪裡都適用,太子胤礽也著了這個道。

老八胤禩早就覬覦太子之位,因此,處心積慮地在做兩件事:一是想方設法把太子拉下馬,二是全力以赴壯大自己的勢力,希望透過削弱太子的同時抬高自己的地位,最終使自己能入康熙法眼,從而取代太子成為儲君。

為此,老八對自己進行了精心佈局。主要內容是:

首先,模仿康熙獲取人心。

康熙早中期是殺伐非常果斷之人,晚年倦於政事,做事多以懷柔為主,因此,死後被稱為聖祖

皇帝。

康熙晚年,仁是出了名的,朝堂之上、君臣之間,其樂融融,這就給老八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只要對下面好,就可以了,於是老八就學康熙,獲取人心。

但是,康熙的仁是指對下屬不嚴厲,老八的做法卻變成了花錢買人心,而

的錢又是國家的錢,這就與康熙的做法背道而馳了。

《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老八監管戶部,卻放任貪官借錢不還

老八為了收買人心,就利用監管國庫的機會,放任那些官員向國庫借錢,不催不討也不要,借了不還沒關係,因此,很得人心,借錢的人都誇老八好。

但是,老八的做法是崽賣爺田不心疼!拿著國家的錢,慷個人之慨,最終損害的是國家利益,損害的是康熙聖君的名聲。

當康熙46年黃河發大水,需要錢來賑災、修河時,國庫捉襟見肘,一下子陷於尷尬之地,康熙都有了動用自己小金庫的心思了,幸虧老四和老十三主動請纓去江南籌款,才解了燃眉之

其次,親近士人獲取賢名。

清朝取士,除了科舉以外,還有軍功和祖蔭,一些旗人的後代可以不透過科舉直接當官,像隆科多就是這樣的。

《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老八注重收穫士心,獲得八賢王美譽

但是科舉取士畢竟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撫慰人心的必要措施,況且士子中也是藏龍臥虎、人才輩出,這些士人在朝中及民間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能收穫這批人心,對自己的前途也是大有裨益。

老八儘管滿腦子想當太子,但也肯讀書,琴棋書畫樣樣在行,平時也刻意和讀書人走近,像李紱初進京,老八就拉攏,讓李紱有困難找他。年羹堯雖然是老四的門人,但也是進士出身,老八也拉攏,年羹堯就左右搖擺了。孫嘉誠雖然頂撞老八,但當手下人嘲笑孫嘉誠時,老八直接一個耳光扇過去,大罵:士可殺不可辱!老八的這些行為,讓他的賢名遠播。

其三,組建自己的團隊即八爺黨。

老八做的第三件事就是組建自己的團隊,也就是八爺黨。

八爺黨的核心是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也參與了。除了這幾位阿哥以外,朝中重臣佟國維、馬齊,大司徒阿靈阿等重臣都是八爺黨的成員,其它的二品以下京官、外任官不計其數,形成了龐大的八爺集團。

《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八爺黨

八爺黨在舉薦新太子時發揮了巨大的能量,這個能量大得讓康熙都害怕,不惜重新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也要把八爺黨的氣勢壓下去。

老十四是個聰明人,看到八爺黨能量這麼大,而自己的親哥哥卻是孤臣,依附於太子,覺得跟著太子和親哥沒前途,因此跟著老八混,萬一老八混上位了,自己也肯定會受到重用。

二、老十四自己有野心,想把八爺黨變成自己上位的墊腳石

老十四呢,雖然在八爺黨裡好像是個小跟班,但其實是非常有野心的一位阿哥!因為他也想奪嫡,他也想當太子,也想繼承皇位並登大寶。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老十四對自己還是嚴格要求的:

首先是不借國庫的錢。

國庫借款事件,阿哥也有參與的。太子、老三、老十都參與的,太子幾十萬的窟窿是靠賣官籌來錢,康熙是有苦說不出,也對太子非常失望。老三借款名義上是編書的,這些錢後來康熙從自己的小金庫裡拿出錢來幫老三還了。老十是借錢蓋戲樓的,康熙沒幫他還,老八老九有錢也沒幫他還,結果老十去前門大街賣瓷器,被康熙圈禁半年。老十四自己有沒有錢不知道,但是他沒去國庫借錢,這方面至少不會給康熙留下壞印象。

其次是有一項過硬本領。

康熙的幾個兒子,老三會編書,老八懂經濟,老十三、老十四懂軍事。懂軍事其實是非常不得了事情,一旦帶兵,既能夠建功立業,也能夠在軍中培養親信,同時擁有兵權對奪嫡也是一大助力。

所以,當康熙要在阿哥中選一個人出任大將軍王時,廢太子也想急,老八也想爭,老四也想爭,老十四更想爭。

《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老十四被康熙任命大將軍王

老四因為想爭,平時不習武的他還去練箭。老十四平時和老四不來往,因為想爭大將軍王,還專門去找老四。

老十三因為長期帶兵,軍中的親信很多,所以老十三從宗人府一放出來,就能接管豐臺大營。

所以,會軍事,是非常強的核心競爭力!老十四會軍事,其實是為自己奪嫡佈局的,而不是為老八或老四效命的。

其三是故意做諍臣。

推舉新太子風波,老十四和老十三故意打架,並且當面讓康熙下不來臺,是一招險棋,也是一招妙棋。

險在

有可能被康熙廢掉,妙在樹立自己的諍臣形象。

康熙在激動之後,也明白老十四的苦心,將計就計分化八爺黨,就從老十四下手,透過委任老十四重任,培養老十四的野心,從而促使老十四從八爺黨中分化出來。

《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老十四和老十三打架,故意激怒康熙

老十四有了野心,對八爺黨就不是全力以赴地付出,而是把八爺黨變成自己上位的墊腳石,明著繼續支援老八,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爭取上位。

在關鍵的舉薦大將軍王事件中,老十四前腳在八爺面前慷慨顧詞,還要歃血盟志,後腳就去找老四尋求支援,哪知道老四和鄔思道早就密謀好了,透過舉薦老十四一來收穫聖心,二來把年羹堯安插在西北,兄弟倆第一次表現得像是真正的親兄弟,聯手做局把老八坑了。

三、老四和老十四的理念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老四和老十四有兩個共同點:一是一母所生,二是都想奪嫡。

但這兩人又有明顯的不同,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兩個人的出發點不同。

老四的出發點既是為了奪嫡,也是為了做事,他的著眼點除了私利以外,更多的是想讓這個國家好起來,想讓黎民百姓過上好日子。

所以,當黃河發水時,他主動請纓去江南賑災。明知道得罪人也要去,主要出發點除了收穫聖心外,就是要解決問題。

《雍正王朝》: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九子奪嫡時為何加入八爺黨?

雍正做事,既為私,更為公,境界就比老十四高

奪嫡成功後,雍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日批奏摺萬言,經常整宿整夜地不睡,說他最終是累死的也不為過。

另外,強力推行新政。新政也是改革,觸動了老八等權貴的利益,甚至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但是他認為對國家和百姓有好處,哪怕罵名滾滾來,也要堅決去辦。

所以,老四既有私心,但更多的是公心。

老十四就不同了,基本上都是為私。或者說完全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國家利益之上,有利於國家的事除了大將軍王,基本沒做什麼。黃河發水、江南賑災,沒見他主動出馬。

追比

庫銀,也沒出手。刑部冤案,更是袖手旁觀。就是大將軍王還是坐收老八的漁利。

所以老四和老十四,完全不是一路人,老十四和老八、老九、老十一樣,都是隻管自己吃飯,哪管國家洪水滔天。老四和老十三是一路人,有私心是人之常情,但也有公心,甚至還有俠心。

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老四和老十四雖是一母同胞,卻走不到一起去。

綜上,老四和老十四雖然是一母同胞,但由於道不同不相為謀,並且老十四自己有奪嫡野心,想借助老八的龐大勢力上位,因此,老十四完全不顧手足之情,在九子奪嫡的慘烈競爭中,加入八爺黨,成為八爺黨的重要成員。最終當老四奪嫡成功後,軍事專家老十四隻能悽悽惶惶去看守皇陵,宏圖大願最終化成風。